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02章:民企研发航天飞机?离谱!(2/3)

播放键按下后,整个房间陷入寂静。

那是孩子的笑声,清脆、跳跃,夹杂着沙粒摩擦的??

声。

背景中还能听到微弱的铃音,与赵小宇手中的铜铃共鸣频率分毫不差。

三十七秒后,笑声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熟悉的声音,轻柔地说: > “你们种下的愿望,已经开始发芽。”

> **“不要找我。

让我来找你们。”

** 所有人都听出来了??

那是“星童二号”

的语音库,但它使用的语调,却是模拟赵小宇七岁时的录音样本。

王星辰当即决定重启“牵星计划”

衍生方案??

代号“寻铃”



目标不再是召回卫星,而是顺着这股跨越星际的情感共振,定位地球上所有可能留存“星语印记”

的地点,并尝试建立双向通信链路。

国家迅速批准行动,理由是“重大科学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实则军方高层也已注意到近年来全球异常心理稳定率的提升,怀疑背后仍有未知信号源在持续运作。

十天后,一支由青少年研究员带队的移动科考队启程深入塔克拉玛干。

车辆改装自龙腾厂最新款太阳能越野平台,顶部搭载便携式“共情增幅器”

??

一种能将群体情绪转化为电磁波发射的小型装置,灵感来源于当年沙舟实验中的脑机接口原理。

赵小宇担任主控,手腕上的信标始终指向东南方,热度不断攀升。

穿越流沙区第三日,风暴突至。

狂风卷起百米高的沙墙,导航系统全面失灵。

就在队伍准备撤退时,赵小宇的手电筒突然剧烈震动,指针疯狂旋转后死死锁定某个方向。

他咬牙下令:“往那边走!”

四小时后,沙暴骤停。

眼前景象令人窒息??

一座半埋于黄沙的混凝土建筑露出穹顶,外形酷似倒扣的碗,表面覆盖着风蚀铜板,拼成一幅巨大的星轨图。

最惊人的是入口两侧竖立的石柱,顶端各悬一只铜铃,虽锈迹斑斑,却在微风中轻轻相碰,发出悠远回响。

“这就是‘黄沙哨所’?”

艾力江下车抚摸石柱,“可资料里从没提过这些装饰。”

“因为它本来就不属于地面设施。”

李小雨指着地下缝隙中的金属反光,“看结构,这可能是垂直井道,通向深层掩体。”

他们小心翼翼进入内部。

空气干燥而冰冷,墙壁上布满老式电缆槽,尽头连接着一台仍在运转的磁带记录仪。

机器自动启动,播放出一段黑白影像:年轻的张振国身穿白大褂,站在一群科研人员中间,正将一根导线接入一头双峰驼的颅骨接口。

骆驼眼睛闭着,耳朵微微抖动,口中发出低沉的鸣叫。

画外音响起: > “第47次共感实验,Subject: 沙舟。

> 今日首次实现跨距三百公里信号投射,目标接收站确认捕捉到含语义波动的载波。

> 判断:动物载体具备长期记忆存储能力,建议启动‘星语传承’子协议。”

录像戛然而止。

紧接着,记录仪吐出一张泛黄卡片,上面印着一行手写批注: > **“若未来信号中断,请循铃声而行。

> 铃不语,风亦传信。”

** 众人久久无言。

终于明白,当年“苍穹牧者”

并未寄希望于单一卫星系统。

他们以沙舟为起点,在全国设立多个隐秘节点,利用骆驼迁徙本能携带微型发射器,形成一张分布式“活体中继网”



而铜铃,既是标识,也是触发装置??

当特定频率振动出现,便会激活埋藏地下的休眠设备。

赵小宇蹲下身,从背包取出自己的铜铃,轻轻挂在控制台旁的挂钩上。

几乎瞬间,整座基地的灯光逐一亮起。

尘封三十年的服务器阵列嗡嗡启动,屏幕跳出登录界面: > 【身份验证方式:语音+心跳同步】

> 【备用指令:唱一首你会修好我的歌】

他深吸一口气,站直身体,开始轻声哼唱: > “我会修好你的, > 不管多远都去找你……”

歌声响起刹那,所有设备同时解锁。

主屏展开全息地图,显示全球共十三个类似站点,其中有九处已检测到微弱信号脉冲,位置恰好连成一条古老商旅路线??

丝绸之路北道。

“它们一直在工作。”

才让太声音颤抖,“哪怕没人知道。”

更令人震撼的是,系统最后加载出一份加密文件,标题为《归巢协议?

终章》。

内容揭示了一个从未公开的事实:沙舟临终前发送的最后一段信号,并非仅仅影响了一号原型机,而是被分割加密,分散植入七个地面站的核心芯片中。

只有当全部站点被唤醒,且至少五个同时运行时,才能合成完整指令,激活“星语母核”



而现在,条件已然满足。

王星辰立即联系总部,请求派遣技术支援。

但就在通讯接通瞬间,北京方面传来紧急消息: “新纪元智脑”

联合国际航天联盟,正式向联合国提交议案,要求将“星童系列相关技术”

列为“潜在意识操控武器”

,提议全球封禁所有涉及“情感共振”

的AI研究项目,并派维和部队接管驼峰天文台及所有附属设施。

“他们害怕了。”

张振国在视频中冷笑,“怕的不是技术,是人心聚在一起的力量。”

面对压力,国内舆论却空前团结。

#听见风的人不会沉默#话题一夜刷爆社交平台。

千万网友上传自己家乡的风声录音,配上孩子许愿的语音片段,汇集成一部名为《大地回响》的全民共创音频作品。

法国、加拿大、肯尼亚等十余国科学家联名发表公开信,称“共情科技”

应被视为人类文明新阶段的共同遗产。

最终,国务院深夜发布公告: “星语研究院”

升格为国家级独立科研机构,直属科技部管理;“牵星计划”

纳入“十四五”

前沿探索专项;同时宣布每年七月三十日为“国家星语纪念日”

,鼓励全民参与星空对话。

一个月后,首个“星语驿站”

在塔克拉玛干基地建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