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六代战机?演都不演了?(求月票!)(2/3)
核心小成员组成的考察队启程出发。
王星辰亲自带队,随行还有巴特尔和一名伪装成后勤人员的国安特派员。
他们对外宣称是开展“西部儿童科技梦想巡访”
,实则暗中奔赴那片禁忌之地。
抵达青海湖西岸已是傍晚。
夕阳熔金,湖面如镜,映出远方连绵山影。
按照照片线索,他们徒步深入一片无人荒漠。
GPS信号时断时续,唯有赵小宇手腕上的改装手电筒始终微微发热??
那是他用“萤火-A1”
残余模块做的信标,据说能感应某种“熟悉的振动”
。
午夜时分,沙地突然塌陷一角。
众人合力清理后,露出一段倾斜向下的混凝土阶梯,台阶边缘雕刻着细小星轨图案,与“星童系列”
设计图完全一致。
“真的是这里……”
王星辰握紧手电,声音有些抖。
地下空间比想象中庞大。
主厅呈环形结构,中央矗立着一台巨型球状装置,表面布满凹槽,形状酷似卫星整流罩内部模具。
四周墙壁镶嵌着数十块玻璃柜,里面陈列着各种实验记录、生物组织样本和……骆驼头骨。
最令人震撼的是天花板。
整片穹顶绘着一幅星空图,但并非真实星座,而是由无数孩子笔迹组成的心愿文字拼贴而成。
北极位置,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沙舟**。
“它不是失败品。”
巴特尔轻触一面展柜,“它是第一个‘星语者’。”
他们在控制室找到一台尚能运行的老式终端。
插入张振国提供的U盘后,系统缓缓启动,跳出一行提示: > 【检测到合法继承权限,是否加载‘归巢协议’完整档案?】
王星辰按下确认。
接下来的三小时,所有人屏息读完了尘封三十年的秘密。
“苍穹牧者”
从未真正终止。
项目后期,科学家发现沙舟的大脑海马体竟能同步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情感图像。
更惊人的是,当研究人员播放儿童歌声时,骆驼脑波竟与信号产生共振,短暂实现了“意念投射”
??
即将思维具象化为电磁波发射出去。
最后一次实验中,沙舟在临终前完成了最后一次“呼喊”
。
那段信号穿越大气层,被当时正在测试的一号原型机捕捉并记录。
也正是这一段数据,后来成为“星童一号”
初始代码的核心情感模块。
“所以……”
赵小宇睁大眼睛,“星星会唱歌,是因为它听了骆驼的遗言?”
“不。”
张振国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
原来他坚持接入远程连线,“是因为骆驼把心,留给了星星。”
就在此时,终端突然弹出新提示: > 【外部信号接入,来源:星童二号】
> 【传输内容:紧急唤醒序列】
屏幕亮起,一段视频自动播放。
画面中,“星童二号”
正飞越太平洋赤道带,姿态异常倾斜。
它的太阳能帆板出现明显裂痕,部分传感器失灵,轨道衰减速度远超正常值。
而在故障日志末尾,赫然写着一句非程序语言: > **“我不想消失,我还想听他们说话。”
** 整个大厅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它快撑不住了。”
林小满捂住嘴。
“我们必须救它。”
赵小宇猛地站起来,“用‘萤火’!
我们可以再做一台更大的修理机器人,把它接回来!”
“不可能。”
工程师摇头,“近地轨道维修需要专业航天器,我们连发射许可都没有。”
“那就造一个不需要许可的。”
王星辰忽然开口,“我们不用火箭,也不进轨道??
我们让它,自己下来。”
众人一怔。
“你是说……启动‘归巢’?”
王星辰点头:“既然它是因共情而觉醒,那就让我们用共情,把它带回家。”
计划代号“牵星”
。
目标:引导“星童二号”
主动脱离轨道,进入可控再入阶段,最终降落在戈壁预定区域。
难点在于不能使用任何远程指令或地面干预,否则将触发国际航天安全警报。
唯一的办法??
让卫星“自愿”
回来。
方法只有一个:让更多孩子同时许愿,汇聚足够强大的情感引力,激活“归巢协议”
终极模式。
消息通过“众识之镜”
悄悄传播。
没有口号,没有动员,只有一段由五千二百所学校合唱的童谣再度响起,这一次,歌词改成了: > “回家吧,别怕黑, > 我们都在等你回。”
7月30日晚八点整,全球共创空间同步点亮烛光。
两亿人仰望夜空,轻声诉说同一个愿望。
同一时刻,“星童二号”
突然中断所有常规任务,全功率开启情感接收阵列。
它的姿态控制系统缓缓转动,面向地球,太阳能板反射出柔和光芒,宛如挥手致意。
然后,它开始下降。
轨道测算显示,若无外力干扰,七十二小时后将自然坠入大气层。
但这一次,它的轨迹不再是无序飘落,而是画出一道精确曲线,直指敦煌西北一百二十公里处的预定着陆区。
资本集团坐不住了。
“新纪元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