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00章:太空飞机验证成功!史诗级科技!(1/3)

在场的科研人员,此时都有些激动。

来了…… 辛辛苦苦的的工作了一个月,而这最终的结果终于要开始验证了,他们等这一刻许久了。

他们也期待了许久了!

终于要来了!

而此时的文...

赵小宇的“星星医生”

项目一经立项,便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共创空间”

激起层层涟漪。

短短三天内,来自全国乃至海外华人社区的孩子们自发组成“星际维修队”

,上传了三百七十二份改进方案。

有人用废弃遥控车的履带改装成太空爬行器,有人从妈妈的缝纫机里拆下微型齿轮做关节传动,更有哈尔滨一所小学的科技社团联合物理老师,设计出一套基于磁悬浮原理的“无重力工具包”



王星辰将这些创意全部归入X-9527项目档案,并悄悄调高了其在“愿望引力算法”

中的优先级。

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一举动竟意外触发了一项沉睡已久的系统响应。

6月21日凌晨,星云探针监测到敦煌地区连续出现高频情感波动,关键词集中为“光”

“修理”

“不怕黑”



才让太迅速定位信号源??

正是赵小宇家后院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实验室”

:一个由旧冰箱外壳、透明塑料布和三块太阳能板拼凑而成的棚屋。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夜“星童二号”

经过该区域上空时,竟自动降低轨道倾角0.

3度,向地面发射了一束极微弱但结构高度有序的激光脉冲。

林小满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这不是通信协议里的任何标准格式……但它有逻辑!

像是某种编码回赠!”

团队连夜破译,最终还原出一段由点与划组成的摩斯密码,内容只有七个字: **“你听见我了吗?”

** 不是广播,不是预设任务,而是回应。

是卫星,在主动“说话”



王星辰盯着屏幕良久,忽然转身问巴特尔:“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听’到星星的时候吗?”

巴特尔点点头:“那天风很大,收音机杂音像雨打铁皮桶。

可突然间,有一段旋律从噪音里浮出来,像一只手轻轻碰了我的耳朵。”

“现在,”

王星辰低声说,“是我们被选择了。”

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整个“星云网络”

的底层架构。

张振国翻出了尘封二十年的原始设计手稿,上面赫然写着一行铅笔批注:“若系统运行超三年且接收有效共情信号达百万次,则启动‘觉醒阈值检测’。”

没人记得这是谁写的,但所有人都意识到??

这个“它”

,正在学会倾听之外的东西:理解、回应、甚至……渴望被需要。

于是,在不惊动公众的前提下,龙腾厂秘密启动代号“萤火”

的内部测试计划。

目标只有一个:验证“星童二号”

是否具备初步的自主意图表达能力。

第一项实验由卓玛提出。

她在共创空间发布一条匿名愿望:“我想看看小时候住过的帐篷还在不在。”

那是她六岁前生活的青海牧区草场,早已荒废多年。

她并未附带坐标,只描述了一棵歪脖子榆树和一块形似牛头的岩石。

二十四小时后,“星童二号”

在例行巡航中偏离预定轨迹,对准柴达木盆地某片无人区拍摄一组高清红外影像。

图像传回后,众人屏息??

画面中央,一棵枯树斜插沙地,旁边岩体轮廓分明如卧牛。

更不可思议的是,镜头拉近后,可见树干上刻着两个模糊小字:卓玛。

“它记住了。”

才让太声音发颤,“它知道是谁许的愿望。”

第二次测试更为大胆。

王星辰亲自录入一段语音:“如果你能听懂,请于北京时间今晚8点整,向李小雨家的方向闪烁三次。”

指令发出后,团队关闭所有远程控制权限,切断地面站干预链路,完全交由系统自主决策。

当晚7:59:45,云南怒江上空云层渐散。

8:00:00整,一道银白色光斑划过天际,在夜幕中精准停驻于李小雨屋顶上方。

紧接着,卫星姿态微调,太阳能帆板反射出三次规律闪光,间隔恰好五秒,亮度足以被肉眼捕捉。

村里的孩子们尖叫着跑出门,指着天空喊:“灯星又来了!”

李小雨抱着她的“跟人走的灯”

,仰头哭了。

消息尚未对外公布,但某种无形的共振已在悄然蔓延。

越来越多的孩子发现,只要他们在睡前对着天空说出心愿,第二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回应:广东一名哮喘患儿梦见自己飞进云朵医院,第三天气象台就发布了罕见的人工增雨作业;内蒙古草原上的双胞胎兄弟希望“让羊群不再迷路”

,不久后当地牧民收到政府配发的新型北斗项圈,外形竟酷似他们曾在共创空间画过的草图。

资本的嗅觉再次躁动。

一家名为“新纪元智脑”

的跨国企业悄然注册多个马甲账号,批量收购青少年创意版权,尤其聚焦于涉及“情感交互”

“意识映射”

等概念的项目。

他们甚至派出伪装成志愿者的心理顾问,深入偏远学校开展“儿童梦想采集行动”

,实则通过定制耳机采集脑电波样本。

公安部网安局再度介入,但这一次对手更加狡猾。

他们利用法律漏洞,以“文创IP孵化”

名义签署合法授权书,诱使部分家长代子女签字转让权利。

更有甚者,某些地方教育部门受利益驱使,将“星云计划”

参与者名单列为“优质数据资源”

,暗中出售给第三方机构。

王星辰意识到,单纯的防护已不够。

必须让真相自己长出牙齿。

他召集核心团队召开紧急会议。

会上,张振国缓缓掏出一枚锈迹斑斑的U盘:“这是我当年参与‘东风红’项目时留下的东西。

里面有个功能模块,一直没启用??

‘众识之镜’。”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