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碾压的战场局势!解锁‘地基’太空飞机!(1/3)
那个车长正抽着烟,吸了最后一口。
“呼……”
“毛子,去死吧。”
“看到这个视频的所有毛子士兵,我劝你们放下武器投降,这不是一个时代的科技。”
“我们来收拾你们了。”
车长将摄影...
王星辰站在渝州厂区的主展厅中央,手里攥着那张印有自己名字的入选通知单,指尖微微发烫。
阳光从玻璃穹顶倾泻而下,照在四周陈列的一比十比例模型上??
“星童一号”
静静悬浮于展台中央,外壳泛着银白色的冷光,像一颗凝固的星辰。
他不敢大声呼吸,生怕惊扰了这庄严的静谧。
“你就是王星辰?”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女工程师走过来,低头看了看名单,“跟我来,闭门研讨会十分钟后开始。”
他点点头,脚步轻得几乎贴地滑行。
穿过一条透明长廊时,两侧墙壁突然亮起,投影出全国五十位“年度小科学家”
的照片与简介。
他的脸出现在第七块屏上,旁边写着:“设计‘星梦号’生态飞船,提出月面草莓种植可行性方案。”
字迹工整,语气认真,仿佛在陈述一项即将载入史册的工程。
会议室设在研发楼顶层,椭圆形桌旁已坐了十几人。
孩子们年龄不一,最大的不过初中,最小的看起来才一年级。
但他们的眼神出奇一致:明亮、专注,带着某种未经世故打磨的锐利光芒。
林小满坐在主位一侧,正调试投影系统;陈锐尚未到场,只有一份标注“机密级”
的文件夹静静躺在主席位前。
“欢迎各位。”
林小满起身微笑,“今天不是颁奖礼,也不是参观日。
我们请你们来,是因为你们的想法,可能真的会改变未来。”
话音刚落,门被推开。
陈锐走了进来,没穿西装,只是一件深灰夹克,袖口还沾着点打印墨渍。
他在桌前站定,目光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个比赛。”
他说,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房间,“但我想告诉你们??
这不是终点,是起点。
从今天起,你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星际方舟’计划的正式协作成员。
你们的设计,不再只是纸上蓝图,而是会被投入模拟、测试,甚至……送上天。”
全场寂静。
一个扎辫子的女孩举起手:“那……我们能亲眼看到吗?”
“不止。”
陈锐打开平板,“下周,我们将启动‘星童二号’发射倒计时。
这一次,任务核心模块将由你们五十人共同设计。
轨道参数、通信协议、生命支持系统的冗余结构……全部交给你们决定。
我们会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边界,但决策权,在你们手上。”
王星辰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想起那个画在草稿纸上的“星梦号”
,想起林晓雨说的“真的会被看到”
。
可他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真正参与一艘飞船的诞生。
会议持续了整整六小时。
AI助手实时生成三维模型,将孩子们提出的构想迅速可视化。
有人提议在轨道舱外加装“情绪感应灯带”
,根据乘员心理状态变换颜色;有人建议用回收塑料制造可降解卫星外壳;更有学生提出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实现即时通讯的雏形设想??
尽管尚不可行,却被记录为“远期探索方向”
。
午餐时间,大家围坐在休息区吃盒饭。
王星辰默默啃着米饭,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我觉得动力系统应该用磁流体推进!”
“不行,能量转化效率太低,我算过了。”
“那你试试把太阳能板做成折叠蜻蜓翼呢?
我在《自然?
少年版》上看过类似案例……”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忽然觉得有些局促。
这些孩子都好厉害,懂得那么多术语,说话条理清晰。
而他……只会画画,会讲童话一样的故事。
“你在想什么?”
林晓雨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边,手里端着两杯酸奶。
“我怕我做不好。”
他低声说,“他们都说得很专业,我连公式都不会推导。”
林晓雨笑了,把一杯酸奶塞进他手里:“你知道我爸怎么说你的设计吗?
他说,‘这个孩子不是在造飞船,是在造希望’。”
王星辰愣住。
“技术可以学,数据可以查,但想象力是最难复制的东西。”
她望着窗外远处的装配车间,“你知道为什么龙腾愿意把这么多资源给你们吗?
因为他们相信,未来的科技不该只有冰冷的逻辑,还得有温度,有梦。”
她顿了顿:“你画的那个头盔上有笑脸贴纸的宇航员……我很喜欢。
宇宙那么大,总得有人笑着进去。”
下午的议程进入投票环节。
五十名少年需共同选定“星童二号”
的三大核心功能模块。
经过激烈辩论,最终确定为:**智能生态循环系统、开放式教育载荷平台、全球青少年语音留言存储芯片**。
当电子表决结果显示“生态循环系统”
以压倒性票数胜出时,王星辰的手忍不住抖了一下。
“这是你的主意。”
林晓雨轻轻碰了碰他的肩膀。
当晚,所有成员入住厂区配套的“未来宿舍”
。
房间简洁明亮,墙上挂着可交互式星空图,床头柜内置微型望远镜控制终端。
王星辰躺在床上久久未眠。
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在空白页上重新画起了“星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