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战星渊始祖(1/3)
恍若无边阴影般的星渊一角蔓延而来,完全笼罩住了新生的山海境,仿佛要将整个山海境吞噬殆尽。
又或者说,若无主宇宙威能庇护山海界,恐怕就真的被星渊吞噬了。
而伟岸无比的旧日始祖,则是脚踩着重重...
风起时,篝火微微摇曳,火焰在三人之间流转,映照出他们脸上淡淡的倦意与平静。
伊凡将陶壶轻轻搁在石上,茶香随热气升腾,在寒夜中氤氲成一片薄雾。
少年洛言拨了拨柴堆,火星四溅,如星子坠落人间。
“你说,他们真的会记得吗?”
少女忽然开口,玉笛横于膝头,眉心朱砂微闪,“不是因为惧怕虚无,也不是为了追随你,而是……单纯地,想把那些名字留下来。”
伊凡望着跳跃的火光,良久才道:“记得与否,并不由我们决定。
就像那口井里的水,不会因无人打取就干涸;就像母亲烧的那壶茶,哪怕等的人十年不归,她也依旧每日换水、点火。
记忆本就不该是工具,它只是存在??
如同呼吸,如同心跳。”
洛言抬头看向星空。
那道横贯天际的光带仍未消散,七十二颗遗魂之星静静闪烁,仿佛无数双眼睛俯瞰大地。
自从终焉回廊一战后,世界并未立刻变得清明。
混乱仍在某些角落滋生,谣言仍被恶意传播,甚至有城邦宣布割据自立,称“守序已死,新律当立”
。
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村落开始自发修建小型记忆坛台,用残碑刻字、以旧物为祭;流浪诗人传唱《拾忆录》中的片段,孩童们在沙地上描摹早已失传的文字;更有盲眼老者凭记忆复原出百年前的律令条文,一字一句,竟与晨星议会秘藏典籍完全吻合。
这并非征服,而是一种缓慢的苏醒。
“我曾以为,要改变这个世界,需要力量、权柄、军队。”
伊凡轻声道,“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能穿透时间的,是‘记得’这两个字。
一个人记得,便是火种未灭;十人记得,便有了微光;百人千人万人记得??
虚无便再也无法宣称它曾主宰一切。”
少女低头摩挲玉笛,声音很轻:“可你也知道,他们会试图抹去这一切。
北境残余势力已在暗中集结,邪教首领宣称你是‘借记忆蛊惑人心的幻术师’,甚至有人开始挖掘火种封印之地,妄图用禁忌之法反向吞噬记忆之力。”
“那就让他们来。”
伊凡神色不动,“只要还有人愿意讲述,他们就永远无法彻底抹除。
他们可以毁掉石碑,烧掉书卷,杀死见证者……但他们杀不死一个被千万人口耳相传的故事。”
洛言忽然笑了:“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吗?
娘常说,你五岁那年偷喝她刚煮好的苦茶,辣得直跳脚,还非说那是勇士试毒。
她说你从小就倔,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伊凡怔了一下,随即低笑出声:“我记得……我还记得她骂我的话:‘这茶是给归春使准备的,你一个小屁孩懂什么命轨波动!
’”
两人相视一笑,笑意里藏着久别重逢的酸楚与温暖。
少女看着他们,眼中泛起柔和的光:“你们才是真正的奇迹。
血脉断绝百年,信约埋葬于雪下,可你们还是找到了彼此。
这不是命运安排,而是……有人始终不肯放手。”
伊凡沉默片刻,缓缓从怀中取出那枚青玉佩,半朵桃花在火光下温润生辉。
“母亲临终前,是否还说了别的?”
洛言点头:“她说,‘告诉哥哥,家门从未关闭。
纵使天下皆叛,洛氏一门,永守原律。
’”
伊凡闭上眼,喉头滚动。
那一瞬间,他仿佛又看见战火中的密道,母亲抱着襁褓转身奔入黑暗,自己挥剑断后,身后轰然塌陷……他曾以为那一声婴儿啼哭,是永诀。
可如今,那孩子回来了。
带着一块玉佩,一句嘱托,一壶从未冷却的茶。
“所以你说得对。”
他睁开眼,目光坚定,“我不是暴君,也不是救世主。
我只是个守序者??
守护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人和事。”
夜更深了。
远处传来狼嚎,却又在接近营地时戛然而止,仿佛连野兽也感知到这里的不同。
次日清晨,三人继续启程。
他们不再有明确的目的地,而是顺着旅人口述的方向前行??
哪里有记忆断裂,他们便去哪里点燃微光。
有时是一处荒废的学堂,伊凡便席地而坐,讲授最基础的识字与律法起源;有时是一座被诅咒的村庄,少女吹响玉笛,引导沉眠的灵魂回归现世;有时则是面对愤怒的暴民,洛言挺身而出,只问一句:“你们确定,自己恨的是真相,而不是害怕面对过去的自己?”
渐渐地,他们的身影成了传说。
有人说,他们是亡灵使者,专为逝者讨回公道;有人说他们是神使,手持记忆之钥,开启轮回之外的第八道门;更有人悄悄立像供奉,称伊凡为“归灯尊者”
,少女为“引梦仙姬”
,洛言为“信脉之子”
。
但他们从不承认这些称号。
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他们避入一座破庙。
屋顶漏雨,地面潮湿,唯有正中供桌尚存。
桌上积灰厚重,却有一行小字隐约可见:“守序者苏明婉,殁于春三月十七,百姓私祀。”
伊凡跪下,拂去尘土,指尖轻触那行字迹。
“娘……”
他低声唤道,声音颤抖,“原来他们一直记得你。”
少女点燃一支蜡烛,置于案前。
火光摇曳中,墙壁忽然浮现淡淡影子??
一位女子端坐院中,手执茶壶,轻语呢喃:“我就知道您会回来。”
那是归春使最后的残念,跨越百年光阴,依旧在此守候。
洛言默默取出茶具,就地生火煮水。
水沸之后,他将第一杯茶倾洒于地:“敬母亲。”
第二杯递给伊凡:“敬兄长。”
第三杯举向虚空:“敬所有未曾放弃相信的人。”
伊凡接过茶,饮尽,热流顺喉而下,直抵心间。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茶经中最晦涩的一句:“味觉通魂,信者得见往昔。”
原来,真正的记忆唤醒,并非靠符咒或法阵,而是通过一种最平凡的方式??
味道。
一口熟悉的茶,一缕儿时炊烟,一声母亲哼唱的歌谣……这些细微之物,才是刺穿虚无最锋利的刃。
七日后,他们抵达南方边境的一座孤镇。
此地名为“忘川口”
,传说百年前曾是流放异端者的终点。
如今镇民麻木冷漠,孩童不知父母姓名,老人临终也不留遗言。
镇中心立着一块巨碑,上面刻着:“过去即罪,勿念勿追。”
伊凡走进集市,无人抬头。
商贩机械叫卖,行人低头疾行,仿佛整个镇子都被一层无形的雾笼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