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寿(2/4)
平时呢,主要是作为工作室的性质来使用的,大姥要在这边做木工活。
二爷回来的时间少了,每次回来不是对账就是整理库房里积存的古董。
这些年虽然没再有过当初那几个月的疯狂,可二爷从未放弃过古董收集。
攒够一库房了,李学武找时间就会带走,悄无声息的。
二爷过来是给这些古董做鉴定和保养,贴上鉴定标签,再进行妥善封存。
李学武手里已经有足够创建一座博物馆的古董资源了,他知道二爷喜欢这些老物件,给他的资金一直都是不限量的。
二爷没有子女,李学武倒是不怕他藏私,就算是十三太保,二爷心疼他们,但也不会拿这些玩意给他们招惹祸端。
年轻也不喜欢这个,玉石翡翠啥的不认好东西,金子银子又太惹眼了。
李学武倒是大方,允了二爷挑自己喜欢的留下,算是他送的礼物。
二爷倒是没太在意,他早就看透了,这玩意儿虽然是个念想,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他拿了也是放在手里把玩,绝对不会藏在哪喂耗子去。
从大库被启用,李学武回来便能明显感觉到回收站安静了下来。
没有了小子们的笑闹,也没有了早晚出车收车的热闹,就是倒座房都空了出来,只有大姥在这边住。
有的时候谁找不开宿了也来这边对付一宿,傻柱就经常干这种事。
喝多了,怕回家挨收拾,借口跟大姥聊天,晚上就住在这边。
迪丽雅也知道他是个什么德行,只要不在外面睡都不管他。
傻柱还真有一套行李在倒座房,平时就叠在柜子上。
李学武也知道大姥这两年孤寂,不像前几年人多热闹时开心了。
可没办法,他是同大姥说了,要养他老,来家里住或者跟他去钢城都行。
大姥什么性格,来姑爷家生活已经是千难万难了,李学武要真如当年回来时一穷二白,狗屁没有,他也就认了。
自己亲外孙,自己没后人,可不就得照看着点孩子嘛。
可李学武没给他机会,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他反倒不想跟李学武过了。
守着自己亲闺女,不比去隔辈人家里住松快的多 再说了,李学武也不是光棍一个人,老婆孩子生活习惯能一样嘛。
他也是混个营生,重新拿起了家伙事,研究起了家具。
现在沈国栋同黄干搞的那个家具厂样式都是大姥给提供的,好看还实用。
平日里安静惯了,突然热闹也有点受不了,看着满屋的孩子,大姥的眼睛都不够用了。
大人们要在西屋说话聊天,小孩子则被安排在了东屋。
李家的孩子有李姝、李唐、李宁、李悦,李悦还在襁褓之中。
还有就是张新民、何壮和闻远。
张新民年龄最大,比李姝都要大三岁,正儿八经的大哥哥了。
可上小学的他也正是淘气的时候,尤其是被闻三儿给惯的。
幸好闻三儿常年不在家,否则这小子要翻天了。
他妈管他管的厉害,不听话还能耐心说教,不学习那是真打。
李学武遇见过一次,完全不敢劝,费善英本就是刚强性子,发起火来严肃的可怕。
今天没有外人,全家老小齐上阵,就连大医生李学才都伸手帮忙了。
李学文这个当大哥的也没捞着,一边照看着小闺女,一边看其他孩子。
你能想象带着大框眼镜的他是如何看孩子的吗 赵雅芳不放心,时不时地从厨房出来看他一眼,很怕把孩子看丢了。
李学武等人就在西屋坐着说话,他是家里唯一一个特殊的,就连顾宁都在婆婆身边学着包饺子。
本来刘茵是不让赵雅芳帮忙的,毕竟刚坐完月子,不能沾凉受累。
赵雅芳哪里肯在这个日子摆大奶奶的谱,坚持要帮忙。
姬毓秀和顾宁照顾她,不让她干累的活,妯娌三个抢着干活的场景可算是把李同给羡慕坏了。
“什么时候学函也能找着这么好的媳妇就得了。”
“呵呵,三叔你急什么。”
李学武笑着拿了茶壶给他的茶杯里续了热水,道:“多说也就这几年的事。”
他是看着三叔面相见老,可见信中所说辛苦不是假的。
与那一年他去羊城出差时所见至少老了十岁,才四十出头的年龄竟然有白头发了,他说熬过这几年就痛快了,可没说这几年到底是几年啊。
要真继续这么熬下去,恐怕人都熬没了。
李学武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他,想要动用丈人的关系帮他,可又怕他反对。
这跟上一次出手相助不同,三叔也是个要强的人,不能帮侄子忙也就算了,哪里肯借侄子的光。
不过这一次回老家看望老娘,明显能看出三叔是很高兴的。
李学武劝他喝了茶,嘴里打趣道:“说不定您明年就能当爷爷了。”
“嗯,我真怕他没那个能耐。”
李同哼哼两声,好笑又无奈地说道:“6月份大院里有婶子给他介绍对象,是后勤主任的闺女,偏嫌人家胖。”
“胖点不好吗”
刘茵笑着讲道:“谁不想说个富态的姑娘。”
“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李同不满地讲道:“我问他有没有对象,他说没有,给他介绍还挑三拣四的,真打光棍就知道着急了。”
“那不能,学函长得好,随他妈了。”
刘茵笑着夸赞道:“他们哥几个还就属学函最有模样,有南方人的秀气。”
“太娇气了一些,他妈也是惯得。”
李同依旧不满地讲道:“我说安排他当兵去,洪敏非说再等两年。
“学函今年18了吧”
刘茵想了想,问道:“高中毕业了”
“早都毕业了。”
李同喝了一口热茶,放下茶杯后讲道:“在家晃荡了大半年,我要送他去乡下,他妈非不干。”
“这不嘛,还在家晃悠呢。”
“是得找点营生了,18了。”
李顺当大爷的,自然有资格说侄子的事,这会儿也是皱眉讲道:“再不给安排就晚了。”
“这次回去说啥都得送他去当兵。”
李同像是下定了决心,目光再一次看向了侄子李学武。
曾经的侄子甚至比儿子现在还要小两岁,就敢跟他说要上前线。
那时候他可想了一个晚上,最后还是代大哥、大嫂决定送侄子拼前程。
当得知侄子负伤的时候,他差点晕厥过去,那时候他只想着侄子到底怎么样了,真有个三长两短怎么跟大哥大嫂交代。
李学武虽然不是大哥唯一的儿子,可养了这么大,谁能舍得自己儿子。
当初把孩子送他这来也是为了归置,他也听说侄子在家惹的祸了。
只要看着现在的侄子,他就信一句话,再不好的孩子送去当兵,经过大熔炉一改造,回来也是个好孩子。
不过说起来,李学函到底跟他二哥不一样,李学武可天生带着血性。
男孩要是没有一点狠劲,还能在弱肉强食的大环境里活下来 李学函就是生活的太好了,也是洪敏太娇惯了,这才失了狠勇。
他就喜欢厉害的小子,最好像是李学武这样从胡同里打架打出来的兵。
天不怕地不怕,让冲上去绝对不会掉队,这样才能打胜仗。
李同嘴里说着回去就送儿子去当兵,可心里也在隐隐地担忧。
不是那块料,也打不出好刀来。
真逼着孩子去当兵,到头来惹出什么祸来倒是毁了他一生。
什么叫儿女啊,这就是。
李学武见三叔看向自己的目光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赶紧转移了话题。
他不想三叔沉浸在这种忧愁当中,今天是老太太过寿,再掉下两滴眼泪来,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气氛就毁了。
“说了吗什么时候走”
李顺也看出了儿子转移话题的意思,主动问起了他的行程。
李学武则顺着父亲的话解释道:“还没定呢,得等上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