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8章 少爷饿了(2/5)

“我也觉得李主任有点敏感了。”

栗海洋是李怀德的秘书,三个人坐在一起讨论李怀德,他压力最大。

你就说吧,李学武和杨宗芳讲李主任的坏话,他是听还是不听?

听了有两种考量,是说给李主任还是不说给李主任?

怎么说都不讨好。

要是不听呢?

放心,也讨不着好。

他不听这些话,回头有人说给李主任,他也会被李主任怀疑听了不汇报。

所以啊,他决定出淤泥而不染,反正两人又没说李主任的坏话。

快要下班了,坐在一起扯会蛋呗。

“不过李主任在《联合工业报》发表的那篇文章倒是值得学习和思考。”

栗海洋探着身子在烟灰缸里弹了弹烟灰,看向两人讲道:“我觉得这是李主任未来对组织工作的思考和思路。”

“您给做的参考和建议?”

听栗海洋如此说,杨宗芳认真了起来,因为他知道集团重要的组织工作和业务工作关键文件都是李学武起草的。

就算不是李学武亲自起草,那也一定是他审阅通过的,没有可能这种重要文件不经过李学武的手就宣发出去。

李主任看文件有个习惯,别人不知道栗海洋还能不知道吗?

没有秘书长的意见和签字,就算有主管领导的意见好签字也不行。

尤其是重要文件,关于业务立项、合作谈判等等,李怀德谨慎的很。

“没有,我也是刚看见。”

李学武抬了抬眉毛,看向栗海洋说道:“我还以为是你写的呢。”

“您太看得起我,我哪有那个水平呦——”

栗海洋明显知道是谁写的,这会儿笑容很是尴尬,“我的文笔和功力您又不是不知道,可别磕碜我了。”

“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嘛。”

李学武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有点意思,你回去可以学习学习。”

他又看向了杨宗芳讲道:“李主任的意思是要将组织建设工作活动的开展从科学研究院开始。”

“从研究院开始?”

杨宗芳惊讶道:“这又是唱得哪一出儿?”

“这叫先礼后兵——”

李学武点了点他,提醒他注意语言,栗海洋在这呢,玩笑可以开,但别啥话都往外说。

他是想了,栗海洋想要在冶金厂立足,想要在辽东工业做出成绩,是要完全摒弃过去的光环,脚踏实地地开始。

可谁敢保证他是这么想的,万一他想走捷径呢?

把身边的同事当垫脚石,这种事在机关里还少见吗?

“我想,李主任是要在科学研究院掀起一股清正之风啊。”

李学武喝了一口温茶,道:“如果研究院组织建设工作做的好,那下一步就是要从研究院提拔组织干部了。”

“搞技术和学术的更纯粹一些?”

杨宗芳为什么能做李学武的常务副,就因为他能跟得上李学武的思维节奏,能完全理解他讲话的意思。

“如果单纯地以工作思维模式来考虑,我觉得这也是个办法。”

李学武笑了笑,抬手轻轻拍了一下膝盖讲道:“这算刻板印象了吧?”

“什么?

书呆子吗?”

杨宗芳问了这么一句,随后自己也笑了起来,李学武说的都对呗。

栗海洋也跟着笑,他不说话不是插不上话,而是怕自己说错了话。

他还年轻,现在来冶金厂做副职,还是以学习和经历为主。

当初李主任问他要去哪锻炼,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钢城冶金厂。

他这个时候下来是对的,有李主任的支持,他能借东风,跨龙门,走的更远。

来冶金厂还能跟秘书长多学习学习,这种近距离的同事关系,可是成长最快的办法。

他仔细听着两人的对话,分析着他们讲话的习惯和风格。

栗海洋的父亲是原财务科的副职,后来调去了三产单位,现在劳服公司。

调来调去,怎么调都还是原来的职级,好像逃不出这个圈了似的。

为什么?

栗海洋的父亲自己知道,栗海洋也知道,尤其是他现在的职级比他父亲都高,更能理解中年干部魔咒的意义。

能坐在这间办公室里谈笑风生的,都是早早地躲开了魔咒的人。

要不就是有人拉一把,要不就是有人推一把,最后就是自己的努力了。

栗海洋是有人拉,有人推,自己还努力,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从办公室里出来,三人是准备一起下班的,中途杨宗芳又被张兢叫走了。

“现在的称呼你还习惯吗?”

李学武笑着看了一眼走在自己身边,稍稍慢了自己半步的栗海洋。

这位年轻人最大的能力和优点是什么?

他有什么能耐值得老李用他五年。

答案是懂得分寸。

或许从小受他父亲的影响,对工作有“先见之明”

,很少踩坑,更有运气跟着李怀德一飞冲天。

你看看现在还有人想着杨元松和杨凤山的秘书是谁吗?

曾经的大秘和二秘,都成了小秘。

这就是运气,栗海洋不缺运气,他这些年顺极了,可从来不敢说自己顺。

“您是说组织架构改制?”

栗海洋看了看李学武的侧脸,点头回答道:“还行吧,没什么差别。”

“无非就是叫总经理、经理、副经理。”

他微微摇头讲道:“其实我以前还挺羡慕这种称呼的。”

“嗯?

羡慕什么?”

李学武好笑地看了他一眼,问道:“称呼还有好听和不好听?”

“其实是感官上的意义。”

栗海洋笑了笑,解释道:“毕竟公司很少嘛,叫总经理的也很少,物以稀为贵,我就觉得这称呼很稀奇。”

这个年代有没有总经理和经理的称呼?

当然有,不然怎么翻译啊。

从建国后便一直有公司制企业,称呼上都延顺了过去的形式。

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等。

当然了,就是没有董事长,也没有总裁了,这称呼听起来就够资本的。

国内的公司最高管理者就叫总经理,组织内职务则就多了,你都分不清这个主任和那个主任哪个更大。

“我还以为你要说这是进步的体现,是现代化和先进的表征呢。”

李学武玩笑着边走边说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我更希望红星厂从形神两端共同向集团型企业演变。”

“您的意思是——”

栗海洋微微愣了一下,问道:“这三年集团的进步和变化,只在形式上有了集团型企业的样子?”

“你知道集团型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吗?

像一七厂那样的?”

李学武回头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讲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可以研究研究这个课题,回头咱们讨论一下。”

“好,秘书长。”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