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18章 船应该跑在水里(2/4)

码头上,老李看着缓缓调头,继而飞驰而去的快艇,问了徐斯年道:“今年能造几艘?”

这话问的相当外行了,徐斯年的嘴角忍不住抽了抽,“按时交付没有问题的。”

“营城船舶万吨级以上货船的建造周期为90天到120天左右,不会太长,”

他介绍道:“毕竟有现代化作业条件,只要配件供给充足就可以。”

考虑到老李对业务工作狗屁不懂,徐斯年还是耐心地给他做了解释。

至于说今年能造几艘这种狗屁问题,他是一点直接回答的兴趣都没有。

造船厂,有几艘订单就造几艘,没有订单我们造出来给你当龟壳背着啊?

当然了,老李是一把手,他就算是站在这说船应该跑在水里,他都得鼓掌喊说的好,忠诚嘛。

“集团成立分支机构,你们的权利大了,责任也大了,相互之间要做好协调沟通的问题。”

老李还是很有水平的,只要不讲业务,说这种屁话那是张口就来。

徐斯年听话听音,李学武给他们腾出空来“私聊”

不就是为了听这个嘛。

“李主任,辽东工业领导小组会成为集团常设机构吗?”

他目光盯在李怀德的脸上,试探着问道:“现在我们属于一级分支机构,还是二级分支机构?”

“专业厂,不是子公司。”

李怀德淡淡地说道:“工业领导小组会成为常设机构,但只是组织管理机构,不是业务机关。”

他看着对面的别墅区,讲道:“你们还是一级分支机构,集团会给予你们充分的管理权限。”

“不过有一点你要记得。”

“集团放权是为了松开你们的手脚,让你们大展拳脚。”

李怀德转过身,看着徐斯年的眼睛说道:“绝不是让你们胡打乱凿,肆意妄为的,政策上一定要听取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的意见和建议。”

“文学同志在经济和工业管理方面很有一手,你在营城的工作也得到了他的和肯定。”

“我明白您的意思,李主任,”

徐斯年认真地点头道:“营城船舶始终会跟着集团的旗帜走。”

“嗯,对你我是很放心的。”

李怀德打量了他一眼,点点头,又看向了河面上正在试船的李学武,道:“好好经营吧,在营城未来一定有好。”

听到这话徐斯年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刚刚话里的意思领导听出来了,这是给出了答案啊。

营城的未来确实会有好的,营城船舶迭加营城港区,背靠集团在辽东工业建设的工业带,俯视渤海湾,拿着造不完的订单,前途当然很光明。

只是他的前途不光明了。

两人站在码头上好一会儿沉默,徐斯年能明显感觉到老李不喜欢他,或者说不看好他。

问题出在了哪里了?

他虽然是最早一批下来接手兼并企业的干部,但资历是很足的。

虽然缺少基层工作经验,但他在营城船舶这两年可没少吃苦受罪。

他当然知道集团人事机构发生了大的变化和调整,李学武冲天而起,带动了一批年轻干部上位。

这是老李的谋划,借年轻人和兼并企业过来的干部调和红星厂原本的老底子。

他听消息预判,不是今年年底,就是明年年初,董文学一定是要回京的。

已经到了副主任的岗位上,钢城他经营了四年,李怀德不可能继续让他留在辽东。

尾大不掉的道理谁都懂。

董文学回京,李学武必定是要以秘书长的身份前往辽东主持集团工业领导小组工作的。

这也是他试探老李会不会工业领导小组成为常设机构的原因。

李学武同董文学的做事风格迥异,可谓是运筹帷幄,雷厉风行,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一旦李学武就任钢城,连带着集团的人事架构又要发生调整,他该何去何从。

到明年初,他在营城也已经经营三年了,是放下大好局面回京进入集团机关工作,还是继续留在营城,成了他现在的心病。

两种选择有利有弊,回集团机关工作,他必然有机会更进步,在集团实现副局的待遇。

如果留在营城,虽然为了也会随着营城船舶的进步到副局,但意义相差太多了。

他的担心在试探过后,得到的答案却让他有些患得患失。

李怀德的话很明白,未来集团机关没有他的位置,需要他留在营城继续经营和工作。

这么看倒省了他纠结,只是失去回集团的机遇,心里终究有种失落感。

李学武去钢城第一年也许会挂着秘书长的职务,但不可能一直挂着,三年之内必定要再进一步。

他不敢比较李学武在集团的位置和重要性,但谋划秘书长的职务还是敢想的。

在他想来,从委办的位置上下放到营城工作就是一种筛选和锻炼,三年世间怎么都熬出头了。

没有人比他更适合秘书长的职务了,但现在看来,他的努力和付出并没有赢得李怀德的关注和青睐。

得不到一把手的秘书长那还叫秘书长?

看看丁自贵现在的处境就知道了,委办主任都如此的艰难,更何况进班子呢。

一步天堑,难跃鸿沟。

看前方如镜花水月,雾里看花,实则希望缥缈,未曾可知。

留在营城,深耕营城船舶,争取营城港的管理权和话语权,或许就是李怀德留给他的登天之路了。

有些话李学武不方便说,也不好直接跟他讲,倒不如留出空间给两人谈。

结果如何,徐斯年也不用怀疑他暗中挑拨谋算,人心难测呢。

能不能进一步到副局,全看徐斯年在营城船舶的作为,是否能在三年之内得到李怀德的认可,进而掌握港区和船舶的管理权。

钢城工业区的管理架构基本上已经敲定了,董文学几次回京同李怀德和谷维洁等人商量的就是这件事。

以辽东(红星)工业领导小组为管理机构,在辽东的分支结构为主体力量成立经济体。

在经济管理架构之下,奉城、钢城、营城是要组建单独协调架构,还是统一管理,还没有定论。

用李学武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梦自己圆。

能管一个企业就是总经理,能管三个企业就是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能管十个企业那是吹牛哔,爱哪哪去。

至于说提前布局,左右徐斯年的思想,他没觉得有这个必要,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谁能左右谁啊。

正治是妥协的艺术,他在集团机关也不是一言九鼎,连老李都不敢如此说,去了钢城更是如此。

协调,经营,才是管理的主旋律。

再有,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徐斯年同老李沟通,相信他也知道该如何做选择。

无论徐斯年如何试探,在他去钢城之前,老李是不会主动触碰董文学的底线和神经的。

真要调整人事和架构,也是在他去了钢城以后,他才是老李认定的那把刀。

“我还算计着你们来的时间呢,没想到这么快。”

吴淑萍一身干净利落的行政套装,踩着平底高跟鞋从大楼里走了出来。

她笑着同李怀德打了招呼,“李主任,晚上陆姐炖了海杂鱼,听说您喜欢吃贴饼,特意准备了铁锅做的。”

“太麻烦了,就为了口吃的。”

李怀德当然熟识吴淑萍,这是他的财神爷呢。

“在这里工作还顺利吗?”

“有您关照我,当然顺利,”

吴淑萍笑着看向了李学武,问道:“要不要多准备伙食,陆姐下午出去买菜。”

“就咱们自己吃吧,不叫他们了。”

李怀德见李学武看向自己,微微颔首道:“晚上他们各自都有应酬。”

高雅琴和张劲松都有多年的工作关系,亲朋故旧在津门不少,毕竟这里距离京城很近。

“那晚上叫张长明过来打牌?”

李学武笑着说道:“就怕他们没有时间啊。”

“再说吧,张副总今天怕是很忙哦——”

李怀德意味深长地看向了海河的方向,司机已经把车门子开好了。

吴淑萍在李学武的示意下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李学武陪着老李坐在了后座位上。

车是贸易管理中心的车,早前用的那台伏尔加M24,司机是李怀德的司机。

这台车只要是他来津门,必定会用自己的司机。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