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18章 船应该跑在水里(1/4)

“搞商务俱乐部?

好事啊——”

张长明弹了弹烟灰,笑着看向李学武,“我早就说过了吧。”

“上次去红星厂我就跟你们提过,没有文化阵地怎么能行呢,对不对。”

什么叫文化阵地?

有的叫俱乐部,有的叫文化宫,有的则叫剧场,有的也叫会堂。

这么说我亲爱的读者们可能不懂,翻译一下就是KTV、夜总会、歌舞厅、足浴店。

当然了,以前玩的都是健康高雅的,后来玩的这些都是保健睾哑的。

总之,甭管叫嘛,这年月厂矿要是没有个体面的文化场所,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我们厂其实也有俱乐部,后来闲置荒废掉了,现在拨给了文艺宣传队。”

李学武看了眼李怀德,介绍道:“听你这么一说啊,我们这才想起来,一直瘸着腿走路呢。”

“生产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样重要,不能光重视劳动和物质追求,也要重视精神文明需要嘛。”

“哈哈哈——”

会客室内,众人被李学武的“上纲上线”

逗得大笑了起来,有的时候语言真讲究艺术。

什么样的场合搭配什么样的语气,同一句话可能说出不一样的意味来。

“那我这算不算画龙点睛,神来之笔啊,哈哈哈——”

张长明才不信李学武的话呢,红星钢铁集团的精神文明建设走了与这个时代不一样的道路。

他是曾经建议红星厂要搞群众文化建设,可回来后思考了一下,这里面有说道啊。

俱乐部也好,文化宫也罢,这玩意儿打毛子那边传过来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红星厂能不知道?

知道了为什么还不恢复相应文化组织的建设呢?

要知道这一时期虽然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宣传方向和政策,但厂职工对文化娱乐的需要还是有的。

如果去年李学武这么说他或许还能信了,只当红星厂胆小,不敢冒进。

那现在他细思之后,原因恐怕只有一个。

在过去几年的大学习活动组织过程中,红星厂一定是发现了群众自发组织活动的弊端和风险。

所以迟迟没有开展俱乐部和文化宫等文化阵地的建设工作,反倒是大力和建设文艺宣传阵地,加强了以宣传为主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既丰富了厂职工的文化娱乐需要,又满足了当前的正治思想宣传目标,要说高,实在是高。

当然了,缺乏群众积极参与的活动一定长久不了,而红星厂却是把厂职工的业余活动热情转移到了供销服务部和体育场馆,物质和文化一把抓。

张长明刚刚的表功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试探,结果正如他所料,红星厂主持宣传工作的是位高人。

左右平衡宣传工作和文化娱乐对于宣传部门负责人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但在他看来,红星厂已经从制度和供需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才应该被称为神来之笔呢。

玩的不仅仅是人性,还有人心啊。

“津门靠海,靠海吃海。”

李怀德迭着腿,微笑着说道:“如果能把商务和疗养联系在一起,那为什么不能把美食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呢?”

“商务,疗养,美食,文化。”

张长明念叨着这四个词,思索着缓缓点头道:“确实可以啊。”

“我们已经开始布局了,在钢城,”

李怀德说,“职工疗养院,温泉、滑雪、疗养、休闲。”

“不过那边是靠山吃山了,”

他笑着说道:“现在我们想靠海吃海,秘书长跟我说这津门水可深,没有个引路人容易出问题,这不想到了你。”

“哈哈哈——”

张长明听懂了李怀德话里的意思,笑着点了点李学武的方向道:“他呀,我算是服了,这张嘴能把天上的说地下来,死人说活了。”

如何能不服气,李学武做事滴水不漏,李怀德更是老谋深算,红星厂在津门一点亏都不愿吃的。

拉上他们津门水产一起搞这个商务俱乐部,不仅解决了“水深”

的问题,还解决了火热的难题。

话都说到这了,张长明已经搞清楚红星厂四位领导来津门的目的和意义了。

俱乐部这点影响和利益不值当李怀德亲自出马,充其量这就是块敲门砖。

抛砖引玉,大的在后头。

合作商务俱乐部,张长明这个地头蛇完全能起到联系津门市的作用,目的是什么还用讲?

现在津门市和红星钢铁集团是郎有钱妾有艺,就差一个王婆来牵线搭桥,捅破这层窗户纸了。

红星厂在这里搞了个贸易商业中心,以前还可以忌讳形势变化,装作看不见。

但现在红星厂已经把生意做到家门口了,更是创造出了八千多万的贸易神话,他们还能继续装聋作哑?

要么面对经济的需要,积极推动红星钢铁集团销售总公司的全面落地,要么阻止市场化经济和对外出口经济的进一步和延伸。

张长明看得出来,津门市也很为难。

一边是经济,一边是政策,谁都摸不准时代的脉。

但能确定的一点是,红星钢铁集团成长起来了,对外贸易和年出口量正在逐年暴增。

没错,不是递增,是暴增,尤其是从津门港码头出去的货物。

但有消息确定,红星钢铁集团组织投建了营城港,未来辽东工业生产的产品将直接从营城起YC市间的竞争一点都不弱,红星厂钢铁集团能把贸易做这么大,就证明了上面的态度。

在过去的两年,国内经济总量虽然呈现了提升的态势,但总体来看是经济放缓的局面。

原因就不用说了,对于经济工作,谁都知道没有钱办不成事,能生产、能赚钱,还是能赚外汇的企业,如何能不成为上面关注的对象呢。

一个红星厂能折腾成如此庞大的红星钢铁集团,国内最不缺少的便是红星厂这样的企业。

不多了说,依靠红星厂的经验,孵化出100个这样的企业,国内的经济绝对会上一个台阶,甚至爆发出前所未有的上升势头。

张长明自然愿意做这个“引路人”

,但怎么选择还得看津门,这里面的风险和机遇同样大。

“你猜她跟我说什么?”

李学武站在码头上,笑着看了老李道:“她说要接触新汴河工程,尽快拿到新工程。”

“呵呵——”

李怀德微微摇头,“还没学会走路就想着跑了,到底是大企业啊。”

徐斯年站在码头边上,指挥着工人将快艇固定好了,这才转回身笑着招呼道:“李主任,上船溜一圈儿啊,兜兜风。”

“这小玩意儿安全吗?”

李怀德笑着打量了码头上的几条快艇,问道:“叫皮皮虾,总不能真往水里钻吧?”

“非常轻,轻易不会出问题。”

徐斯年看出来了,老李怂了,不敢上船的,“往水里钻不太可能,在水上飞完全可以实现。”

他指了指船尾挂着的发动机说道:“这还是巡逻艇,要是载货快艇还能再加几台发动机。”

“跑起来整条船在海上都是悬空的状态,就像飞鱼一般。”

“那还真是——快啊。”

老李本来就不想坐这玩意儿,听他介绍完就更不想坐了。

溜个屁,兜个屁的风。

他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万一掉海里算谁的?

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别人。

徐斯年也是损到家了,老李越怕什么他就越介绍什么,好像很怕老李跟他要游艇似的。

李学武倒是建议他造台游艇停在这边,给老李过过瘾,只是老李没有一点兴趣。

相信同圣塔雅集团框架协议中那台公务机他也不会喜欢坐的,危险的玩意儿一点不碰。

当然了,李学武也惜命,就是没有老李这么严重,快艇就在码头,能有什么危险。

这玩意儿又不是阿三造的航母,停在自己家港口里都能翻船,世界上少有这种奇葩的。

“带我兜一圈,看看稳定性怎么样。”

李学武主动跳上了快艇,穿上了救生衣,示意了船长,道:“不用远,就在这附近走一趟。”

“圣塔雅集团的散装货船能按时交付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