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72章 红星厂的水太深(3/4)

李学武笑着问道:“前段时间咱们还说到了,你那边有没有什么打算啊?”

“真想我来给你搭班子啊?”

卜清芳好笑道:“我不是都跟你叫领导了嘛。”

“听着不是很真心啊。”

李学武笑着点点头,说道:“考虑一下,不想下去的话,就来我这。”

“成啊,我考虑一下。”

卜清芳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站起身说道:“保卫组那边不是还得一段时间呢吗?”

“你抓紧考虑吧,呵呵。”

李学武轻笑着说道:“你要是犹犹豫豫的,我可推荐别人了啊。”

“那也得容我处理一下手头上的工作啊——”

卜清芳只矜持了一下,便松了口,她就是为了这个来的,怎么可能让李学武推荐了别人。

两人都是老机关了,一个心知肚明,一个欲拒还迎,姿态摆出来就行了,玩大了容易扯着蛋。

“用这台车啊?”

徐斯年跟着李学武下楼,见门口停着李主任的那台伏尔加M24,惊讶道:“李主任…用那台大红旗了?”

“有什么问题吗?”

李学武瞅了他一眼,在彭晓力的帮助下迈步进了汽车。

这还是彭晓力少有的帮领导开车门子,李学武乘用指挥车的时候,从来都是自己上下车。

徐斯年挑了挑眉毛,看了眼前面的指挥车,嘴角带着笑意地从另一侧上了车。

砰—— 他的秘书帮他关了车门子,快步跟着彭晓力的脚步跑向了前面的指挥车。

两台车一前一后,在有心人的注视下缓缓驶出了办公区,车灯光亮沿着厂公路直奔大门,再消失不见。

同辽东驻京办副主任胡可第一次见面,还是因为亮马河工业区地皮的事,当时撒了一圈的网,巧合之下拉上来的这条鱼。

当时还是李学武接待了他们,一同的还有钢城和营城办事处的同志。

那次见面,对方邀请了红星厂前往奉城建厂,除了提供全部所需的建设用地外,还提到了一些方便条件,但被李学武拒绝了。

京城的地缘优势是不可取代的。

当然了,后面厂里同辽东方面的关系处的还不错,李怀德带着他一起拜访了辽东。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红星厂在奉城收购了一机厂,筹建机加工产业集群。

扩大了钢城工业区的建设规模,把一部分三产工业转化成了联合工业和专业厂。

同时也在营城加大了投资力度,扩大了造船厂的规模,筹建营城港码头。

更重要的是,奉城、钢城、营城三地连通,红星厂是要做工业产业一条龙。

连同京城火车站合作的集装箱工厂都放在了钢城,合作的货物运输站更是铺满了辽东各主要城市网点。

也正是因为有了合作的基础,辽东驻京办同红星厂的关系相处的也十分融洽。

在丁自贵担任管委办主任期间,没少同他们维持关系,吃饭那都是常有的事。

李学武其实并不喜欢应酬,更不喜欢喝酒,因为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

作为保卫处处长,保卫组组长,他可以拒绝一切的应酬,晚上按时下班回家。

除了老李的局,他谁都可以不屌。

就算在担任管委办副主任的时候,他都严格地控制了自己的饭局数量。

基本上,很少会给家里打电话,说今晚不回去吃饭了,不回去休息了。

机关里都知道,他是个顾家的好男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

作为秘书长的他,除了要做好机关的大管家,还要做好维护关系的使者。

必要的时候,他是要代表李怀德,代表红星厂参与一些活动和饭局的。

这是一种态度,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还没走到这一步呢,二月份的时候,李学武就此情况与顾宁做过沟通。

直言担任秘书长以后,难免的会影响到休息时间。

而且随着工作的深入,侵占个人的时间会越来越多。

顾宁只问了他一句,这样的工作他是不是愿意做。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直击心灵。

李学武的回答是,不得不做。

顾宁听见这个便理解了,认同了他提前报备的态度。

其他的不用叮嘱,李学武比她更聪明。

所以,在去辽东驻京办的路上,徐斯年喋喋不休地跟他抱怨去营城工作影响了家庭和睦的时候,他对老徐的话是嗤之以鼻的。

工作忙,距离远,孩子多,聚少离多,这就不能做个好男人了?

就不能学学我吗?

—— “徐斯年,营城船舶的一把。”

李学武握着胡可的手,把身边的老徐介绍给了对方。

胡可很是客气地招呼道:“徐主任,幸会幸会,大名如雷贯耳了啊——”

李学武松开了他的手,他顺势就同徐斯年握了握,两人表现的都很亲近。

今天胡可邀请的是李学武,可也没有说是私密饭局不能带同事和朋友。

能走到这一步的,没有傻子。

这种下班后的公事饭局,谁会带不相干的人一起来啊,绝对是有某种目的的。

“我也是今天刚到京城。”

徐斯年笑着解释道:“秘书长说带我来见见婆家人,我还想呢,哪来的婆家啊!”

胡可晃悠着他的手,热情地说道:“李秘书长说的没有错啊,我们可不就是你的婆家人嘛,哈哈哈哈——”

“那咱们今天就是会亲家。”

李学武调侃道:“姑娘嫁过去了,好赖都得说一说,对不对?”

“有事不能憋在心里让姑娘受了委屈,让婆家落了埋怨,娘家心里也不舒坦啊。”

“瞧瞧,遇见能人了吧?”

胡可对着身后一同迎出来的几人介绍道:“红星厂的李学武秘书长,京城少有的俊杰,同红星厂李主任来过辽东的。”

他示意了身后的几人介绍道:“都不是外人啊,说是会亲家一点都不为过。”

确实如他所说,场面上的还真就不是外人,能坐在酒桌上一起喝酒的也没有外人。

辽东工业的几个企业负责人,包括电力、机械制造、航空、兵器、煤炭等等。

你说这些人都是有能耐,有实力的,怎么就依着胡可的安排,来陪李学武的酒了?

不意外啊,胡可的职务也不低。

辽东的驻京办副主任,跟红星厂的副主任一个级别,那是真能拿的出手的。

而且,他是作为驻京的代表,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李学武讲说是会亲家,带来的是嫁到营城的姑娘徐斯年,对方看着现在的媳妇儿好,又带了几个儿子过来让他相看相看。

看什么?

当然是看着好,能不能再配对。

红星厂的资本和技术水平,搭配辽东工业的生产基础,发挥出的效果已经显露。

奉城一机厂的变化是摆在他们眼前的。

将原有的业务进行拆分,成立单独的专业厂,而后再进行结构和经济上的重组。

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展现在辽东工业眼前的,是焕然一新,充满了战斗力、释放了创新力、重塑了生产力的强大企业。

奉城一机厂的底子本身就不薄,亏的也不是内在,而是管理结构上的无能。

红星厂在完成收购以后,彻底打散了原有的管理架构,以红星厂最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一切以生产为目标。

包括双预案、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关办公管理条例等等制度的实施,让奉城一机厂彻底焕发了青春,震惊了辽东工业管理者。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辽东工业组织了多批兄弟单位前往一机厂调研学习。

可即便是红星厂没有藏着掖着,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的改造过程,可依旧难住了那些来参观的企业。

不是改造的难度大,而是缺乏推倒重建的勇气和决心,也没有提供这种勇气和决心的保障和自信。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