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选(2/2)
“姑父,做晚辈的给你倒茶,那是理所应当之事,你何需如此客气呢?”张延龄谦虚了两句,然后问道:“那姑父,你有什么人选要推荐吗?”
“我…可以推荐人选吗?”
沈禄眼前一亮。
我本来只是来问问,看谁比较有可能靠近这职位,我再反推,往这个人身边靠近,沾个光什么的。
至于让我出面说项…
我一个通政使司区区五品小官,何来发言权?
张延龄微笑着点了点头,道:“姑父试着推举一下呗?”
沈禄道:“其实最近,还真有合适的人来找过我,但我心知,光靠我的关系,想从令尊这里撬动这个职位,不那么合适。但有一个人,对此异乎寻常的热忱,已经主动来见过我好几次了。”
“主动求见?”
张延龄笑着问道,“那就是说,此人在京城,却不是朝官,能力和资历都足够了?谁啊?”
沈禄想了想,道:“他现在确实不是官员,但名望极大…却说,还是令尊之前跟陛下提请,才将他召回京师闲住的,此人正是战功赫赫的王世昌,他回朝已经有两三个月了,却未曾有入朝的机会,正四下活动。”
张延龄道:“王威宁声名在外,虽然他现在已不是戴罪之身,但这种时候让他来当三边总制,朝中人肯定会有意见。”
沈禄道:“那就是说,此人不合适?”
“呵呵。”
张延龄笑道,“根本就没有合适与否的问题,真要说他不合适,也未必尽然…陛下要的是一个能威慑鞑靼各部族,又能听命行事之人,既要忠诚,又会办事,朝中有几人能胜任呢?”
“忠诚?”
沈禄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个字眼儿。
显然忠诚与否的问题,压根儿就不应该出现在对官员选拔的要求列表上。
毕竟是个人就得以忠诚为先,难道你不忠不孝,还想当官?莫说当官了,在这封建时代直接杀了都不过分。
但这个“忠诚”的定义,显然并非普通的忠君报国,个中意味值得人玩味。
沈禄继续介绍他了解到的情况:“要说,王世昌表现出的诚意倒是很足,他说,很想聆听令尊的教诲,且听说在令尊指点下,李尚书在西北取得一场大捷,羡慕不已,说如果能得令尊指点,或许他能再次横扫草原,为大明建不世之功。”
“这说得…有些过了吧?”
张延龄笑道,“家父在他眼中,真有这么高的位置?”
“谁知道呢?反正他是这么说的。”
沈禄其实也知道,王越就是在那儿说好听的。
谁不知道王越喜欢巴结人?
本事那是真的强,甚至说其是大明战神也没人敢反对,其能力是足以令草原上小儿止哭的大魔王存在。
但他身上的毛病同样很突出,就是太喜欢巴结权贵了,见到当权派就走不动道…要知道他并不是武勋,而是进士出身的文臣,更是做到兵部尚书这级别的高官,这就让天下读书人很瞧不起。
你说你一个儒官,那么巴结权贵,脸都不要了?
张延龄道:“如此说来,或许真应该与王威宁见上一见,听听其对西北边防的见解。”
“令尊见还是…”
沈禄谨慎地问道。
“总不能是我这个小子去见吧?”张延龄笑道,“我这年纪,总归不能服众。”
沈禄感慨道:“令尊虽位高权重,但其实很多事…不还是听贤侄你的?延龄啊,你要是觉得合适,我引介他来见,其实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