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五章 滔天的功劳(2/2)

张延龄继续道:“黄河改道,若是先修河道,再扒了原本的河堤让其改变流向,基本上是行不通的。除非是大灾过后,黄河找到一条它自己认为适合的流向,朝廷再发动地方官民按照新流向来加固河堤…只有这一条途径可行。”

张峦这下未拿笔去记,一脸认真地道:“为父听明白了,只有在经历大灾后,朝廷和地方上才能下定决心去修筑河道,是这意思吧?”

“嗯。”

张延龄点头。

这点倒真不是张延龄无的放矢,或者说是在吓唬张峦。

因为历史上每次黄河改道,几乎都伴随着较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以及百姓流离失所…苍生受难。

而最近的一次,其实已经是南宋年间。

经此改道,黄河从江淮的云梯关入海,一直维持了近三百年时间。

但黄河泥沙非常多,历经三百年后,黄河下游的泥沙沉积量与日俱增,河道早已是不堪重负。

成化末年到弘治初年,黄河水灾不断,到了弘治六年秋,张秋堤决口,黄河再一次面临改道…

在刘大夏等人治理下,一年间朝廷新修河道近四百里,总算是完成黄河又一次改道,张秋镇也正式改名为安平镇。

如此一直到清朝咸丰年间黄河再一次改道,中间有三百六十年黄河是从淮河河道入海的。

张峦道:“非得经历大灾之后才能改道吗?提前做防备,做到防患于未然,不好吗?最近这些年,黄河一直都不消停,难道地方上都没有改变的决心和勇气?”

张延龄叹道:“谈何容易?灾难没临到自己头上,都会觉得事情还能再缓缓。或者说,近几百年黄河都是以如此流向入海,谁会觉得能轻易改变?那几乎是颠覆性的事情。”

张峦摆摆手:“也罢,在儒者中谈变革…为父还想多当几年官呢。”

“呵呵,爹,你对儒官的脾性倒是了解得很清楚。”张延龄笑道。

“那是,为父本来也不想改变,还不是被你给挑唆的?”张峦无奈道,“当初咱们家日子过得是清苦了些,但至少有房子有地,还不至于饿死,你们兄弟俩以后或也有前途,为父现在恐怕已在教书育人…”

“行了,爹,我不想听这个。你还想治河吗?”张延龄问道。

张峦眼巴巴地道:“困难是有,但是儿啊,要是你觉得能治理的话,为父就去治河。为父不是贪恋那滔天的功劳,实在是…为父也想试试被世人景仰的滋味。”

说到这里,张峦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贪婪。

张延龄道:“要去治河的话,那爹可能就不会留在京师,需要去外地长住,一去可能要经年甚至是好几年…”

“利国利民的事,为父还会叫苦叫累不成?”张峦显得颇有家国情怀,拍着胸脯表态,“吾儿,不要瞧不起为父,为父也是有担当之人。”

“哦,那我们一家人可不会跟你去。”

“没事。”

“李孜省也不会去,且你身边有大批人跟着,监督你,不让你带家眷甚至是女眷…要天天住在堤坝上,以身作则,连城都进不去,都得在山野间…”

张峦本来想的是自己能逃脱囚笼,正好趁机出京,山高皇帝远,享受一下当土皇帝的滋味。

听到这里,他有些傻眼了。

“儿啊,不是为父非要唱反调,你这是让为父去治河,还是把为父给流放了?为父咋听不懂呢?”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