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九章 卷土重来(3/3)

村中寂静如墓,人人眼神空洞,房舍墙上遍布抓痕,似有人曾疯狂书写又被人抹去。

她在村中央点燃灯火,取出随身携带的《人间录》节选,开始朗读。

读母亲如何在饥荒年背着孩子走三百里求医; 读少年如何为救落水同伴冻掉双腿仍笑着说“值得”

; 读一位老兵临终前唯一心愿是听战友唱一遍军歌…… 起初无人回应。

直到她读到一篇关于这个村子的故事??

百年前一场洪水来袭,全村合力筑坝,牺牲三十七人保住下游万亩良田。

事后朝廷未记其功,反称“刁民聚众抗税”

,欲拆祠堂。

村民不服,推举一位老秀才写下万言书,逐户签名,徒步千里送达京师。

“那一路上,风雪交加,签名人一个个倒下,可笔始终未停。

最终,书达天听,祠堂得以保留。

而那份万民书,后来成了《人间录》第一卷第七篇。”

声音落下瞬间,一名白发老妪忽然浑身颤抖,喃喃道:“我记得……我爹说过……那支笔,是我家祖传的……”

泪水滑落。

紧接着,一个青年抱住头嘶吼:“我想起来了!

我妈叫李春兰!

她最喜欢蒸枣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哭泣、呼喊、相拥。

失忆疫,在真实记忆的唤醒下,竟自行瓦解。

林昭站在人群中,轻声说: “你们看,记忆不是软弱,而是力量。

不是负担,而是根脉。

他们想让我们忘记,是因为怕我们想起??

想起自己是谁,从何处来,又该往何处去。”

消息传开,七州相继恢复清明。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那些曾参与焚书的地方官,在亲眼见证奇迹后,纷纷主动交出销毁名单,请求归心堂重建记录。

一年后,第十卷《人间录》发布,主题为“重生”



其中收录了一封特别来信,署名“曾为书傀者”

: > “我原是被抹去历史的怨灵,奉命刺杀林昭。

可当我潜入归心殿,听见她在深夜为陌生孩童读睡前故事时,我停下了手。

那一刻我忽然记起??

我也曾是个孩子,也有母亲为我哼过歌。

原来,真正的解药不是法术,不是神力,是一句温柔的话,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

> 如今我自愿守在忆园门口,替每一位来访者读信。

若你看见一个身影半透明的人在念诵,请不必害怕。

我只是在赎罪,也在找回自己。”

林昭为此文亲笔回应: > “欢迎回家。”

又五年。

天下大治,非因强权,而因共识。

各国设立“记忆院”

,儿童入学必修“真史课”

,百姓婚丧嫁娶皆录家史,视为传承。

而林昭,终在一个雪夜悄然离去。

无人知晓她去了哪里,只见归心殿灯熄那晚,忆归桥虚影横贯长空,万千花瓣随风飞舞,每一片都闪烁着不同的文字,汇成一句话: **“她不是终点,只是一个起点。”

** 多年后,边陲小镇一名少女在废墟中挖出半块残碑,上面依稀可见刻痕: > “林昭,生于乱世,死于背叛……”

她嗤笑一声,掏出随身笔记本,提笔改写: > “林昭,生于黑暗,照亮长夜。

她不曾背叛任何人,唯独对自己狠心??

因她总把光留给别人。

但她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 > **笔,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

风吹过,纸页翻动,远处学堂传来琅琅书声: “心灯不灭,薪火相传; 一念为光,万念成川……”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