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320、杀人效率+全军进击(1/2)

风中硫磺味越发浓烈,山顶树枝摇曳,呼啸不绝。

战场上的旗帜飘摇不定,喊杀声响彻河谷。

代军派出上千骑兵,从东侧穿过树林,想去看看西面战场的情况。

在正中一片田地里被赵立宽派出的骑兵截住,双方在田地间交锋。

努力往对方右侧迂回,同时不让对方占据自己的右翼,便不断开弓射箭袭扰。

双方接连有人中箭落马,或撤回后方。

随着距离越拉越近,双方开始用长枪马刀马上交锋。

此时双方已裹挟在一会儿,相对速度不高,动能不大,伤亡也不大,不像面对面冲锋,瞬间就能要命。

战斗持续两三刻钟,周军后续两营骑兵也陆续到达战场,代军那边也派出后续上千骑兵作为支援,等候在后方大边的的树林里。

战场宽度有限,加之骑兵之间作战,极其需要机动空间,贸然上前说不定非但不会增加战斗力,反而可能打乱友军阵线陆路线,发生冲撞、扰乱等。

最后,交战半个时辰,双方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在中间的田地里周旋对峙。

各损失几十人后,只能默契各自退回后方对峙。

代军想去查看西侧情况的行动被阻断,但他们也没太着急。

代军大部队缓缓向前压近,越过几座零散的茅草屋,一片树林,缓缓到周军阵前一里左右,不断试探,也不敢激进向前。

冷兵器杀伤效率是远低于热兵器的。

像一战期间的索姆河战役,五个月不到的时间,联军损失六十二万人,德军损失六十五万人,接近一百三十万。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要损失二十七万人左右,伤亡最大的时候英军一天就损失近六万人。

在一战时代,他手下这三万人就够打个一天的水平。

这种效率在冷兵器时代难以想象,就是排队让杀都赶不上。

还是那句话,五六个人用刀杀头猪都要折腾,何况是个人。

冷兵器的杀人效率其实是很低的。

所以代军虽听到河边的动静,想去看看怎么回事,也没那么急。

三千多精锐重骑兵,怎么都不可能短短一个时辰不到被怎么样。

但他们此时不知道的是,距离二里地左右的左翼河边战场,代国引以为傲的白隼兵已几乎剿灭殆尽。

周军实现了前所未有,令他们无法想象的杀伤效率.......

只能说,情况变了。

西侧战场上,不只敌人,山坡上的周军也都看傻了。

没人见过这等场面。

爆炸的火光和巨响已经散去,但不少人脑子里还在嗡嗡作响。

刺鼻的硝烟夹杂血腥,战场上空的青色烟雾弥漫,空气一片浑浊,像刚下过大雨后,烈日高照的河谷。

大量长枪兵列队上前,正在清扫战场,将被困毫无抵抗之力的重甲骑兵乱枪戳死,随后斩下头颅计功。

身后跟着马车,装门用来装敌人首级。

少数奋起抵抗的也在大量长枪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多数人要么已伤痕累累,浑身箭矢,要么被战马压住,被甲胄困住,只有等死。

战场上血流成河。

这回不算战斗,而是杀人,杀人此时成了件简单的事。

神机营在经历大量训练后,对时间把控得很好。

雷区正好在骑兵中间位置引爆。

大量战马被炸死,炸伤,受惊乱跑。

把代军这王牌部队最致命的缺陷暴露出来。

第一次听说这种战术后,赵立宽就评价过,这是用骑兵的机动性换取冲击力。

是一种非常极端的骑兵使用方法。

长处非常长,短处也非常短。

底层逻辑里信奉中庸之道的中国是不太可能使用的。

在地雷的爆炸下,其短处也暴露无遗。

机动性灵活性完全被舍弃的骑兵,进攻路线没法中途转变,没法随机应变,只要稍微预判,必然会直直冲入早就布好的雷区。

中间大部被地雷爆炸时,两边的没法避开迂回。

战马受惊,拖着其他骑兵到处乱跑。

两翼半数骑兵没受到火雷的直接伤害,是被队友扯倒,扯乱,人仰马翻。

一乱了,战马倒地,人马铁索相连,人根本逃不掉,变成了周军的活靶子。

只有边缘一些手脚麻利的,居然在混乱中卸甲逃脱,跑进后方的镇子和树林里。

周军射击近半个时辰后,代军伤亡进一步扩大,随后追缴的枪兵和轻骑兵上场,局面完全定下。

轻骑兵追击进入后方的金罗镇,面对无马无甲的残兵,很快在屋舍高处升起周军的旗帜。

周围人已经看呆,一个多时辰,代军引以为傲的精锐中的精锐,就这么覆灭了?

就是让他们疯狂妄想也不敢想能赢得这么轻松,这么迅速。

此时诸文武追捧庆贺,看赵立宽的眼神已难以用崇敬完全概括,甚至多了许多狂热。

什么英明神武,算无遗策,运筹帷幄,玩弄敌人股掌之间的漂亮话。

赵立宽哈哈一笑,给他爽了,爽完也就忘了。

故作深沉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这并非我一个人的功劳。

七成是人为,三成天注定。

我算尽代军的行动,知道他们会在这河谷最宽处设伏,会在这发起反击,所以严阵以待,布设火雷。

但也不知道天命如何,如果这时候下场雨,那就坏了大半事,好在老天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说了段看似自谦,实则显摆的话后,诸将及随行人员目光越发崇敬热烈。

赵立宽忍不住心里狂笑,这逼装得真爽!

根本不是他算尽代军行动,而是张浦提前告诉他了。

可张浦是武德司秘密间谍,私下跟他说的,别人也不知道啊!

大爽之后,松了口气。

在众人面前,他一直表现得镇定自若,胜券在握,其实心里一直七上八下。

没人能算无遗策,他一直紧张万分,火雷成功起爆前,捏缰绳的手都是抖的,浑身紧绷,为了掩饰坐在马背上一动不敢动。

同时也做了保底布置,好在过程虽有不足,结果是好的。

为防被突袭,令神机营天天练习快速布雷,结果因为有张浦的情报,他们提前知道代军设伏的位置,将可能的突袭化解。

让神机营有时间提前从容布雷,之前那么多天的艰苦白练了。

他也在后方布置了开荣率领的接应军队,如果战事不利,主力后撤,位于后方峡谷东侧的开荣部五千人负责接应,反击追兵。

他们都是刚从郭家村战场调过来的,没经历大战,减员很少,编制齐备,战斗力保持完整。

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也用不上了。

西侧战斗进入尾声,上千斤火药,上万两白银没有白花。

这支代表代国精神的部队,从此要在历史上除名了。

周围人都在庆贺消灭了强敌,赵立宽看得却更加深一些。

从历史长河中看,这些白隼兵倒是符合小国风格,他们都迷信少数精锐,迷信决战兵器。

就好像他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日本动漫里,总会幻想靠一种精锐兵器和少数精英取胜一个道理。

但这种决战兵器思维,是难以在现实中取胜的。

因为小国其本身资源有限,人才有限,人力有限,能力也有限。

就只能使用极端的办法,发挥极致的长处,不管短板去赌一场胜利。

就像代军的白隼兵几十年前击败辽国,他们豪赌一把,击败强大的辽国,就可以安享几十年的太平。

但久赌必输,这是概率问题。

总有一天,胜利的红利被消耗殆尽,必须一次次去赌,到时众多短板就会逐一暴露。

小国终因此走向没落。

而大国资源丰富,人才济济,人力丰富,能力强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