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救命稻草+道义(2/2)
老爹平日不靠谱,却给自己找了个乘龙快婿。
心里越发牵挂思念,想起临行的点滴温存,忍不住把家书都拿出来,一封封看一遍又一遍。
不知道他现在过得还好不好,有没有生病受伤。
她当初将自己的亲兵让钟剑屏率领,就是为照顾好他,不知道现在如何。
无论如何,现在战争占城山国退兵,战争结束了,年前应该归家了吧。
洛阳城里,陛下训斥赵立宽的事早传开了。
除去神京府,皇城里还有打听控制民间舆论的手段和办法,就是武德司的眼线。
他们会配合陛下想要让百姓知道的消息尽快传播出去,如今早的训斥诏书就是。
当初太祖皇帝在位时是武德司的巅峰,据传言当时武德司眼线已经做到大臣早上吃什么,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太宗皇帝在大内都能得知。
一次为警告一名贪腐的亲信官员,太宗皇帝在谈话时点出早上他家吃了什么。
官员吓得回去后就再不敢犯,又将值钱的东西变卖,捐给了京城穷人。
止水楼楼外洛水河边,一排排老柳树干枯空,狰狞垂枝,棚顶散大。
午后一群京城闲人坐在树下石凳上,河堤边谈天论地,下棋听书。
在这个通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聊天吹牛就成了最实惠,最能打发时间的娱乐项目。
就是三瓜两枣也要拿出来唠唠,何况如今大周却不缺谈资。
河边每天找人下棋的白发老朽今天都没摆旗,钓鱼的迟迟不下竿,而是一众凑找,无须说了半天。
“陛下还是圣明,这种我大周脸的事就该训斥。”
“赵立宽之前那么厉害,怎么突然就怕了,亏我当初还那么吹喷他。”
有大腹便便的屠夫不满道:“这也太丢我们国家的脸面了。”
“就是!”
一个干瘦如柴,一看就是酒色空乏了身体,嘴里一股酒气的街溜子说:“要我就顶在那,生是大周的人,死是大周的鬼,要过来除非踩着我的尸体,临阵退缩算什么汉子!”
“好!
说得好!”
周围人一阵叫好。
穿长衫的年轻书生收起手中扇子,皱眉道:“我觉得赵将军会不会有什么难言之隐,比如兵力不足了,西南的百姓死伤太多了。
毕竟那边已经打了三年了。
就算这些都没,赵将军那是立了力挽狂澜的泼天大功,如今不过一点小过而已,至于说成这样?”
“怎么不至于?”
下棋的老者抚胡须:“国体为大,为将者为国解忧忠君报国马革裹尸,那是他的本份,他就是死在前线也是因该,不能坏了国体。
这是大义,至于他的功劳,我们这是平心而论,之前又不是没夸过他。”
“正是,老人家言之有理,当兵的本分不就是这个。”
立即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附和。
“就是嘛,谁让他是领兵打仗的冠军将军......”
书生有些着急,“哎呀,岂为不切实际之事。”
“怎么不切实际?
不送马求和不就成了,大周的脸面比他命重要。”
“手底下几万兵还怕打一仗…………………”
“西南只剩老弱妇孺,怎么打?
教她们全去送死。”
“以死守节,那是圣人的教诲!”
" 楼下人吵作一团,楼上人如看猴戏,看得津津有味。
卫王颇为得意,指着楼下吵闹的让人群对众人道:“看到没有,赵立宽啊赵立宽,总是能给自己给自己找事。
我不过差几个人上了几份奏疏而已,就能让他们如此狼狈。
父皇训斥,还罚了俸禄。
之前老五还一个劲往他府上送东西,我看他现在怎么办。”
“殿下手段得力,拿捏他岂不简单。”
周平说。
二十多的年轻世子赵安国道:“他之前打仗那么勇猛,不知道怎么突然这么胆小了。”
“哼,本来就是胆小怕事的人!”
卫亲王对儿子的言论很是不满。
周平连借着赵安国的话提醒:“殿下,世子识察敏锐,赵立宽这次的事确实有些蹊跷,或许里面另有隐情,我们还是小心点为好。
最好殿下不要亲自露面,特别是在参赵立宽这些事上,还是让手下人去做的好。”
“我知道,不少人之前见父皇不许我协理户部,便都去老五那边拜门,特别是户部那些,一群养不熟的狗东西。”
卫王气得咬牙。
身为京城唯二的两位皇子,也是唯二的皇卫继承者,他们一举一动都牵动朝局。
之前因王丕温牵累,他被免去协理户部的职责,立即有大批官员见风使舵,倒到老五那边去了。
“王不温现在怎么回事?”
御史台的治书御史道:“殿下放心,他算识趣,我已私下跟他说过了,把事情全揽自己身上,他的家小都有救,殿下会尽力斡旋,就让他外放去做官。”
“他还算识趣。”
卫王又问:“花恒田的钱到了没有。”
周平小声说:“快到了,暂时在黄河北岸存一段时间,以免被人盯上。”
“动作快点,府上钱不够花了。”
卫王不耐烦:“现在过来会怎么!”
周平连解释:“现在黄河不结冰,往返的人少,要靠渡船两岸的官差很容易看出来不同。
等黄河结冰,大量商旅往返,百姓渡河,到时候跟着一块走谁都看不出来什么。”
“我是亲王,还怕这点事,这个月就给我办妥!”
卫王不容置疑的说。
随即指着下座几个官员:“你们户部、御史台、礼部、大理寺的,不停,继续给我参赵立宽。
父皇已经生气了,多给他添几把火。”
众人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