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78、救命稻草+道义(1/2)

“十月二十下令班师吧。

西南需要一位有本事的人坐镇,你觉得谁能胜任。

’ 垂拱殿里的谈话还在继续,中途又让宦官端来四盆燃烧进贡的香木炭放在四角取暖,驱散殿中的寒意。

随着空气回暖,孔?

也慢慢放松许多。

他思索一下道:“以臣愚见,泸州地方知州,同知等官员都尽忠职守,都是很有能力的官员,三年下来军队作战不利,也多亏他们才能坚持到如今。”

“泸州知州、同知叫什么。”

“知州吴言君,同知州康。”

陛下缓缓点头:“吴言君......

是吴相公的长子吧,皇后身边那个女官是他女儿。”

孔?

没接话,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陛下思索道:“你有什么见解。”

孔?

试探性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臣西南的事不敢妄论,以为赵大师应该更知道前线的事。

五六月在被拖欠军饷的情况下依旧能照常作战,必是后方有能人支持的。”

陛下赞同,“你说的也没错。

随后话锋一转:“至于你兵败的事......”

“陛下!”

孔?

立即跪地道:“臣愧对陛下隆恩,用兵不当,以致损兵折将,牵累生民,辱没朝廷,罪当万死,请陛下责罚。

' 孔?

把头埋在地上,心里在打鼓,大气也不敢喘。

他没为自己申冤,也没任何狡辩,他知道陛下的脾气,这时候越是辩驳越不会有好下场。

“赵立倒是在奏疏里说此前四月五月作战失利,全因神龙军都指挥使黄体仁不听军令,擅自渡河所致,有这回事吗。”

陛下的声音在他头顶响起。

孔?

大为感动,他万万没想到赵立宽会在奏疏中为他澄清证明。

“有!”

彷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孔赶紧答应,他自己辩说会惹怒陛下,赵立宽替他说就完全不同了。

赵立宽既是中流砥柱,也是陛下当前最信任的人之一,何况他人开口总比自己说可信。

“那你怎么不为自己说话。

“怕陛下以为臣狡辩,何况臣是统帅,用人不淑也是罪。”

陛下短暂听了一会儿,孔连自己的心跳声都完全听得清楚。

“起来吧,罚你一年俸禄,好好反省。”

听到这话,孔终于松了口气,连连拜谢:“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

待起身,才发觉背后已经全湿透了,一片冰凉。

随后陛下看向那两厢金条,叫来内侍都的魏浦,令他率宦官待会送赵立宽妻子出宫,一道送到赵府去。

魏浦惊讶之余立即领命。

“你退下吧。”

“臣告退!”

出垂拱殿,孔?

脚步轻快,阴郁的天气也似乎格外亮堂,初冬的阴冷也不察觉分毫。

问过宦官后,去接了那三个吃饱喝足的亲兵,带他们一道回兵部。

对三人也格外和气没摆什么官架子,三人受宠若惊。

却不知道自己心里也是高兴,若没他们三个带来的奏疏和金条,今天这关可没那么好过。

孔?

心想,赵立宽始终是陛下的孙子!

这两厢金条箱子不大,可奏疏里说明了,共一百八十斤,兑换白银足有两万两上下!

他一个从二品兵部尚书,年俸不过三百多两,这笔钱都够前线两万大军一个月花销了。

陛下嘴上不说,手下却舍得,这么大的赏赐,足以令一家人轻松在京城立足。

但话也说回来,他若有个赵立宽那样精明强干的儿孙,只怕做梦也要笑醒了。

十月初,洛阳灰蒙蒙一片。

高宁英与在宫门外等候的丫鬟下人,以及陛下指派的将宦官一道回家。

路上她既是惊喜又是惊讶。

陛下方才出去一趟,回来后便赏赐了她两箱金条。

说乃安抚他们赵家。

高宁英不懂什么意思,但猜到和夫君有关。

她曾常年担任三交军司马,管理军队后勤,一眼就看出那两厢金条的分量,少说一百五十斤以上,那可是两万贯上下。

她想推辞不受,陛下却直接道:“这是赵立宽应得的。”

随后皇后也连劝她收下,提醒她谢恩。

她只得连忙谢恩收下。

这么大一笔钱,连显平公主都在一旁羡慕,口直的说连她的公主府每年也只有三千两的供奉。

年长的安庆公主圆场:“人家赵将军是用命拼来的,你不够使来我府上支用就是。”

回到庞大的赵府内,她都感觉不真实。

这才一年,她的生活,家里的资产家私,财富,地位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她那个曾经不争气的夫君只用了一年。

这或许就是古人常说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吧。

到家后,二姐和姐夫也来了,带来了酒菜庆贺。

今年秋闱姐夫终于通过,有了来年春闱的机会。

姐夫的父亲将他弄到洛阳来,一是因洛阳的名额跟多,二是他们本就是祖籍洛阳。

要是以前她说不定要羡慕许久,但如今却觉得只是寻常的祝贺了二姐和姐夫。

出赏钱打发宦官后,她小心将两箱金条在东院里封存。

东院很大,而且是主人的主院,夫君不在,如今一个外人也不能进去。

第二天,她正带着小蓉,悄悄用戥子称一称这些金条到底有多少。

金这种东西可不是寻常玩意儿,指甲盖大小一点也价值钱,只有戥子才能精细称量。

却在这时,出去采买鸡蛋的回来,着急的向内院的大丫鬟报告了件事,随后报到她这来了。

说城里都在传,陛下下旨训斥了西南安抚制置大使赵立宽,说其对诏书领悟不够透彻,畏战不进,献马祈和,有失国家脸面,陛下制诏训斥,令其反省,罚俸一年。

府中人有人气愤说皇帝不懂打仗,也有担忧的,小蓉就忧心忡忡,一个劲问她姑爷不会有事吧。

高宁英却终于舒展眉头笑了,心底的结也解开了。

难怪陛下昨天赏了这么多,还说安抚,原来是为这件事。

她也是边关上长大的,陛下这样做,立即就明白什么意思。

陛下也同意用马换占城山国撤军的事,但毕竟这样等同示弱,对国家脸面不好,特别是陛下的脸面。

这是让夫君担责,却私下赏赐。

高宁英也不是什么单纯的傻白甜,她管过上万人马的粮草辎重,明白官场的规矩,自然知道其中的玄机。

明白这件事对丈夫是有好处的,只是丢了点民间的声望,得这么多赏赐都是次要,主要是让陛下欠了人情,以后才有成为天子心腹的机会。

心情好顿时也好起来。

自家丈夫真是人中龙凤。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