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113、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寂静(2/2)

多数将士都心生怜悯,不忍去看。

只有当夜当值的指挥使段思全不为所动,说她们犯死罪,法不容情。

赵立宽倒没有违众,令军医给老奶奶治疗,把她们留下。

小孙女叫朴秀,交给钟剑屏,安排给亲兵们洗衣服。

老太太姓黄,在马厩给她安排个窝铺,让她先养伤,之后帮忙喂马。

就是再硬的心,见多这些人间疾苦都被磨软一些。

那一万八千两,赵立宽心里知道,他是带不回家了。

憧憬的美好生活,又一次烟消云散。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他现在怎么这么恨这句话!

......

在安州的日子,赵立宽每天都会轮着去各营蹭饭,时不时留宿各营,与将士们一起开卧谈会,谈天说地,纵论古今。

多和士兵们交流培养感情,也让军需官没法上下其手。

赵立宽上高中大学的时候,每次读史书,一说名将,必然不说他们的战术战法,总说与士兵同甘共苦之类的。

他既不理解也觉得太假,和士兵同甘共苦就能打胜仗?

这也太扯了。

但自己亲身经历后才明白这有多难。

像他这种率领两万多军队的将领所掌控的资源实在太多。

每个月粮草、皮革、箭矢、铁等经手无数。

光是粮草补给每月就有一万多石,箭矢十万发左右,其余战略物资不计其数。

光这些东西就价值连城。

为不掣肘战争,对统军将领在物资使用上的审察也是最宽松的,只有战功有监军使认真省察。

说白了皇帝不怕大将浪费,就把大将打不赢,一但打不赢,节省再多都没用。

一旦打赢了,付出再多都甘心。

而且两万多大军的军饷都是通过他发下去。

除各种补给,他这每月还有两万贯左右的钱经手。

要知道即便在物价飞涨的前线一贯钱也能买一石米,一百二十斤左右!

每个月这么多物资经手,就是随便添点油也能腰缠万贯。

还有几万人可以使唤。

身为大帅指挥几万人部队,每天调动一百人伺候自己不过分吧?

这一百人二十个打猎,二十个钓鱼,二十个采买,二十个负责洗漱穿戴,二十个准备车马出行。

就是土皇帝的生活。

在这种诱惑下,还能放下享受不被诱惑,和士兵同甘共苦,需要非常大的毅力。

而常在军中的将士们也是明白其中关键的,面对这样的主将他们自然拥护。

所以也有可能不是那些人与士兵同甘共苦而成为名将,而是与士兵同甘共苦让那些人获得成为名将青史留名的机会。

赵立宽是个贪图享受的人,但他不断用史书中哪些例子来规劝自己。

最终在心中驯服了自己,理智的选择和将士们同甘共苦。

当然,他也给自己留了些许特殊享受,那就是钟剑屏给他站岗。

在里面站那种。

......

整个六月,无论叛军如何叫骂,如何送战书,安州城头依旧高挂免战牌。

叛军也越来越焦急,乃至组织了几次攻城。

不过他们的工匠显然与周军差远了。

第一次造了五座攻城车,还有冲车。

被堑壕、拒马、鹿砦等阻挡,一面开辟道路一面进攻,花了三天推到城墙前,结果经验不足,外面没有涂上湿润的泥巴,被他们用松脂鱼肉罐烧了大半。

质量也不怎么过关,余下的被?

车、床弩砸得稀巴烂。

之后叛军又尝试铸造更简单的云梯,用蚁附攻城。

结果更为惨烈,城头弓弩、床弩、金汁(煮沸的屎尿)、石块一拥而上。

短短半个时辰,叛军伤亡数百,尸体遍布城下,仓惶撤退。

之后他们似乎还不甘心。

组织上万的弓手,从三面将安州城团团围住,漫天箭雨往城头倾泻,意图压制城头守军,然后让少量登城近战部队登上城头。

这个战术算是抓住守军弱点,因为安州城不是梅州那样的大城,城头可部署的兵力有限,确实无法做到压制这么多远程部队。

不过赵立宽很快就给出应对办法,所有城头守军躲在女墙后,不进行远程反击,只用金汁滚石击退登城部队。

至于上到城头的,则交给两边城墙下长枪兵绞杀。

进攻持续两天,叛军依旧没有进展,安州城的鼓楼向南一面已成刺猬。

他们还没反击,叛军的箭矢先告罄,只能放弃进攻。

赵立宽令将士们将箭矢收集起来,又给城外叛军射了回去。

迫使他们不断后退,原本被填平占领的壕沟阵地又被让了出来。

之后叛军想挖地道进攻。

但赵立早在孔?

这位老将的提醒下做了防范。

城墙脚每隔两丈就埋下深深的空竹筒,底部连着一个空的大陶罐,用来探听地下的动静。

听到动静后周军从里面挖水渠,沿着城脚蓄水,达到八尺左右深。

相当于从里面挖了小护城河。

第二天城脚下的水全干了。

他们赶紧又灌一天,地低下动静也全消失了,水位也终于不再下降。

赵立宽和将士们开玩笑:“应该是叛军在地下喝水喝饱了。”

将士们捧腹大笑,士气高涨,纷纷在城头嘲讽,高声问城外叛军水喝饱没,不够还有。

叛军招数用尽,始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守城一方本就优势巨大。

随着一次次挫败叛军进攻,城中将士们士气越来越高,信心越发充足。

此消彼长,之后叛军也再不敢攻城,局势彻底僵住,两军在炎炎夏日之中开始漫长的对峙。

两军共五六万大军,云集如蚂蚁,遍野营寨,人马漫山,就沿着安州防线东西十余里的战线上僵持下来。

随着六月末的几场大雨,天气开始逐渐转冷,秋天的触角已悄然而至。

天气越发干燥,雨水越来越少。

虽然有时会有连绵小雨,但下上一两天也不及夏日一两个时辰的狂风骤雨。

战场上突然弥漫着寂静,双方都没有了作为。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