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功成身退(2/2)
如今能从鬼门关外逃出生天,怎能不叫人心里痛快?
回到屋中,杨国栋才想起问童纤:“皇上怎么会忽然改变主意呢?”
下午在群臣面前,皇帝可是卯足了劲要赵家人的命。
不仅杨国栋觉得奇怪,就连赵雄本人,在高兴之余都有点云里雾里。
“是啊童大人,您给咱们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童纤喝了一口刘氏递给他的茶水,皱着眉头想半天,看样子也是一头的雾水:“这事儿我也不清楚。
就刚刚潘大人在大殿里关上门跟皇上叽里咕噜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皇上就忽然改变主意了。”
他不说还好,一说这话,在座各位更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
全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茫然。
杨尽义瞪着眼睛问道:“你。。。。。。
你说谁?
潘竹青?”
童纤点头到:“对!
潘竹青,潘大人。”
“他怎么会?”
杨尽义问出所有人心中的第一个问题。
“他如何做到的?”
赵雄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第二个问题。
当今皇帝,虽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明君。
可也是个非赵有主意的人。
通赵他心里真正认定的事情,和已经下定的决心,是不会被人所左右的。
以往赵长垣也曾在皇帝面前力挽狂澜过。
可那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有触及到皇帝自身的利益,所以皇帝并没有,也没必要太过于追究罢了。
如今这件事,可是涉及皇帝的心病和雷区。
潘竹青到底是怎么扭转局势的?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潘竹青并没在意他的回答,只是一边大步流星的往前走,一边丢下一句:”
走吧,去刑部。
“ 潘竹青出入刑部大牢,自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刑部官员亲自提着灯笼给他开道,将他领入关押重犯赵长垣的地牢。
因为职业的缘故,潘竹青走近牢狱的次数,都快赶上他吃饭的次数。
可最让他感觉特别的,唯有两次。
一次是潘景元落难时,他作为亲属探望过的那次。
还有一次,便是今日。
他记得当日站在牢房门口,透过一方小窗口,看见自己的弟弟孤独落寞的坐在地上,那是他第一次感觉到作为一个哥哥,想要去保护弟弟的愿望。
而此时此刻,他同样站在一座铁门前,透过窗子朝里望去,却别有一番复杂的情绪萦绕心间。
还是那样阴暗狭窄的空间,还是只有一扇天窗的光亮。
可潘竹青发现,坐在石床上的人,竟还在盘着莲花座,双手合十,嘴里似乎还在嘀嘀咕咕的念着梵文。
月光洒在赵长垣的脸上,平静淡然,仿佛自己并非置身牢狱,而是端坐在佛堂中,菩提下。
潘竹青沉默着望了他半晌,直到里面的人,忽然睁开眼睛,目光坦然的回望向他。
他不着痕迹的笑了笑,让狱卒替他打开了牢门。
“才出家一年,你倒是很虔诚。
都这个地步了,还不忘念经诵佛。
是在求佛祖庇佑吗?”
潘竹青走进去,便在赵长垣面前席地而坐,还不忘笑着调侃了他一句。
赵长垣神色泰然,淡淡的回了一句:”
有潘大人庇佑就足够了。
“ 潘竹青挑着眉毛不解的问:“你凭什么对我这么有信心?”
”
知己知彼罢了。
“赵长垣回答的相当干脆。
“好一个知己知彼。
那不如你猜一猜,我是如何说服皇上的?”
赵长垣没再说话,嘴角浮起一抹浅笑,随手拈起地上的稻草,在石床上摆出一个字。
潘竹青定睛一瞧,先是一怔,接着朗声大笑了起来,似是玩笑又似是认真的说道:”
你对我了如指掌,我真不知道这次我帮了你,是不是等于害了我自己。
“ “你不是在帮我,你是在帮你自己。
“赵长垣淡淡回应。
潘竹青收起笑意,脸上又恢复了一贯的冷漠疏离。”
那么你做好准备了吗?
“ ”
任凭处置。
“ 片刻之后,潘竹青走出监牢。
赵长垣依旧盘坐在石床之上,膝盖边的月光下,是用稻草摆出的一个大字——”
辽“。
刑部大牢的甬道,悠长狭窄。
昏沉的烛火,将斑驳的墙壁照的格外诡异。
潘竹青面色冷峻的向外走去,心中回顾着傍晚在金銮殿上发生的一切。
“潘爱卿到底有何事起奏啊?”
当时群臣都陆续退了出去。
殿内只剩下皇帝与潘竹青两人。
潘竹青站在大殿中央,拱手而立,刚要开口说话。
便听得殿外有急促的脚步声走进来。
皇帝眉头微蹙,刚要发作,便发现走进来的人,是军报使者胡巍严。
他心里不由的一紧。
众所周知,但凡有紧急军情,这些军报使者才可以无需通传,直接入内向皇帝启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