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论竹(1/2)
(天坑勿入,向神光致敬,向龙老大致敬,哈哈哈哈哈哈,向严谨帝致敬……) 令狄舒夜惊讶的是,观自遥还真有盗骨果。
当然,他也料到了观自遥不会轻易送人,毕竟这东西太过珍贵。
不过当谢雨龙跟他这位混蛋师父一番耳语之后,观自遥却沉默了。
狄舒夜没听到他们说什么,但不代表天拍水听不到,天拍水能听到,又跟狄舒夜听到没什么区别。
所以狄舒夜早已知道了谢雨龙给观自遥说的话。
他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他有一头空间云兽’。
第二句是‘那头空间云兽可以再武器中开辟增幅空间’。
盗骨果固然珍贵无比但并非找寻不到。
可空间云兽,那只是在传说中的存在,见过的人太少了,或者说没有。
出奇的是,观自遥很信任谢雨龙,根本没有怀疑谢雨龙话语的真假性。
所以,在天人交战之下,观自遥的脸变得像竹子一样的绿。
他园中栽了一枝竹。
他花了许多心思和功夫去培植它,等待它的长成。
每天清早起来,他总亲自用水浇灌它。
有时发现它有枯叶或是蛀叶,便轻轻替它摘去。
他爱它无微不至。
过了不久,它成了园中最美丽可爱的一枝植物。
它很感激主人栽培之恩,常想报答他。
一天,主人走到它旁边柔声说:「我所爱的竹阿,你长得这样美丽、这样可爱,真不枉我一番苦心。
现在我想用你,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它很快的答应说:「主人,我正想报答你培植之恩,岂有不愿意的呢!
」主人说:「可是在我用你之先,必须把你从地上砍下来」它不等主人说完,急道:「啊,主人,这太难了!
我向来在园中是惟我独尊的,因为我比所有的植物长得高,我的眼睛也是傲视一切的,现在你把我砍下来,横在地上,屈居它们之下,从此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啊,主人,别的事都可答应,惟有这件事不行。
」主人说:「如果我不先把你从原有之地砍下来,横在地上,我不能用你。
」竹因为要报答主人之恩,所以忍痛答应主人说:「愿你的旨意成功。
」主人就用一把利斧将它砍下,横在地上。
当砍的时候,其痛无比;可是它为了要报恩的缘故,甘心忍受。
次日,主人又到它那里去说:「我所爱的竹子阿,现在我要把你所有的叶子剪去,如此,我才能用你。
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它听了,发急的说:「主人,这要求未免太苛刻了。
我已经被你砍倒在地,再也不能高耸直立了。
现在我所能夸的,只是这一些翠色的叶子,难道你忍心把我这点仅存的美丽也夺去么?
主人,放过我罢,让我答应你别的要求罢。
」主人摇头说:「如果你的叶子不剪去,我不能用你。
」它为了要报答主人之恩,无可奈何,含泪首肯。
主人就拿起一把利剪,把它所有的叶子剪下,剥夺了它可夸的美丽。
再过一天,主人又来向它说:「我所爱的竹子阿,现在我要把你身上所有的枝子削去,然后我才能用你。
」竹听了之后,哀声说:「主人,叶子已经剪去了,若是再把枝子削掉,我便成为一根很丑的细长条,一无所有了,这样叫我还有什么面目再作竹呢?
主人,这件事未免太不讲理了。
」主人说:「如果你的枝不削去,我不能用你。
」它在两难之间,因为感于主人的恩典,只得顺服。
一下子,主人用刀把它所有的枝子削掉,成为精光赤裸的一根竹竿。
第四日,主人又来对它说:「我所爱的竹子阿,这是我最后的一个要求:我现在要用凿子把你里面每一节都凿通,然后我才能用你。
」竹向主人号啕大哭,说:「主人阿,我的根已经砍断,叶已经剪掉,枝已经削去,怎么你还要把我里面的节凿通呢?
这未免太残忍罢!
而且园中的植物不计其数,为什么你放过它们,而偏偏苦待我呢?
」主人回答说:「园中的植物虽多,可是我却拣选你作我合用的器皿。
竹子阿,除非我把你的节凿通,我才能用你。
否则,我只好把你永远搁在此地了。
这样,你以前三次所受的苦楚,也都归徒然了。
」竹因为别无通融的办法,又想起主人的恩典,就遂了主人的心愿。
于是主人把它每节凿通,成为一个中空的管子。
主人把它拿起来,一头接在水源中,另一头通到一块田中,使那地因有水灌溉,成为肥沃,多结果子。
原来,上帝一切的苦难都是为要我们成为那流通活水的管子?
苦难有时并非是上帝对我们的责罚,而是对我们的磨练,因为他越是爱我们,才越是要培养和管教我们。
义人多有苦难,当我们在困难中时要明白,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另类的祝福…… 顺境中赞美他,逆境中赞美他;喜乐时歌颂他,苦难时歌颂他。
因为,这一切都是主为要打碎、重新塑造我们~!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
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
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
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
他自题《墨竹图》:“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
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隐跃于纸外平!
他又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
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
实际上,板桥“胸无成竹”
与文与可“胸有成竹”
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郑板桥注意的是在创作之前,构思要与熟练的技巧相结台,但这种写意画与文与可高度写实墨竹画在技法上又是有区别的,即有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不同。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郑板桥画竹还讲究书与画的有机结台,“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
,他说:“书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去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
为此,人们都能从他的字画中体味到。
郑板桥画的怪石,先勾石约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擦,但从不点苔,造型如石笋,方劲挺峭,直入云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
“不羁”
“天趣淋漓,烟云满幅”
之感《竹石图》。
郊板桥画的兰花,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画风取法石涛而又有创新。
题在画上的诗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 卫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鱼竿。
《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载酒饼, 春风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种扬州竹, 依旧淮南一片青。
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
《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
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
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