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血性(1/2)
百官们何曾见过如此场景,都被刘禅的行为震慑得不敢说话。
刘禅接着说道:“自即日起,我宋朝与金国不两立,金国若是不将皇后礼送回国,要么是金国亡,要么是我大宋亡。
自今日起,有敢言投降议和者,诛;投降金国者,诛族;劝谏者,杀!
朕在此立誓,不破金国,耻于坐此皇位。”
百官们都明白,刘禅这番话明显是要宋朝与金国不死不休的存在啊,可看着刘禅流血的手,谁敢出来劝谏呢。
皇帝都这样了,再不识时务的劝谏,那岂不是找死嘛。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至少王伦不是。
他觉得自己可以操作了,不就是皇后嘛,只要后方给力,自己出使,肯定马到成功。
于是他出列道:“启奏陛下,臣愿出使金国,迎回皇后。”
“哦。”
刘禅一挑眉:“金国愿意无条件送回皇后?”
王伦听此,有些为难地说道:“无条件的话,恐怕金国不会答应。
不如陛下答应与金国议和,再赐给他们一些岁币和丝绸。”
说是赐给,无非就是花钱买平安而已。
但是若是这么简单,那么早些年宋朝就已经将皇后迎回了,那还会等上十年之久多没成功。
王伦也觉得有些不太可能,于是又加个条件:“若是陛下愿意将顺昌割让给金国,臣保证将皇后从金国迎回。”
韩世忠听闻想要站出反对,可还没等他站出来,刘禅就直接冷笑着说道:“呵,是你糊涂了,还是朕糊涂了。
居然想用国家的领土,士兵拼命打下的城池去进行交换。
若是朕答应了,与投敌卖国,割地求和有何区别。
朕不做失地天子,祖宗留下的疆土,朕一寸也不会割让。
金国必须无条件礼送皇后回国,若是皇后在金国遇害,那么我宋朝便与金国不死不休。”
刘禅目光扫过群臣:“韩世忠!”
“臣在。”
韩世忠出列道,此时的韩世忠已被刘禅的话激起了一番热血,恨不得现在就赶往北伐前线与金兵作战。
“你与金国有过交战,这次朕要兴兵十万大军,由你亲自领兵。
另外给通知刘光世,命令他率军逼近伪齐边境,若是伪齐胆敢擅动,可不加请示,直接出兵进攻。
此战无所谓胜败,朕此次就是要告诉金国,什么叫九世之仇犹可复也。”
“臣领命。”
“秦相。”
秦桧已经清楚了当前眼下的形势,搞明白了刘禅的态度,于是在听闻刘禅叫他时,连忙出列道:“臣在。”
“此番朕要出兵十万北伐,再加上北方的七万大军,粮草辎重能否供应的起?”
“回陛下,犯我宋朝者,虽远必诛。
陛下不必担心,臣一定会竭尽全力为大军供应粮草辎重,绝不让大军挨饿。
若是因粮草不济而影响北伐,陛下可斩我头悬挂于城门之上。”
韩世忠昨日就将刘禅的话转述给秦桧了,秦桧早已对此有了说辞。
宋朝根本就不缺粮草,无论是与西洋诸国的交易,还是南方开发的收获,宋朝整体都处于粮草过剩的地步。
打一打仗,消耗一些也没有什么。
十七万大军,虽然粮草是有些压力,但严格一些,问题并不大。
韩世忠闻言顿时目瞪口呆地盯着秦桧,这还是那个畏畏缩缩的秦桧嘛,这还是那个只知道议和的右相嘛。
韩世忠觉得他好像就昨晚睡了一觉,起来怎么感觉这世界变了一副模样了呢。
而且他记得前些年秦桧主管户部时,他每次去讨要粮饷,总会被秦桧以各种借口拖延,甚至哪怕是只出一万大军北伐时,秦桧都说粮草无法供应。
现在陛下突然要出十七万大军,粮草就充足了,韩世忠真是是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刘禅闻言微微点头,表示满意,他对宋朝的官员们的能力和忠心并不是很了解。
秦桧是他知道的唯一一个可以很懂他心思的人,说的话办的事情也很能很让他满意。
此时赵鼎出列:“陛下,此战十七万大军皆为我宋朝精锐,不知由何人统率,何人节制。”
刘禅看了看韩世忠,又想了想岳飞,有些犹豫。
岳飞刚打了个大胜仗,能力不必多说,若是让他统率,北伐会有保障。
韩世忠位列武将之首,若是不让他统率,有些让人寒心啊。
双方的关系也不知道如何,不能因此导致北伐失败啊。
刘禅并没有被怒火失去冷静,军中之事必须小心,不能想当然的行动。
一个统帅的任命看似是小,可那些大将手下的士兵绝不会这么认为。
至于赵鼎说的节制,他就当没有听见。
韩世忠想反驳赵鼎,十七万大军若是有节制的话,一旦出了差错可就是大祸临头了。
可他能有如今的地位也是全靠赵鼎的提拔,而且赵鼎也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也不好说什么。
于他心里而言,十七万大军的主帅确实是有些过了。
“统帅之事暂且搁置,至于节制,此次北伐不加任何节制。”
“陛下,怎么可不加节制呢,十七万大军若是心生不满,恐演唐朝藩镇之祸啊。”
刘禅眼神透着不耐烦,心想这都是哪门子陈腐的规矩,呵斥道:“以前节制将领们的兵权,打的败仗居多。
既然打不赢,为什么要节制兵权。
朕此次就是要告诉前线北伐的将领,打得赢,朕就给你独自领兵的权利;打不赢那就换个打的赢的来。”
刘禅激荡的话语回荡在宫殿里,听的满朝文武们相继无语。
这是要干什么?
摆烂了么?
你赵氏是怎样建立宋朝的,你忘记了吗?
你不害怕历史重演吗?
赵鼎还想要说什么却被刘禅一挥手打断:“先收复中原,迎回皇后再说。
皇后一日不归国,宋金一日不停战。
告诉前线将领,以血还血,以牙换牙。”
这次早朝结束的很快,或则说本来就不是商议,而是单方面的通知。
本来也不必如此,但谁让刘禅直接披甲上殿了呢。
等到百官们走出大殿,依然仿佛身在梦中。
赵氏的皇帝这么热血的,除了开国的那位,这还是第一次见。
不过此时的韩世忠却没有在意,他积极的围在秦桧的跟前,说道:“相国大人,十七万大军出兵,粮草真的没有问题吗?”
不怪韩世忠多心,粮草可一向是军中的大忌。
秦桧翻了翻白眼。
宋朝有多少钱,他能不知道嘛。
别说十七万大军了,就是二十七万大军的粮草,他都能供应。
不过话可不能这么说,秦桧想了想说道:“户部本来已经筹措好粮草,准备开发南方的沿海地区,不过既然陛下支持北伐,开发等事只能延后了。”
韩世忠闻言抱拳道:“如此便多谢相国人了。”
等到韩世忠离开后,王伦聚了过来:“相国大人,如今可如何是好?
金国那边····。”
秦桧冷笑一声,自己这个弟子王伦还真是看不清楚状况,罔顾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导。
“金国的那边的联系还要继续,只不过要跟以往不同已些。”
“额?”
王伦疑惑一声。
“彼时陛下想要议和,自然跟金国商谈议和之事,如今陛下支持北伐,自然要以窃取金国情报为主。”
“怕只怕陛下只是一时之意,若事后反悔···。”
王伦吐槽道,当今陛下在主战和议和之间反复横跳,搞得底下的臣子也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