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古今未有(1/2)

绍兴八年八月初九 天色阴暗,微风,有凉气,宜祭祀,征伐。

对于众多的宋朝高层官员来说,距离岳飞收复顺昌也不过才过了几日,但却感觉仿佛议论了几年。

经过多日的政争和扯皮,在昨日,关于宋朝未来北方一段时间的基本政治构架终于确定了下来,众多学子和无官可授的官员的任命、调动、对于北方防线,抵抗金人问题责任的明确,终于都在昨天确定了下来。

可也正是昨天,朝堂上的官员得知了陛下要再次兴兵十万讨伐金国的消息。

这些宋朝的大臣听到这个消息都快要掀桌子了,好不容易要安稳一些了,这是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宋朝的早朝是在五更时分开始,但是百官们往往在三更天时就要出门,去往宫城了。

自从刘禅穿越以来,宋朝的早朝,就变得有些频率不定,有时是五日一朝,有时是七日一朝。

这对于那些生活极有规律的官员可谓是叫苦不迭,但今日,却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情绪。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十万大军,所有人都明白这次的事情究竟有多大。

五更天到,宫门开,伴随着一声上朝的声音响起,百官们有序踏入紫宸殿。

待到所有人都站到各自位置时,预想中的陛下驾到并没有响起。

朝堂上寂静无声,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更与以往不同是,宫殿中央的皇位旁边,也并没有负责替皇帝负责传递消息的太监。

这说明此时的皇帝并不在后殿之中等待,或者直接说刘禅还没有来。

“竟然如此!”

百官们心中都有些怒气,宋朝开国百年来,从未有过皇帝如此轻慢臣子。

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可不是说笑的,你敢轻视另一阶层,另一阶层也必然会反对你。

宋朝之所以没有武将成功造反,士大夫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的。

如今刘禅这么轻视士大夫,很多大臣的心中已经开始酝酿等刘禅来的时候,一定要让刘禅好看。

秦桧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因为他本就是个小人。

小人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当然除了自己的利益。

当然他除了表现得有些生气外,倒是闻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

在他看来,刘禅虽然经常不上朝,但是,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刘禅有哪方面做的差吗?

由此可见,刘禅并不是个昏君,也没有理由会做出戏弄朝臣的事情。

但现在刘禅就这么光明正大的做了,这其中必然会有一定的依仗。

对于秦桧这种立场不坚定的主,这可就是危险的警兆啊,这是要站队的节奏啊。

看着旁边的这些大臣们群情激愤的样子,秦桧努力的缩了缩身子,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显眼些。

秦桧明白,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谁能在接下来的斗争中清楚的看清局势,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这也是为什么历经那么多风云变幻,秦桧依然能在朝堂之上安稳立足的缘故。

赵鼎身后的韩世忠倒是觉得没什么,毕竟当今这个背景下,只需要一个支持主战的皇帝,至于轻慢什么的,他是真的没有感觉到。

外面还有金国在虎视眈眈呢,何必一直盯着皇帝看呢。

何况他现在就担心,陛下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的会亲率十万大军挥师北伐,那可就危险了。

最后就是赵鼎了,身为左相的他已经气炸了。

昨日在宫门前不知所以的挨了刘禅一顿骂,被朝中的大臣嘲笑好一顿,今天刘禅又整这么一出,这是看不起谁呢!

他赵鼎可以说是文官之首啊,刘禅如今的态度不就是在轻视百官嘛,不就是在针对他嘛。

当然,刘禅确实是迟到了,但并不是故意的,而是有些事情。

因为他还在更衣,身边伺候着的是贵妃吴氏。

刘禅不是很习惯,在汉朝,后宫妃子的地位很高,伺候皇帝更衣什么的,除了为了情趣外,一般时候是不会这样做的。

“你是贵妃,不必如此。”

“陛下说哪里的话,妾是陛下的人,自当为陛下尽心。”

刘禅不再说什么,他此时也没有什么玩乐的心思。

皇后在敌国受辱,是个人也不会有心玩乐。

他刘禅再不堪,也是个正常人。

等到吴氏将所有衣服都给刘禅穿好完毕,阳光照耀下,刘禅身上居然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妾身代皇后叩谢陛下。”

吴氏缓缓跪下拜道,而刘禅却已经走出门外。

吴氏的眼中含有泪水,她知道今天绝对是宋朝百年来最不同的一天。

刘禅走出房间,贴身太监赵浩过来说道:“陛下,皇城司的人求见。”

“嗯?”

刘禅冷漠的看着赵浩,淡淡的冷意顿时直扑赵浩而去。

“陛下恕罪,皇城司的人说十万火急,臣不敢怠慢,才在此时前来禀报。”

赵浩赶紧跪下说道,自从昨天起,他就觉得刘禅有些不对了,有些像是地震前的预兆。

“宣。”

黎晖进来,对着刘禅跪拜:“微臣叩见陛下。”

“起来吧,出了什么事情,非要现在让朕知道。”

黎晖从怀中取出一颗圆筒:“事关重大,这是臣在平江府截获的金国密折。”

黎晖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密折里的消息实在是不能口述。

刘禅打开圆筒,拆开那封密折,看着上面信息,神色没有任何变化:“做的不错,此事到你为之,不得外传。”

“是。”

黎晖虽然有些吃惊刘禅的镇定,但也不敢多说什么。

今日,天气凉,有湿气,恐有雨,天色渐暗,或有雷电。

“陛下驾到!”

百官听到声音后,连忙停止议论。

按照礼节下跪道:“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噔、噔、蹬。”

脚步声由远及近,渐渐回响在大殿之中。

那脚步声好像不似以往,竟像是打仗时出兵时才会有的声音。

目光往前,只见皇位后方并未有人出没。

仔细旁听,才发现声音来自宫门口。

余光洒过,只见那来人穿的并不是皇帝的重台履,而是士兵的乌皮靴。

刚刚听到的那声音分明是乌皮靴踏在地板时发出的声音,而且身上好像还有铠甲晃动的声音。

身为武将的韩世忠对这声音十分熟悉,一开始还未想起,毕竟谁敢在朝堂上发出如此大的声音呢。

可等到他余光看到鞋子的那一刻,瞳孔放大,顿时有了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想法。

“众卿请起。”

等到百官站起时才发现刘禅居然是身着一身银白色铠甲,腰系一条金兽面束带,另佩有一把两尺一寸的玄铁剑,剑柄附有一条金色龙雕,好一副威严画面。

刘禅端坐于皇位之上,冷冷的注视着满朝文武。

那冰冷的眼神如同一把利剑一般直插百官心中,久久不能回神。

何止是不能回神,百官的脑子们都快直接死机了,满脑子的空白。

宋朝开国百年来,何曾有过皇帝身着铠甲端坐于皇位之上。

哪怕是武将造反,也没见到这等画面啊。

何况即使是武德充沛的唐朝,也未曾见过如此的异象。

这是怎么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都有些寂静无声,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王伦本想站出来说些什么,可又能说什么呢?

质疑皇帝的衣服,他还没这个胆子。

可站位靠前的几位宰相们都不发言,难道要这么沉默下去?

“众卿今日为何如此沉默,难道无事嘛?”

刘禅冷冷的话语使得整个宫殿更加冷清,更加寂静。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