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33万骑手,316万缕人道薪火烛龙 G1051亮相欧洲(2/2)
只不过,具体采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技术,筷跑并未对外公布,橙子车业与深蓝科技双方也都没有透露相关细节。
与此同时。
一架湾流G550缓缓降落在庐州新桥机场。
陈延森稳步走下舷梯,坐进一辆银蓝相间的红旗L5上,继而吩咐老黄开车返回碧湖云溪。
数千里之外,李青松正率商务访问团出席“华德工业”战略合作商讨会,并借此机会,首次公布了“烛龙G1051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研发成果。
该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全球工业领域引发了广泛讨论。
毕竟高精密数控机床在工业领域一向有着“工业母机”的称号,是支撑高端制造的核心基础设备,它的技术动态更是能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
起初,欧美等地的行业人士还对“烛龙G1051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真实性存疑,但当他们联想到此前已落地应用的破晓A220光刻机,便再也没了怀疑的念头。
明眼人都清楚,若没有烛龙G1051这样高精度的加工设备,破晓A220的掩膜台与双工件台,根本无从制造。
即便强行生产,加工精度也远远不可能达标!
德国商务协会见状,立马喊来吉森精机、格劳博和哈默的一帮首席科学家,对烛龙G1051的精度、分辨率、动态性能、热稳定性、五轴联动能力、数控和反馈系统展开分析。
最后惊讶发现,烛龙G1051的综合性能竟全面超越了德国当前主流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更是在纳米级误差补偿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性创新。
它的定位精度稳定控制在毫米,动态响应速度较格劳博最新款机型提升47,哪怕连续72小时高速运转,机身热变形量仍能保持在毫米以内,这组数据直接刷新了全球工业母机的性能纪录。
吉森精机的首席工程师海因茨在内部研讨会上,对着烛龙G1051的技术参数表反复测算,不可置信地直言:“这不可能!他们的热误差补偿算法至少领先我们五年,我们实验室还在验证的‘多传感器融合校准技术’,他们居然已经用上了!”
更让欧美企业坐不住的是,李青松在会上明确表示,森联精工将在航空发动机、航天器零部件、精密医疗器械等领域,推出适配度更高的专用机型。
当消息传到华尔街,高盛连夜下调了全球七大数控机床巨头的投资评级。
很多人都反应了过来:全球高端数控机床的产业格局将正式改写,过去由欧美日垄断的技术壁垒,正在被华国彻底打破。
森联精工?
光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件事与森联资本脱不了干系。
一时间,欧美各地的工商企业纷纷行动起来,迅速找到了森联精工的联系电话,迫切想要采购烛龙G1051。
可电话接通后他们才得知,这款高精度数控机床压根不对外销售。
另一边,李青松带着烛龙G1051在欧洲转了一圈,凭借这项核心技术,顺利换到了大量集采订单与高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