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09章 :火药

“备马!去匠作营研究院!”

长叹过后,他朝门外招呼了一声,火药这东西,还是得谨慎才可以。

夜色已深,晋阳城万籁俱寂,唯有马蹄声在街道上回荡。

研究院灯火通明,收到通知的韩暨几乎是立即...

我军与江东联军联手,自荆州、益州、许昌、邺城、江东五路出击,直指长安。曹丕虽奋力抵抗,然其兵力分散,难以兼顾,最终兵败如山倒,长安失守,曹丕仓皇北逃。此战之后,曹魏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南侵,我军则乘胜追击,连克数城,势力大盛,天下归心。

战报频传,捷音不绝,朝中群臣皆大欢喜,纷纷上表祝贺。太子刘禅亦面露喜色,于朝堂之上亲自嘉奖将士,犒赏三军。而我则深感此战虽胜,然曹魏根基未毁,其地广兵多,若不趁胜追击,恐有后患。遂于朝会上建言:“陛下,今曹魏虽败,然其残部尚存,不可轻视。臣以为,当速遣大军北上,趁其元气未复,一举荡平中原,方可一统天下。”

太子沉吟片刻,道:“子安所言有理,然大军连战,士卒疲惫,粮草亦需补给。若贸然北进,恐难持久。”孔明亦道:“陛下所言极是。兵法有云:‘穷寇勿追,归师勿遏。’今我军虽胜,然亦需休整。不如先遣使安抚百姓,修缮城池,待来年春暖花开,再行北伐。”

我思虑再三,点头道:“孔明所言亦有道理。然臣仍以为,当派一军佯攻洛阳,牵制曹魏主力,使其不得喘息,为来年大战铺路。”庞统亦道:“此计可行。可命赵云、张飞二将率军两万,自许昌北上,虚张声势,若遇敌军,则避其锋芒,扰其粮道,使其不得安宁。”

太子允诺,遂命赵云、张飞各领一军,分路北上。我亲自召见赵云,叮嘱道:“子龙,此战非为决战,乃为牵制。你当以轻骑为主,灵活机动,切勿与敌军正面对垒。若遇敌军主力,速退,勿恋战。”

赵云拱手应命,道:“末将明白,请大人放心。”

大军出发后,我日夜操劳,亲自巡视各地,安抚百姓,修缮军械,筹备粮草。各地官员皆尽心竭力,不敢懈怠。蜀中百姓亦感念皇叔仁德,纷纷踊跃捐粮助军,士气高涨,民心所向。

数月后,前线传来捷报:赵云率军连破数城,直逼洛阳,曹丕大惊,急调大军迎战。赵云见敌军势盛,遂退守许昌,沿途焚毁敌军粮草,破坏道路桥梁,使曹魏大军寸步难行。张飞亦在邺城一带大破敌军,斩杀魏将数人,震慑敌胆。

曹丕大怒,欲亲率大军南征,然其国内粮草不济,军心不稳,众将皆劝其暂且按兵不动。曹丕无奈,只得命人加强防守,稳固防线,以待来年再战。

此时,江东孙权亦遣使来报,称其已整军备战,欲与我军共伐曹魏。我大喜,立即修书回信,约定来年春分之时,两军会师于许昌,共击曹魏。

太子闻讯,亦大喜过望,遂召我与孔明、庞统商议来年战策。我道:“今孙权已应允出兵,我军亦当早作准备。臣以为,可分兵三路:一路由赵云、张飞统领,自许昌北上;一路由马超、黄忠统领,自益州东出;一路由孔明亲自统领,坐镇荆州,策应各路大军。”

孔明点头道:“此计可行。然我军虽强,然曹魏亦非易与之敌。若欲一战定胜负,还需一奇策。”我沉吟片刻,道:“若能策反曹魏内部,使其自乱阵脚,我军便可乘势而入。”庞统亦道:“此计甚妙。曹丕虽为魏主,然其兄弟众多,皆有野心。若能派人潜入魏都,挑拨其兄弟关系,使其内斗,我军便可坐收渔利。”

我遂命人秘密派遣心腹潜入魏都,暗中联络曹丕之弟曹植、曹彰,许以高官厚禄,诱其反叛。果然,数月后,曹丕疑其弟曹植有异心,遂将其软禁于府中。曹彰闻讯,大怒,欲起兵讨伐曹丕,然被其部将劝阻,未能成事。

此事虽未成,然曹魏内部已然动摇,朝中大臣亦多有不满者。我军趁势而动,于来年春分之时,三路大军齐发,直指洛阳。曹丕闻讯,大惊失色,急调大军迎战,然其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屡战屡败。

赵云、张飞自许昌北上,连战连捷,直逼洛阳城下。马超、黄忠自益州东出,亦连克数城,与赵云军会师于洛阳城外。孔明亦自荆州率军前来,三路大军合围洛阳,曹丕困守孤城,四面楚歌。

城中粮草将尽,士卒哗变,曹丕无奈,只得率残部突围,然被我军围追堵截,最终被俘。曹丕被押解至成都,献俘于太庙,以告皇叔在天之灵。

至此,曹魏灭亡,天下归一。太子刘禅于成都登基,正式称帝,改元“建兴”,定都成都,建立蜀汉王朝。我因功勋卓著,被封为“丞相”,辅佐朝政,成为蜀汉重臣。

然天下虽定,然我深知,治国之道,非一日之功。遂日夜操劳,整顿朝纲,安抚百姓,发展经济,训练士卒,巩固边防。太子亦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朝中群臣皆尽心竭力,共保江山社稷。

数年后,蜀汉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我亦年事已高,遂请辞归隐,然太子不允,仍命我辅政。我遂继续辅佐朝政,直至白发苍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人有诗赞曰:

“三分天下归一统,丞相辅政立大功。

田里种出百万兵,仁义为本定乾坤。”

曹丕被俘后,其残部纷纷投降,魏地尽归我军。太子刘禅大喜,于成都设宴犒赏三军,群臣皆至,举国欢庆。然我深知,虽魏已灭,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不可稍有懈怠。遂于朝会上建言:“陛下,今魏已平,然其地广人多,民心未稳,若不早行安抚之策,恐有后患。臣以为,当遣使分赴魏地,宣我朝德政,赈济灾民,修缮城池,安定百姓。”

太子点头道:“子安所言极是,朕亦忧此。不知卿有何良策?”

我道:“魏地旧臣中,尚有不少忠良之士,可择其贤者,委以重任,使其安抚地方,以安民心。此外,可减免魏地赋税三年,以示仁政,使百姓感念皇恩。”

孔明亦道:“丞相所言甚善。然魏地豪强众多,若不加以约束,恐生祸乱。不如设立巡察使,巡视各地,监察官吏,以防贪腐。”

太子遂采纳此议,命我与孔明、庞统共同拟定安抚魏地之策。数日后,我亲自拟定诏书,命各地官员严守法纪,不得欺压百姓,凡有贪赃枉法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又遣使分赴各地,宣读朝廷恩旨,安抚民心。

魏地百姓久受战乱之苦,今见朝廷仁政,皆感念皇恩,纷纷归顺。各地官员亦不敢怠慢,皆尽心竭力,治理地方,使魏地渐趋安定。

然魏地虽平,然我军连年征战,士卒疲惫,粮草匮乏,亦需休整。我遂命各地官员广开粮仓,征集粮草,以备军用。又遣人巡视各地,兴修水利,恢复农耕,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数月后,朝中群臣皆称国力已盛,可图远略。然我仍忧心忡忡,深知天下虽定,然边疆未稳,若不早作防备,恐有外患。遂于朝会上建言:“陛下,今魏已灭,然北方鲜卑、匈奴等族仍虎视眈眈,若不早作防备,恐有后患。臣以为,当遣使与东吴修好,稳固东南边疆,再遣大军北上,镇守幽州、并州,以防外敌。”

太子点头道:“子安所言极是,朕亦有此意。然东吴孙权,虽曾与我军共伐曹魏,然其心难测,若遣使修好,恐其反悔。”

我道:“陛下所虑甚是。然孙权亦知我军强盛,若不修好,恐我军南下,夺其江东。不如遣使修好,许以互市之利,使其不敢妄动。”

太子遂命我修书遣使,前往江东。我亲修国书,遣使前往建业。数日后,孙权回信,愿与我朝修好,并遣使来朝,以示诚意。

太子大喜,遂命我与孔明、庞统共议接待东吴使节之策。我道:“今东吴既愿修好,我朝亦当以礼相待,使节至成都,当设宴款待,赐以厚礼,以示我朝仁德。”

孔明亦道:“然亦不可轻信孙权,其为人多疑,若见我朝国力强盛,恐生异心。不如命人暗中监视其使节,以防其刺探军情。”

我遂命人安排使节入朝,并命人暗中监视其行踪。数日后,东吴使节至成都,太子设宴款待,赐以金帛、珍宝,使节大喜,归国后向孙权禀报,称我朝国力强盛,不可轻犯。

自此,东吴与我朝修好,边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然魏地虽平,然我军连年征战,士卒疲惫,粮草匮乏,亦需休整。我遂命各地官员广开粮仓,征集粮草,以备军用。又遣人巡视各地,兴修水利,恢复农耕,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数月后,朝中群臣皆称国力已盛,可图远略。然我仍忧心忡忡,深知天下虽定,然边疆未稳,若不早作防备,恐有外患。遂于朝会上建言:“陛下,今魏已灭,然北方鲜卑、匈奴等族仍虎视眈眈,若不早作防备,恐有后患。臣以为,当遣使与东吴修好,稳固东南边疆,再遣大军北上,镇守幽州、并州,以防外敌。”

太子点头道:“子安所言极是,朕亦有此意。然东吴孙权,虽曾与我军共伐曹魏,然其心难测,若遣使修好,恐其反悔。”

我道:“陛下所虑甚是。然孙权亦知我军强盛,若不修好,恐我军南下,夺其江东。不如遣使修好,许以互市之利,使其不敢妄动。”

太子遂命我修书遣使,前往江东。我亲修国书,遣使前往建业。数日后,孙权回信,愿与我朝修好,并遣使来朝,以示诚意。

太子大喜,遂命我与孔明、庞统共议接待东吴使节之策。我道:“今东吴既愿修好,我朝亦当以礼相待,使节至成都,当设宴款待,赐以厚礼,以示我朝仁德。”

孔明亦道:“然亦不可轻信孙权,其为人多疑,若见我朝国力强盛,恐生异心。不如命人暗中监视其使节,以防其刺探军情。”

我遂命人安排使节入朝,并命人暗中监视其行踪。数日后,东吴使节至成都,太子设宴款待,赐以金帛、珍宝,使节大喜,归国后向孙权禀报,称我朝国力强盛,不可轻犯。

自此,东吴与我朝修好,边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然魏地虽平,然我军连年征战,士卒疲惫,粮草匮乏,亦需休整。我遂命各地官员广开粮仓,征集粮草,以备军用。又遣人巡视各地,兴修水利,恢复农耕,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数月后,朝中群臣皆称国力已盛,可图远略。然我仍忧心忡忡,深知天下虽定,然边疆未稳,若不早作防备,恐有外患。遂于朝会上建言:“陛下,今魏已灭,然北方鲜卑、匈奴等族仍虎视眈眈,若不早作防备,恐有后患。臣以为,当遣使与东吴修好,稳固东南边疆,再遣大军北上,镇守幽州、并州,以防外敌。”

太子点头道:“子安所言极是,朕亦有此意。然东吴孙权,虽曾与我军共伐曹魏,然其心难测,若遣使修好,恐其反悔。”

我道:“陛下所虑甚是。然孙权亦知我军强盛,若不修好,恐我军南下,夺其江东。不如遣使修好,许以互市之利,使其不敢妄动。”

太子遂命我修书遣使,前往江东。我亲修国书,遣使前往建业。数日后,孙权回信,愿与我朝修好,并遣使来朝,以示诚意。

太子大喜,遂命我与孔明、庞统共议接待东吴使节之策。我道:“今东吴既愿修好,我朝亦当以礼相待,使节至成都,当设宴款待,赐以厚礼,以示我朝仁德。”

孔明亦道:“然亦不可轻信孙权,其为人多疑,若见我朝国力强盛,恐生异心。不如命人暗中监视其使节,以防其刺探军情。”

我遂命人安排使节入朝,并命人暗中监视其行踪。数日后,东吴使节至成都,太子设宴款待,赐以金帛、珍宝,使节大喜,归国后向孙权禀报,称我朝国力强盛,不可轻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