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0章 只手遮天!(2/3)
曾经金碧辉煌的议会厅此刻空无一人,唯有地板上散落着撕碎的文件与脱落的徽章。
监控录像显示,最后离开的是代号“清源”
的首席议长,他在撤离前亲手焚毁了核心档案室,火焰映照着他扭曲的脸庞:“你们以为打破牢笼就能获得自由?
没有秩序的真相,只会带来混乱!”
然而,火舌吞噬的只是纸质副本。
真正重要的东西早已不在那里。
几天后,一名清洁工在焚毁房间的瓦砾中拾得一块烧焦的硬盘残片,交给了一位前来采访的学生记者。
后者将其送往技术团队修复,竟从中恢复出一段隐藏音频??
> “项目代号:神棺守望者。
> 目标:培育下一代自我审查机制。
> 方法:通过基因标记筛选具有高度顺从倾向的儿童,植入潜意识指令,使其成年后本能排斥质疑行为,并主动举报周围‘异常思维者’。
> 实验阶段:已完成三代样本培育,分布于教育、媒体、执法系统关键岗位。
> 备注:警惕‘第零号血脉’觉醒,必要时启动‘静默继承计划’。”
消息一经发布,举国哗然。
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调查深入,人们发现这些“守望者”
并非全是被迫接受改造。
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同了压制质疑的理念,甚至主动申请成为“思想稳定员”
。
他们坚信:社会稳定高于个体表达,和谐比真相更重要。
“最可怕的不是谎言。”
知微看着报告,声音低沉,“而是有人真心相信沉默才是美德。”
一场新的辩论由此掀起:如何对待那些曾伤害他人、却自认“为大局着想”
的人?
惩罚?
宽恕?
还是重新教育?
就在争议未决之际,南岭村遗址发生异象。
那片曾埋葬第一代共行小屋的土地上,一夜之间长出一片奇异花海。
花瓣呈半透明状,脉络中似有微光流动,每当有人靠近并提出一个问题,花朵便会轻轻摇曳,释放出细碎光点,如同回应。
植物学家赶来研究,却发现这些花不属于地球现存任何物种。
DNA检测结果显示,其基因序列中含有大量人工编码片段,且与“认知锚定剂”
的分子结构高度相似。
“这不可能……”
陈医生握着检测报告,手指微微发抖,“这种药剂是我和沈知远??
也就是知微的母亲??
共同研发的,从未投入自然环境。
而且……这些花的光反应模式,很像她在临终前设想的‘记忆载体’概念。”
知微独自来到花海中央。
夕阳洒落,万千花瓣泛起涟漪般的辉光。
她闭上眼,轻声问道:“妈妈,是你吗?”
刹那间,风停,光凝。
一朵最大、最明亮的花缓缓升起,悬浮于她面前。
花蕊中浮现出一行由光点组成的文字: > **“当你不再需要答案,才能真正开始提问。”
** 紧接着,更多信息涌入她的脑海??
不是语言,也不是图像,而是一种纯粹的“理解”
。
她看到了十年前母亲被押入“葬神棺”
时的情景:没有挣扎,没有愤怒,只有一句平静的宣言:“我会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在我的女儿开口之前,我会一直等着。”
她也明白了“静默继承计划”
的终极目的:它不只是培养顺从者,更是试图构建一个**无需提问的社会模型**??
在那里,每个人都会自动回避矛盾,将不合理视为常态,把质疑视为疾病。
“所以……这场战争,从来就不只是关于过去。”
知微睁开眼,泪水滑落,“而是关于我们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文明。”
当晚,她召集所有人召开紧急会议。
“我们必须做一件事。”
她说,“一件比揭露真相更难的事??
重建‘提问的能力’。”
她提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初问计划”
:面向所有五岁以上儿童开设“怀疑课”
,教他们识别信息操控、练习提出有效问题、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追问带来的后果与价值”
。
课程内容不由政府制定,而由“明镜台”
根据历史案例动态生成。
“很多人已经忘了怎么问。”
林小满感慨,“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权疑惑。”
“那就从孩子开始。”
知微坚定地说,“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困惑不可耻,沉默才危险。”
一个月后,“初问计划”
试点在学校展开。
第一节课的主题是:“你觉得哪件事明明不对劲,却没人愿意谈?”
一个小女孩举手:“我爸每天回家都喝酒,然后摔东西。
我妈说‘大人有压力’,可我觉得……这不是理由。”
老师没有打断她,而是引导全班讨论:为什么压力不能成为伤害家人的借口?
我们可以向谁求助?
社会有没有责任保护这样的孩子?
另一所乡村小学里,男孩们争论“为什么我们的水井越来越浅”
。
老师带领他们绘制地下水使用图谱,最终发现附近工厂违规排污导致水源枯竭。
这份调查报告经“明镜台”
核实后,直接触发环保部门介入。
变革如春潮漫岸,悄无声息却又势不可挡。
然而,阴影并未完全退去。
某夜,苏明在检查系统日志时发现一处异常访问记录:某个匿名IP频繁查询“第零号提问者生理数据”
,并尝试模拟“明镜之匣”
接入过程。
追踪结果显示,该信号来自境外一所名为“新纪元研究院”
的机构,背景模糊,资金来源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