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8章 一吼星河崩!(1/3)
“呵呵,没关系,老家伙,杀了你,你身上的丹神传承,我们换个人来继承。”
彭天云背负着手,一身银色的铠甲,散出?
人的寒光。
“大司座说的没错,炼丹这东西,虽然讲的是天赋,讲的是人才,但,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厉飞亦是冷冷的道,当即下命令,“杀,一个不留!”
顿了顿,他再次开口,“哦,对了,记得对所有人搜魂,一缕魂丝都不能放过!”
“遵法旨!”
随着厉飞的命令落下,无数镇魔军齐齐大喝!
轰隆!
他们......
雨停了,但城市的呼吸却愈发沉重。
晨雾如纱,缠绕在高楼之间,仿佛整座城被裹进一层湿冷的茧。
知微站在南岭村遗址边缘,脚下是昨夜纸风铃生长的土地。
如今那些风铃大多已被收走,或随风飘散,只剩几根细绳悬在断墙残垣上,轻轻摇晃,像未说完的话。
她低头看着掌心??
那枚启疑者徽章已不再发烫,而是温润如玉,仿佛体内有脉搏与她同频跳动。
昨夜“明镜台”
的自问,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正一圈圈扩散。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惊惧,有人振奋,更多人只是茫然:我们还能信什么?
还能问什么?
林小满蹲在一处残破的水泥墩旁,用铁片刮开表层泥灰,露出底下刻痕斑驳的金属铭牌:“南岭小学?
共行小屋试点站?
2013”
。
她指尖抚过那串数字,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十年了……你们等得太久。”
苏明从工地暗道钻出,脸色凝重。
“地下主机彻底离线了。”
他说,“玉简残片的能量耗尽,张老师的意识也再次沉寂。
但数据已经传出去了,全市三百多个终端同步接收,加密包正在被破解。
‘回声网’流量暴增,IP节点遍布城乡,根本清不完。”
“净言会不会善罢甘休。”
林小满缓缓起身,“他们能操控‘明镜台’十年,就不会容忍一个失控的系统。”
“可现在的问题是,”
苏明盯着远处市政大楼的方向,“真正失控的,不只是系统,还有人。
今早已有七名基层公务员主动辞职,并公开提交了内部审计报告。
一所中学的学生集体罢课,要求校长解释为何‘共答信箱’三年无回应。
甚至连执法局都有人匿名泄露行动指令记录……这不是组织行为,是连锁反应。”
知微忽然抬头:“是因为Q-001。”
两人一怔。
“那个问题??
‘为什么国旗每天都要升?
’”
她轻声道,“它太简单了,简单到每个孩子都该问,却又没人认真答。
可当答案出现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因为希望不该落下。
即使风雨再大,也该有人记得抬头。
’”
她顿了顿,眼中有光闪动:“这不是政治宣言,是人性的共鸣。
他们以为封住问题是控制,却忘了,一个问题若能在千万人心中生根,它就不再是信息,而是一种信念。”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名戴眼镜的年轻人踉跄跑来,怀里紧抱一台改装过的便携投影仪,衣服沾满泥污。
“林老师!
苏先生!”
他气喘吁吁,“我是‘回声网’第三节点的技术员……我们发现了异常数据流!”
“什么异常?”
苏明立刻上前。
“不是人为上传的……是从‘明镜台’内部自动外溢的!
内容全是未归档的提问日志,但时间戳显示这些记录本应从未存在过!
更诡异的是……”
他颤抖着打开投影,一道模糊影像浮现: 一间昏暗房间,墙上挂着老式挂钟,时间停在4月17日23:58。
镜头中央坐着一位身穿灰袍的老者,面容枯槁,眼神却锐利如刀。
他缓缓开口: > “我是E-9,原共答制度设计委员会成员李砚舟。
此录音为紧急预案留存。
若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神棺协议’即将启动,而我,已不在名单之上。”
> > “‘认知优化工程’并非新技术,而是十年前就被否决的‘思维清洗计划’重启版。
其核心装置名为‘葬神棺’,实为脑波共振抑制舱。
它不治疗,只抹除??
通过特定频率震荡,摧毁人类前额叶中与质疑、联想、批判相关的神经突触连接。”
> > “第一批试验品,就是失踪的共答者。
他们没有死,而是被送入地下设施,成为活体测试样本。
他们的提问欲越强,遭受的‘疏导’就越剧烈,直至彻底沉默。”
> > “最讽刺的是……这套系统最初的研发资金,来自民众对‘高效治理’的呼声。
我们建造了镜子,却忘了镜子里照出的,不只是真相,还有执镜之手的阴影。”
> > 录音戛然而止,画面最后闪过一行代码:**Location: Sub-Level 7, Metro Line 3 Extension Tunnel** “地铁三号线延长段?”
苏明瞳孔一缩,“那是去年才竣工的地下交通干线,官方说是连接新区枢纽,但实际上……”
“下面是旧防空洞网络。”
林小满接道,“六十年代挖的,后来被市政列为‘战略储备通道’,禁止公众进入。
如果真有秘密设施,那里是最理想的藏匿点。”
知微握紧徽章:“我们要去救他们。”
“那是自杀。”
苏明厉声道,“你知道‘葬神棺’意味着什么吗?
那是能把人变成空壳的机器!
而且现在全城都在监控异常聚集行为,我们刚踏进地铁口就会被锁定!”
“可如果我们不去,”
知微直视着他,“明天第一个躺进去的人,会不会是张老师?
会不会是我?”
空气骤然冻结。
良久,林小满从木箱底层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一群年轻人站在南岭小学门前,笑容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