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令堂识我否?(2/2)
老人语气平淡,“凌晨三点,我女儿放给我听的。
她说:‘爸,这个人懂什么叫舍不得。
’”
余惟喉头一紧。
“我想见你一面。”
江临川说,“明天下午三点,我家。
地址发你。”
挂掉电话后,余惟呆坐良久。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见面,而是一扇门正在缓缓打开。
第二天,他按地址来到京郊一处幽静庭院。
推门而入时,老人正坐在藤椅上看谱子,身旁一架老式三角钢琴落了些许灰尘。
“坐。”
江临川抬头,“不用紧张,我不是来收徒的。”
余惟松了口气,却又听他说:“我是来问你,愿不愿意当我的第三个学生?”
空气仿佛凝固。
“我……我只是个写小说的。”
余惟低声说。
“可你写的歌,比大多数专业音乐人更有灵魂。”
江临川合上谱子,“技巧可以教,经历无法复制。
你经历过贫穷、 rejection、孤独,也懂得沉默的爱。
这些东西,谱子里写不出来,但歌声里能听见。”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你敢不敢,正式踏入这个行业?
不是玩票,不是跨界,而是以一个音乐人的身份,走下去?”
余惟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那双手敲过十年键盘,弹过无数个深夜的琴键,也曾紧紧握住母亲粗糙的掌心。
他抬起头,声音坚定:“我愿意。”
从那天起,余惟的生活悄然改变。
他开始系统学习作曲理论,每周三次前往江临川家中上课。
老人严厉到近乎苛刻,一段和弦反复打磨三周才算通过。
但他也倾囊相授,甚至拿出珍藏三十年的手稿让他研读。
与此同时,《前来》的影响力持续发酵。
一所中学将其选入“情感教育示范课”
,老师让学生听完后写下对父母最想说的话。
一名男生交上来一张纸条:“爸,对不起,上次你说来看我比赛,我没让你进体育馆,怕同学笑你穿得太土。
其实后来我一直后悔。”
这张纸条被校长念完后,全校师生集体起立鼓掌。
而在遥远的新疆支教的樱谷梨绪,也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唱起了《未来人》的中文版。
视频传上网后,她留言:“语言不同,但思念是一样的。”
余惟看到这条动态时,正坐在录音棚里调试新歌demo。
他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图,忽然对制作人说:“我想写一首关于‘告别’的歌。”
“告别什么?”
“告别过去的怯懦,告别那个总觉得‘我不配’的自己。”
他轻声道,“也告别所有认为‘素人不能创造伟大’的偏见。”
制作人点头:“那你准备叫它什么?”
余惟望着窗外飘起的小雨,嘴角微扬:“就叫《我来了》。”
几个月后,这首《我来了》作为余惟首张原创专辑的主打曲发布。
专辑名字很简单:《此前此后》。
发布会上,记者问他:“你现在既是畅销作家,又是人气歌手,下一步是不是要进军影视?”
余惟摇头:“我不想‘进军’任何地方。
我只是想继续讲故事,用我能掌握的方式。
无论是文字、旋律,还是未来可能尝试的影像,只要还能打动人心,就够了。”
台下掌声雷动。
当晚,江临川发来一条短信:“专辑第三轨的桥段处理得很好,进步明显。
下周继续。”
余惟回复:“谢谢师父。”
然后他打开微博,发了人生第一条置顶动态: “致所有曾被人说‘你不行’的人: 别怕慢,别怕冷,别怕没人听。
只要你还在走,路就会一直延伸。
我来了,你也别停。”
配图是一张新拍的照片:他站在老家门前,身后是那栋斑驳的老屋,门口贴着褪色的春联。
母亲站在旁边,笑得眼角开花。
照片下方,评论瞬间破万。
【看哭了,我也要回去看我妈】
【谢谢你让我们相信,普通人也能发光】
【你说你不是明星,可你照亮了好多人】
【等你在春晚唱《前来》】
而在某个安静的夜晚,余惟再次打开那篇连载小说。
文档标题旁多了一个标签:“已完结”
。
他在结尾写下最后一段: “林默最终没有登上国际舞台,也没有成为万人敬仰的巨星。
他回到了家乡小镇,开了一间小小的音乐教室,教孩子们弹琴唱歌。
每当夜幕降临,他总会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望着星空轻轻哼起那首无人知晓的旋律。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逆袭,从来不是站在聚光灯下被人欢呼,而是终于有能力,把曾经缺失的温暖,一点点还给这个世界。”
他点击“发布全文完”
,长舒一口气。
合上电脑,他拿起手机,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
“妈,今晚回家吃饭吗?
我烧了个红烧肉,虽然没你做得好吃……但差不多快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