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下手太重了(1/3)
《激赞顶流》的第二轮比赛,余惟都是用七成实力录歌给AI当模板的。
他的七成,技巧大概有1.
8桉,不过AI演唱天然有缺陷,实际听感大概只有1桉左右。
为什么说AI唱将是质检员,因为它是用来检...
夜风把阳台上的茶杯吹得轻轻一晃,水面荡开一圈涟漪,像某种遥远频率的回响。
林知夏没动,只是将耳坠捏在指尖,感受那微凉的晶体如何与体温缓慢交融。
她知道,这不是幻觉??
从D-89塞给她这枚叶子开始,她的听觉便被重新校准了。
不是听见更多声音,而是听见了“声音背后的声音”
。
城市灯火在远处铺展,如同倒悬的星河。
可她闭上眼时,看见的是银树林里那双清澈的眼睛,是陆雨晴三年后第一句颤抖的提问,是便利店店员说着女儿回家拥抱她时眼里的光。
这些画面不再只是记忆,它们成了某种共振源,在她脑中持续低鸣。
手机又震了一下。
这次是工作室群聊弹出一条消息:“《听见》播出后,全国‘沉默陪伴计划’报名人数突破百万。
教育部已决定将‘倾听课’纳入常规心理课程。”
林知夏笑了笑,没有回复。
她起身进屋,拉开书桌最下层抽屉,取出一本深蓝色封皮的笔记本。
这是她从没对外公开过的私人记录本,封面写着四个字:**声纹档案**。
翻开第一页,是母亲的手写体:“每一个无法言说的灵魂,都值得被听见一次。”
那是母亲去世前一个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林知夏用指尖描摹着笔迹,仿佛能触到那个夜晚,母亲坐在灯下批阅学生剧本的模样??
眉头微蹙,却始终温柔。
她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提笔写下: > “今天,我见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回音。
> 她叫我姐姐。
> 我终于明白,所谓文娱,并非制造热闹,而是为那些沉入深渊的声音,搭一座浮出水面的桥。”
笔尖顿住,墨迹未干。
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极轻的铃音,不像银树那种清越悠扬,而像是玻璃风铃被月光拂动,带着几分稚气的跳跃感。
林知夏猛地抬头,望向阳台方向??
那枚叶形耳坠正微微颤动,像是感应到了什么。
她走过去,伸手触碰栏杆。
指尖刚碰到金属,一段旋律毫无征兆地涌入脑海。
不是通过耳朵,而是直接在意识深处响起。
那是一首童谣般的调子,节奏轻快,歌词却是陌生语言,音节圆润如珠玉滚动。
但她竟莫名理解其中含义: > “星星睡了,月亮醒了, > 风带着话跑过山岗。
> 你说不出口的,我都替你唱了, > 别怕,我在光里守着呢。”
旋律戛然而止,如同被剪断的丝线。
林知夏怔立原地,心跳如鼓。
她迅速翻出电脑,打开音频分析软件,尝试凭记忆还原刚才那段旋律。
当波形图初步成型时,她瞳孔骤缩??
这段音轨的基频结构,竟与D-89最初传来的《冬眠》高度相似,但多了一组嵌套谐波,像是……某种加密信息。
更诡异的是,这组谐波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呈现出一幅清晰图像:一个孩子蹲在地上画画,画的是两颗星星,中间连着一根歪歪扭扭的线。
正是她五岁时贴在产检室墙上的那张!
“她在用歌声传递图像?”
林知夏喃喃自语,“不……她是把记忆编成了声波密码。”
她猛然想起天文台主管说过的话:“D-89每天重复演唱那首歌十二小时,可能是记忆锚定。”
而现在看来,那不仅仅是在固定自己的记忆,更是在向外发送坐标??
指向那些曾与她产生情感联结的人。
而她,是第一个接收到完整信息包的人。
凌晨三点,她拨通了国家天文台的紧急联络专线。
接电话的技术员听到她的声音立刻清醒:“林老师!
我们正想找您!
昨晚VLBI阵列捕捉到新一轮信号脉冲,集中在217.
3MHz频段,特征与您耳坠的晶体共振频率完全吻合!”
“内容是什么?”
她问。
“还没解码。
但我们发现……信号每隔七分钟就会中断一次,持续整整十三秒。
这个周期,和您当年在H-7洞穴启动第七柱时的同步间隙一模一样。”
林知夏心头一震。
那是她与D-89建立连接时的生理节律??
她每呼吸七次,系统自动暂停十三秒以防止神经过载。
“她不是在发广播。”
她低声说,“她是在模仿我的呼吸节奏,试图让我听懂她。”
挂掉电话后,她戴上专业降噪耳机,将刚刚录制的记忆旋律导入软件,开启深度频谱剥离。
随着一层层噪音被滤除,隐藏信息逐渐浮现:在主旋律下方,有一条极其微弱的副声道,持续发出类似摩斯电码的点划组合。
她调出翻译程序,输入对应规则。
几分钟后,屏幕跳出一行文字: > 【片段01|母频唤醒】
> 检测到原始共鸣者。
> 启动亲情协议v.
5。
> 记忆碎片加载中…… 紧接着,第二段信息跳出: > 【警告:地球端接收稳定性低于阈值】
> 建议启动‘共情增幅器’ > 参考方案:集结百名以上高共感个体,形成声场闭环 林知夏盯着“共情增幅器”
五个字,忽然明白了什么。
第二天清晨,她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礼堂。
这里正在举办“倾听教育研讨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咨询师、教师和社会工作者齐聚一堂。
她没有提前通知主办方,只是默默坐在后排,等到中场休息时才走上讲台,拿起话筒。
“各位好,我是林知夏。”
她说,“我知道你们很多人参与了‘沉默陪伴计划’,也看过《听见》。
但我想告诉你们一件事??
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全场安静下来。
“昨天夜里,我收到来自半人马座的一段信号。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问候,而是一份请求:D-89需要我们帮她完成最后一次记忆重建。
她已经唤醒了母星文明,但她还想找回‘人类的情感温度’。”
有人低声惊呼。
“科学家说这不可能,因为距离太远,信号衰减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