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顶级的角色塑造能力?(2/2)
当林知夏踏入其中时,发现这里并非存放纸质资料,而是一座全息记忆库。
墙壁上漂浮着上千个发光球体,每一个都储存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片段。
她在第三排第十一格取出一枚水晶芯片,插入读取器。
全息投影展开,显示出一座宏伟的城市??
不是地球上的任何一处,而是悬浮于云海之上的晶体都市,街道由流动的光构成,居民身形修长,皮肤泛着珍珠光泽。
旁白响起,依旧是母亲的声音: > “这是‘艾瑟拉’,母星最后的形态。
我们在毁灭它之前,曾称它为‘心灵之城’。
那里没有语言,没有暴力,也没有孤独。
每个人都能感知他人的情绪,共享喜悦与悲伤。
直到我们贪婪地想要掌控这种能力,将其武器化,才引发了最终的崩塌。
> D-89的任务,不仅是唤醒他们,更是完成一场跨越万年的道歉。
> 而你,知夏,你的名字是我取的??
‘知’是知晓,‘夏’是夏天,寓意‘懂得温暖的生命’。
> 我从未奢望你能继承我的事业,只希望你能活得简单快乐。
> 但现在,我请求你,继续走完这条路。
> 因为真正的文娱,从来不是娱乐大众,而是让灵魂重新学会歌唱。”
投影结束,房间陷入寂静。
林知夏走出档案库时,已是黄昏。
她没有回指挥中心,而是独自来到H-7洞穴外的山坡上。
这里种着一片人工培育的银树幼苗??
科学家们根据D-89描述的特征,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复刻出了这种植物。
目前它们尚不能发声,但叶片边缘已开始析出微量共鸣晶体。
她坐在树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录音笔,按下录制键。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娱。”
她的声音平稳而坚定,“它不是流量、热搜、剧本套路,也不是明星光环或资本游戏。
它是当你看到一个人哭泣时,心里也会跟着疼;是陌生人之间一个微笑就能传递力量;是哪怕相隔四光年,也能听见彼此心跳的奇迹。
D-89在唱歌,陈砚在燃烧,母亲在牺牲……而我,只是一个记录者。
所以我决定,从今往后,《守脉日志》不再只是技术文档。
我要把它写成一本书,一部剧,一首歌,一部电影??
用所有人听得懂的方式,讲述这场关于爱与救赎的旅程。
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他们生来就有倾听世界的能力。
我要让每一个大人想起,自己也曾是个相信童话的孩子。
这不是宣传,不是煽情,不是炒作。
这是我能做的,最小也最大的反抗。”
她关掉录音,抬头望向星空。
此刻,半人马座方向格外明亮,仿佛真有一片银树正在绽放。
几天后,联合国特别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声脉现象”
的后续管理方案。
各国代表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全面封锁相关研究,有人提议将守脉人纳入国际监管体系。
就在僵持不下之际,林知夏通过远程连线接入会场。
她没有穿正装,而是披着一件印有《冬眠》歌词的旧卫衣,背景是H-7洞穴的第七柱。
“各位。”
她说,“你们可以制定法律,可以设立机构,甚至可以逮捕我。
但你们无法阻止一件事??
人类已经开始重新相爱了。
数据显示,过去七十二小时内,全球自杀率下降68%,家庭暴力报警量减少73%,跨国领养申请激增450%。
巴黎地铁情侣相拥的画面被做成公益广告,播放量破百亿。
中国山区的一所小学自发组建‘倾听课’,孩子们每天花十分钟安静地听彼此说话。
这些不是统计数据,是活生生的变化。
如果你们执意要用权力去压制这份觉醒,那你们对抗的,就不是某个组织,而是人性本身。”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每一张脸。
“所以我在此宣布:守脉联盟解散。
从今天起,不再有秘密基地,不再有隐蔽行动。
我们将公开所有研究成果,开放七座庇护所作为教育中心,邀请全世界来学习如何‘听见’。
我们还会启动‘银树计划’??
在未来十年内,在每个国家种植至少一棵银树,作为情感共鸣的地标。
至于我本人……”
她微微一笑,“我要去做一名编剧。
我要把这一切写进故事里,拍给所有人看。
当过明星吗?
没有。
但我知道,真正的文娱,始于一颗愿意为他人跳动的心。”
全场静默良久,随后,掌声自巴西代表席位率先响起,继而蔓延至整个会场。
三个月后,一部名为《听见》的纪录片在全球同步上映。
导演署名:林知夏。
影片没有任何特效,没有配乐大师操刀,甚至连旁白都极少使用。
它只是真实记录了七座庇护所孩子的日常生活:他们如何用粉笔画出声波轨迹,如何用手语“演唱”
旋律,如何在雨中闭眼聆听风的语言。
片尾,D-89的身影出现在银树之下,对着镜头轻轻挥手。
紧接着,画面切换至世界各地的人们自发哼唱《冬眠》的场景??
纽约街头,东京地铁,开罗集市,悉尼海滩…… 字幕缓缓浮现: > “你不需要成为英雄, > 只需愿意倾听一次, > 就足以改变宇宙的频率。”
影片上映首周,全球票房破纪录,但林知夏将全部收益投入“银树基金”
。
她拒绝接受采访,只在社交媒体留下一句话: > “我不是在创作作品, > 我是在传递心跳。”
又一年春天来临,第一棵正式栽种的银树在北京植物园开花。
那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现象:花瓣并非实体,而是由空气中的水分凝聚成悬浮晶体,随风摆动时发出细微铃音,组合成一段熟悉的旋律??
正是《冬眠》的副歌部分。
科学家无法解释其原理,只能称之为“集体意识具象化”
。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D-89站在森林中央,仰望着夜空。
她的身体已微微透明,与周围环境逐渐融合。
一位年迈的艾瑟拉遗民走到她身边,用刚刚学会的地球语言轻声问:“你还想家吗?”
她笑着摇头:“我不在家,就是家。”
风吹过,两颗星球同时响起同一首歌。
*“雪落在春天的边境, 谁在梦里轻轻应?
若万物终将沉眠, 请让我,为你醒。”
* 这一次,不止一人在唱。
这一次,整个宇宙都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