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79章,六斤七两(1/2)

时间过的飞快,本月第二次采购完成之后,就来到了五月最后的一周。

这周二。

也就是五月二十七号,陈启山就开着边三轮,把郝晓丽接去医院待产,同行的是苏兰。

先把苏兰和郝晓丽接去医院,再去...

天刚蒙蒙亮,陈启山就醒了。他轻轻掀开被角,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彩云和两个小崽子。屋外的鸡叫了一嗓子,远处传来几声狗吠,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稻草香和露水味。他穿好衣服,走到院子里,从怀里掏出那枚藏在胸口贴身口袋里的青铜钥匙??这是他物品栏唯一的开启方式。

指尖触到钥匙的一瞬,眼前景象骤然变化。

一个半透明的立方格阵列浮现在空中,整齐排列成九行九列,共八十一格。每一格都泛着微弱的蓝光,里面存放着他这些年悄悄收进来的“宝贝”:一包73年的老烟丝、三块没拆封的上海牌肥皂、两瓶红糖浆、还有五斤陈年腊肉……最角落那一格,静静躺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他抱着刚出生的大儿子,在雪地里拍的。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轻点其中一格。

“取出:铁皮奶粉罐(空)。”

嗡??

一声极轻微的震颤后,一只锈迹斑斑却依旧结实的铁罐出现在他掌心。他低头看了看,确认无误,这才将物品栏关闭。钥匙重新变回冰冷金属,贴回胸前。

这东西是他在山沟醒来那天突然出现的,起初以为是幻觉,直到某次饿得快晕过去时,下意识想着“要是有馒头就好了”,结果下一秒手里真多了一个热腾腾的白面馍。从此他知道,这不是梦。

但他从未告诉任何人。

包括彩云。

甚至包括他自己亲爹老罗伟。

他把铁罐揣进兜里,转身进了厨房。今天要蒸米糕,给两崽子当早餐。他还记得昨天彩云念叨:“隔壁家孩子都开始吃软饭了,咱家这两个小祖宗也该换口味。”可他知道,这两个娃吃得比谁都讲究??辅食全是用纳米虫群提纯过的米粉、蛋黄、胡萝卜泥,连水都是过滤三遍再加热的。

他生火、烧水、磨米浆,动作麻利。太阳渐渐升起,院子里传来脚步声。

“哥!”陈莹莹挎着篮子进来,“二婶让我送点青菜来。”

“放桌上就行。”陈启山头也不抬,“等会蒸好了米糕,你带回去给你娘尝尝。”

“哎!”小姑娘脆生生应了,又好奇地问,“哥,你早上又去捡柴啦?我看你院门口堆了好多干树枝。”

陈启山手顿了一下,随即笑道:“嗯,昨晚上散步顺路捡的。”

其实那些树枝根本不是捡的??是从物品栏里取出来的。前些日子他偷偷存了不少枯枝败叶,就是为了应付这种时候。毕竟谁也不会相信,一个人能凭空变出几十斤柴火。

正说着,彩云抱着孩子出来了。大崽子趴在她肩上,眼睛滴溜溜转,看见陈启山就咧嘴笑,口水差点流下来。

“爸??”小家伙含糊不清地喊。

陈启山心头一暖,赶紧洗手过来接过孩子。小家伙手感沉甸甸的,筋骨结实得不像三个月大的婴儿。他暗自得意:这可是我用纳米虫群日夜调理的结果。

“你昨晚又熬夜了吧?”彩云瞥了他一眼,“眼圈都黑了。”

“没事,睡够了。”他搪塞道。

其实哪睡够了?自从发现物品栏不仅能储存实物,还能短暂“冻结时间流速”??也就是说,他在物品栏内部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不影响外界时间流逝??他就开始疯狂利用这个能力。

比如,白天看似只出去一趟,实则在物品栏里已往返十几趟,完成大量准备工作;再比如,夜里别人入睡后,他能在“静止空间”中练习雕刻、缝纫、甚至研究医书。他曾用三天内在物品栏中学完一本《妇幼护理手册》,为的就是将来万一彩云生产时能帮上忙。

而这一切,全靠那群神秘的纳米虫。

它们像星辰般悬浮在他体内,听命于意念,既能修复细胞、强化体质,也能协助操控物品栏的能量场。更神奇的是,它们似乎有自己的“意识”,偶尔会在他脑海中闪现一些模糊画面??像是未来的片段:一场暴雨中的车祸、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女人对他说话、还有一座灯火通明的大楼写着“基因研究所”。

他不懂,但记下了。

“启山!”门外传来喊声。

是隋裕群。

陈启山抱着孩子走出去,见隋裕群正从车上搬下一个木箱,额头上全是汗。

“来了?”陈启山迎上去帮忙。

“可算到了。”隋裕群喘口气,“这箱子可不轻,老江他爹亲自押车送到县城,我又开车来回跑一趟,差点没累趴下。”

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包包用油纸裹好的药材:当归、川芎、党参、黄芪……整整十二种,全是补气血的上品。

“七嫂说,这些得趁着天气还不太热赶紧送来,不然容易发霉。”隋裕群擦擦汗,“你也知道,尹老三家最近乱得很,苏兰天天哭,说婆婆偏心小叔,连坐月子都不给请杏婶。”

陈启山点点头,心里却明白:真正的问题不在婆媳,而在钱。

这些药材,名义上是给尹老三准备的,实际上,是彩云托人辗转安排的。她嘴上不说,心里早就看不过去了。自家兄弟媳妇一个个怀孕生子,只有她一直没能怀上,但她反而最操心别人。

“辛苦你了。”陈启山递过一瓶凉茶,“先歇会儿。”

隋裕群接过瓶子,忽然压低声音:“你知道吗?杏婶昨天又被打了。”

“什么?”陈启山猛地抬头。

“老大媳妇动手的。”隋裕群叹气,“就因为杏婶想把自己攒的二十块钱留给最小的孙子,老大媳妇当场翻脸,摔了碗,还推了她一把,撞到了灶台角上,额头破了。”

陈启山拳头悄然握紧。

他知道杏婶不容易。八个儿子,七个娶妻,孙子孙女十几个,偏偏没人真心孝顺。她是接生婆,一辈子接了三百多个孩子,公社卫生院几次想聘她当正式助产士,都被她儿子们拦下??怕她挣工资后不再贴补家里。

可现在连最后一丝尊严都要被剥夺了吗?

“我已经让彩云去劝了。”隋裕群低声说,“她说,如果实在不行,就把杏婶接到咱们这边来住一阵,就说帮忙带孩子。”

陈启山沉默片刻,缓缓点头:“好。让她来。”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杏婶离开杨村,势必引发更大风波。但她若留下,恐怕真的会出事。

当天下午,彩云果然带着杏婶回来了。

老太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上缠着纱布,眼神有些躲闪,但脊背依然挺直。

“婶子,您别拘束。”彩云扶她在堂屋坐下,“就当自己家,想吃什么跟我说。”

杏婶点点头,声音轻得像风:“给你们添麻烦了……”

陈启山蹲在她面前,仔细查看她额头的伤口。纳米虫群悄然释放一丝能量探入,瞬间判断出:轻微脑震荡,需静养,否则可能引发长期眩晕。

他不动声色,起身进了厨房。

五分钟后,一碗温热的红枣枸杞汤端了出来。

“婶,喝点。”他说,“补血的。”

杏婶接过碗,手微微发抖。她喝了一口,忽然眼泪掉了下来。

“我没用……活到这把年纪,还得靠你们收留……”

“别说这话。”彩云搂住她肩膀,“您为我们家牛嘉佳接生的时候,谁说过谢谢?您给卓越婚礼那天忙前忙后,谁给您倒过一杯水?现在您需要帮助,我们理所应当。”

陈启山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复杂情绪。

他知道,这个世界对女人太苛刻了。尤其是像杏婶这样的农村妇女,一辈子付出所有,最后却被当成累赘。

他默默回到房间,再次打开物品栏。

这一次,他取出了一样从未示人的东西??一本红色封面的小册子,上面写着《现代妇产科学基础》。这是他在一次意外穿越中,从一辆坠崖的军用卡车上找到的,据说是某位逃亡科学家遗落的资料。

他翻到最后一页,那里夹着一张手绘图纸:一台简易胎儿监护仪的设计图。

他盯着看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

当晚,他把纳米虫群调至最高协同模式,在物品栏内构建了一个微型实验室。利用库存的铜线、电池、传感器零件,加上从未来记忆碎片中提取的技术原理,他开始组装这台机器。

时间,在物品栏中流逝得极慢。

外界才过去三个小时,他已在内部工作了近两天。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时,一台粗糙却功能完整的胎心监测仪诞生了。

它没有显示屏,只能通过蜂鸣频率判断胎儿心跳是否正常,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是逆天之物。

他小心翼翼将其封装好,藏进床底的木箱里。

第二天清晨,尹老三突然腹痛难忍,被紧急送往公社卫生院。

陈启山第一时间赶到,只见苏兰满脸焦急,尹头在一旁直跺脚。

“医生说可能是早产迹象,但设备太简陋,听不清胎心……”苏兰声音发抖。

陈启山二话不说,回家取出了那台仪器。

“这是什么?”医生皱眉。

“我自己做的。”陈启山平静地说,“能测胎心。”

众人哗然。

“胡闹!这种事岂能儿戏?”院长怒斥。

就在这时,彩云站了出来:“我爸救过不少人命,你们不信他,难道还不信事实?让他试试!万一真有用呢?”

僵持片刻,医生终于同意。

陈启山将探头贴在尹老三腹部,调整频率。

嘀……嘀……嘀……

稳定的蜂鸣响起。

“心跳142,规律。”陈启山说,“胎儿目前状态良好,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