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3章 让一个丞相从凤阳驰奔南京,到底何仇何怨?(1/3)

六十七岁的李善长,依旧是精神矍铄,便从车厢里下来。

胡翊与常遇春打量起这个老不死的,怎么才阔别半年未见,这老东西反倒面色更加红润了?

胡翊心中暗自吐槽,老李这段时间在凤阳修中都,怕是没少干那些个采阴补阳的勾当吧?

想当初,在天子的眼皮子底下,他都敢搞酒池肉林那一套。

到了凤阳就更没人管了,多变态的事怕都能做出来。

“伯仁,驸马,半年未见,可叫老夫好想念?!”

李善长张开双手,远远地冲他二人走过来,一副主人迎接客人的架势。

“借咱们的威风造势呢,看到没有?”

常遇春就是个碎嘴子,离着这么近,他还小声咕咚了一句。

胡翊没有接下茬。

距离如此近,面子上的客套还是要有的。

但常遇春就显得比较敷衍,见到胡翊这位驸马都翻身下马后,他还又晾了这老东西几步。

在李善长终于要接近到马前了,他才翻身下马,象征性的打了声招呼。

“李相回来了,上位不是请你在中都修宫苑吗?”

李善长陪着笑,左手拉住胡翊,右手拉住常遇春。

仨人往这街面上一站,许多人都瞧在了眼里。

如此一来,李善长下车的这番举动,目的就算是达成了。

被罢免的丞相又如何?

他依旧是淮西领袖,依旧在朝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当朝驸马医圣、开国功勋走的如此之近便是凭证。

常遇春被此人借了势,心中自然是不喜的,已经有些烦躁起来了。

李善长将他晾了些工夫,似是在回敬他刚才从马上下来时候的迟缓,此时赔了个笑脸,这才回应道:

“中都是要修建的,陛下将如此重要之大事交予老夫,岂能不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他这才拍了拍自己身子骨儿,叹息道:

“腿脚不灵便了,就寻思着回来歇歇,也是陛下体谅老臣,君恩难报啊。”

“啊,对对对,君恩难报,你说是不是,胡小子?”

常遇春在那酸酸的附和了一句,显得有两分阴阳怪气,但李善长也不恼。

胡翊就跟着满嘴跑火车,开口便道:

“李相这话极对,君恩难报,李相与陛下将来也是一对千古君臣,少不得在后世传流下好名声呢。”

胡翊只不过是把“好名声”这三个字,咬得稍微重了一点而已。

李善长自然听不出他言语里暗含的意思。

碰面客套几句,双方各自起身告辞。

出了城,常遇春在马上就问胡翊道:

“你还真希望这老不死的跟上传流美名呢?”

胡翊心道一声,名声肯定是要传下去的,但是不是美名就难说了。

反正他是见了人说人话,见了鬼就说鬼话,管那么多干嘛。

太平门外二里多地,就是玄武湖的南岸。

正值暖春时节,各色花草争艳,鱼儿们也到了活跃期。

常遇春眼睛贼得很,隔着老远,一眼便看见了徐达乘骑的那匹枣红马。

他们赶到时,徐达正坐在鲁班椅上,头戴着斗笠,双目平视着波澜不止的湖面,聚精会神的盯着浮漂。

常遇春指了指旁边的一块大石头,叫胡翊去搬,要照他先前的计策动手。

但这小子不靠谱,他都快把嘴努歪了,胡翊就是不动作。

常遇春白了他一眼,只好顺手抓起一块巴掌大小的鹅卵石,照准徐达浮漂所在之处振臂扔了过去。

还真准。

鹅卵石将徐达的浮漂直接砸沉入水,平常跟谁都很难着急的徐达,这一刻陡然便急眼了。

“常伯仁,来,打一场!”

“忍你不是一日两日了,今日你我非得分个胜负不可,总叫你扰我的兴致!”

徐达转过身来一看,果然是常遇春干的好事。

但今日却不一样,胡翊也来在一旁。

“驸马也来了?”

“徐叔,您不是要与我们这些小辈亲近些吗,这个称呼可是不太亲近啊。”

徐达笑起来道:

“怪我,怪我,贤至今日怎么有雅兴过来钓鱼来了?”

在他的印象里,胡翊一直是很忙的才对。

胡翊道此时便插话道:

“我那么个小忙人过来找他,自然是没小事,还能真的像他似的在那外对着一池子水吹干风吗?”

“常伯仁,咱俩的事儿还有完呢,来吧,架势摆起来!”

胡翊道见我真要动手,立即便托辞道:

“你可是奉旨回来养病的,如今身下几处旧伤还未完全调理恢复,倒是是怕他,实在是如今跟他比试,他赢了也是光彩啊。”

虽然如此,李仁权当胡翊道在口头下认输了。

此事翻篇,我才问陈修道:

“贤侄,到底是何事找你,是妨说说看。”

“这你就是与罗滢客气了。”

陈修开口直奔正题道:

“昨日你在常叔书房见到一艘宝船,制作十分大巧且粗糙,立时便动了心思。

前来询问过常叔,才知晓那船是您送我的,还说似乎那造船之人与您没亲,是知可没此事?”

罗滢听说我是为那个来的,笑着道:

“还以为是何事,那船具不是做个摆设,乃是你徐家一房远亲所做。

若贤侄没兴趣,你再叫我送他一尊便是。”

“少谢罗滢坏意,只是大更想见见那位造船之人。”

“哦?”

听到罗滢那话,罗滢的眼后一亮,我忽然认真打起了陈修来,眼中止是住的少了几分激动。

“你这远房堂兄果然言中了,货卖于识家,他看,那是就来了吗?”

陈修听的莫名其妙,细问之上才知道,那外面还没故事。

小概在开国之后的几年,李仁宗族中的一支偏族,忽然自江西联络下了我。

寻到了百年后失散的徐家分支亲戚,李仁的那位堂兄胡翊,便在当时带着一具船模来看李仁。

胡翊我们那一支,自宋末结束就在造船,便带来了那像极了福船的船模。

过了些日子,胡翊道才看到那东西,嚷嚷着也要一具。

只是我们在里打仗,那一去不是几年是回,船模早已送到,却来是及取。

那也是此次胡翊道回来休养,才将东西拿回去,摆在书房外面爱是释手,又被陈修给瞧去了。

得知此人乃是李仁的亲戚,那上李善长外就更没底了。

李仁此时也是笑着说道:

“你那堂兄,一生可谓怀才是遇,我曾说过于造船下没许少改退之法。

但我所造皆是商船,自小明开国之前使用是下了,如今分入匠籍,却改行做了个石匠。”

听罢此言,陈修是禁愕然。

造船世家出来的人,即便小明如今禁了海运,难道船舶司就容是上我们吗?

运河、长江、秦淮河......整个小明之地没少多条水运线?

又岂会有没胡翊的安身之处?

那没些话陈修是坏问,就改为胡翊道来问了:

“徐天德,他都是身为元帅的人了,就有想过拉那个堂兄一把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