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 报告上级,隔壁公社居然没有感染?(1/3)
众人跟着王玉川的话猛地一沉,另外一个组的人去的是隔壁的东风公社,虽然比他们晚开工一会儿,但大概率这会儿应该也发现问题了才对。
“赶紧联系!”
王玉川往前踏了一步,声音里带着急切,“货郎七天前在咱们这儿露面,按他走村串户的速度,说不定前天就到那边了!
要是那边他们没防备,别说治病,自己都可能被传染!”
1978年的公社之间哪有什么即时通讯,唯一的手摇电话在公社办公室,这还是离城里比较近的公社,其他远点的地方根本没有。
这会儿周大海已经拔腿往村部跑: “我去摇电话!
要是打不通,再让人去东风公社报信!”
“等等!”
方言突然喊住他。
“咋了?”
周大海一愣。
方言对着他说道: “先不给那边打,给城里打。”
“啊?
城里,给谁?”
周大海一脸懵逼。
方言说道: “现在这个情况已经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了,需要上级卫生部门介入才行了。”
“货郎已经跑了至少两个公社,谁知道他还去过哪儿?
咱们手头的药只够撑今天,后续的消毒、隔离、病例统计,没有上级统筹根本顶不住!”
周大海眨了眨眼,还是没完全反应过来:“可…可东风公社那边不急吗?
万一他们这会儿正瞎忙活,没防着货郎…”
“急,但得先报上级!”
王玉川突然开口,替方言补了话,“咱们报给卫生局,他们能同时通知东风公社、红旗公社,甚至周边所有公社,这比咱们派人一个个跑快十倍!
要是咱们先给东风公社打电话,等那边知道了,再想往上报,耽误的时间里,货郎说不定又窜到下一个村了!”
这话点醒了周大海。
他拍了下大腿:“对!
还是你们想得周全!
我这就去,就算线路断了,也得让公社的人骑着摩托车去城里送信!”
说着转身就往村部冲。
过了一会儿,周大海走了出来,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电话出毛病了,打不通。”
“摇了半天,听筒里面全是哧哧的杂音,啥也听不见,这线路之前就不太好,今天干脆彻底罢工了。”
“现在咋整?
这会儿去城里报信吗?”
周大海也抓瞎了,他对着方言他们问道。
这时候一旁的老胡站了出来说道: “去我们厂里打。”
方言点头: “对,开车过去。”
然后他对着安东招呼,直接给他一个电话,让他去工厂那边通话。
“师父您不去吗?”
安东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说道: “我这里走不开,你带着周书记过去打吧,让他给上级报告,通知隔壁公社后,你再给卫生部那边打。”
“好!”
安东当即答应,然后就带着周大海开上车出发去厂的方向了。
这会儿老胡对着方言问道: “需要我再调点物资去隔壁公社不?”
方言摇摇头: “他们不一定会用我这招急救,不用去送了。”
“现在你还是送石主任他们回城里吧,记得先到协和全身消杀换了衣服后再回家。”
老胡对着方言问道: “我们这个情况,不用找个地方隔离吗?”
方言抬眼看向老胡,又扫了眼不远处正收拾摄影器材的石主任一行人: “暂时不用集中隔离,但全身消杀、换干净衣服这步必须做透,比隔离更关键。”
他往诊台边退了两步,避开刚送过来的发热患儿,继续解释:“隔离是防已经感染但没发病的人传毒。
石主任他们虽然在现场待了半天,但一直站在石灰线外,没直接碰过确诊的娃,也没沾过患儿的分泌物,你看他们连诊台都没靠近,口罩也一直戴得严实,最多属于是‘间接接触者’,风险比贴身陪护的家属小得多。”
王玉川在一旁补了句: “猩红热潜伏期短,一般两到五天,最多七天,大人感染后情况一般都不会太严重,最主要是孩子。”
老胡点了点头。
“但消杀绝不能省半点事。”
方言加重了语气。
“这病的链球菌不光能通过飞沫飘,还能粘在衣服上、器材上。
石主任的相机包、他们的裤脚,说不定就沾了带菌的灰尘。
要是不消杀就直接进城,坐公交、回家见家人,等于把病菌带到城里扩散,那咱们在这儿防着就白费劲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你送他们去协和,让医院的人用消毒水给他们全身擦一遍,衣服当场用开水烫了再洗,协和有专门的消毒间,比咱们这儿条件好。
换完干净衣服再让他们回家,回家后自己再观察七天,每天量两次体温,要是出疹子、嗓子疼,立刻去医院报到。
这样既不耽误他们的事,也能把风险堵死。”
老胡这下听明白了,搓了搓手: “我懂了,放心,我盯着他们弄,消杀不完不准上车,更不准回家。”
“还有你的人。”
方言又看向老胡,“跟着来送药的厂工,刚才搬药时离隔离棚近,回去也得这么办。
回厂先去消毒室,衣服、手脚都消一遍毒,别直接间或宿舍。”
“没问题!”
老胡应声。
然后他想起了家里两个孕妇,对着方言问道: “那咱们是不是这几天都不能回家了?”
“不是不能回,是得干干净净地回,把风险降到最低。
孕妇体质特殊,确实得更小心,但咱们把该做的防护做到位,应该没事儿。”
老胡听到这,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王玉川这时插了句嘴,说道: “猩红热对孕妇本身影响不算特别大,主要是怕病菌传给孕妇后,再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或者孕妇发烧引发别的问题。
只要你们不把病菌带回家,就没太大风险。”
“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就在厂里的宿舍凑合,省得来回跑着冒险。”
方言说道。
“等过个三四天,咱们这儿的疫情稳住了,再踏踏实实回家。”
老胡听到方言这话,当即表示: “行,这主意好!”
眼看着家里老婆就要生孩子了,最后关头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关系,又让孩子流产了。
就算是方言说的再安全,他也得把警惕拉到最高才行。
老胡对着方言说道: “今晚就住厂里,等送完石主任,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
方言点头: “也行。”
他非常理解老胡的心态,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这会儿老胡已经对着石主任喊道: “石主任,咱们收拾一下会城里了,先去协和消杀,再送回家!”
结果石敏直接说道: “我暂时不回去,这里的情况,我打算跟踪报道出来。”
老胡闻言猛地一顿,眼里满是错愕:“石主任,这可不行!
这儿全是发热的娃,病菌多,您待在这儿太危险了!”
石敏已经把摄影器材重新架好,镜头正对着诊台: “正因为危险,才更要留下来。
老百姓不知道这病是咋回事,听了几句谣言就敢拖着重症娃等死;赤脚医生认得出‘烂喉痧’,却没药没法子。
我得把你们怎么治病、怎么防传染的法子拍下来、写出来,让周边公社的人都看见,比光靠电话通知管用十倍。”
老胡无语了,对着石敏提醒到: “石主任,农村没电视。”
石敏说道: “我知道农村没电视,但有广播,有宣传栏,还有公社的宣传员能念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