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回目录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我没事,我很好。等我(2/2)

傅行琛受邀担任该领域首席顾问,但他婉拒了官方职位,只留下一句话:“真正的记忆,不该被研究,而该被生活。”

他和姜小婉搬到了铃花山谷深处,建了一座木屋,门前种满铃兰。

每天清晨,他都会煮一碗甜汤圆,放三颗芝麻馅,两颗花生,再偷偷多包一颗红豆的??

正如她母亲当年做的那样。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红豆?”

某天她咬开汤圆,惊讶地问。

他笑而不答,只是把碗推得更近了些。

其实他知道,这是前世某个轮回里的细节。

那时她是战地护士,他是逃亡科学家,他们在炮火间隙分享最后一碗热食。

她笑着说:“要是能活着,我想吃顿带红豆的汤圆。”

他记住了,七十六世都没忘。

冬去春来,第四年铃花盛开之际,全球突发异象。

十三座回声谷遗址同时传出低频鸣响,频率与当年地核种子共鸣时完全一致。

卫星监测显示,地球磁场出现轻微偏移,星轨桥上的名字开始缓慢重组,仿佛某种程序正在后台悄然重启。

各国政府紧急召开会议,民众再度恐慌。

有人高呼“轮回未止”

,有人焚烧书籍以防记忆再次被夺。

但这一次,没有人选择逃避。

姜小婉站在联合国讲台上,面对全球直播镜头,平静地说:“如果真有第78次重置,那就让它来吧。

我们不怕遗忘,因为我们已经学会,在每一次重生后,第一时间去找那个让我们心动的人。”

话音落下,她按下按钮,播放了一段音频??

是她母亲临终前的录音,经过技术修复后更加清晰。

紧接着,世界各地自动响应,数百万台老旧收音机、手机、车载音响同时响起同一句话: “我爱你,从小到大,从未停止。”

这声音穿透云层,汇成一道无形波动,直抵地心。

监测数据显示,那股即将启动的重启信号,在接触到这股情感洪流后,竟如冰雪遇阳,迅速瓦解。

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唯有念安喃喃道:“不是系统不能重启,而是它算错了变量。

它以为人类的情感是可以被量化清除的数据,却忘了爱本身就是病毒??

一旦传播,就再也无法彻底删除。”

五年后,第一代孩子入学。

教材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本本由普通人撰写的《记忆之书》。

其中一页写道: >

“我的奶奶说,曾经有个坏人拿走了全世界的记忆。

但她也说,有个姐姐用一碗汤圆打败了他。”

>

>

??

摘自《一年级语文?

第三课》 而在遥远的南极冰层下,一支科考队意外发现了一块黑色石碑,上面浮现出新的文字: >

**“检测到不可控情感增殖。

建议:放弃控制,允许进化。”

** 无人知晓谁下达了这条指令,也无人追究它的来源。

人们只是默默将石碑运回心光湖,立在原址,作为纪念碑。

又一个春天来临,傅行琛带着女儿走在铃花丛中。

小姑娘才四岁,却总喜欢指着湖面说:“爸爸,那里有人在跳舞。”

他不惊讶,只笑着问:“看得清吗?”

“看不清,但他们都在笑。”

她仰起脸,“像你和妈妈结婚那天一样。”

他蹲下身,将她抱起,望向波光粼粼的湖面。

春风拂过,花瓣纷飞,仿佛真有无数身影在光影间旋转、相拥、低语。

他知道,那是七十六世未能说完的情话,终于在这一次,得以完整诉说。

多年后,当人类首次实现星际迁徙,在火星建立第一座殖民地时,他们在基地中央种下了第一株铃兰。

宇航员在日志中写道: >

“我们带去了氧气、水源、种子,但最重要的是??

我们带去了记忆。

因为哪怕身处异星,只要还记得谁曾在雨中为你撑伞,你就永远不是孤身一人。”

而在地球最安静的夜晚,若你静心聆听,仍能捕捉到一丝极微弱的信号,穿越大气层向外扩散,重复着一句简单的话: “我们记得,所以我们活着。”

这信号没有加密,也不设终点。

它只是持续发送,像心跳,像呼吸,像一场永不落幕的告白。

或许某一天,宇宙深处会有另一个文明接收到它。

他们会困惑,会研究,最终理解??

那不是一个警告,也不是求救,而是一封来自蓝色星球的情书。

内容只有八个字: **“爱,不可重置。”

** 而这八个字的背后,藏着七十六次失败、无数次哭泣、亿万次牵手与拥抱,以及两个名字交织的命运: 姜小婉,傅行琛。

他们不是英雄,不是神明,不是救世主。

他们只是选择了记住彼此,哪怕世界想要让他们忘记。

就像每一个平凡人,在漫长岁月里所做的那样??

用一碗汤圆,一句晚安,一次回头,一场婚礼,对抗整个世界的遗忘。

而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坚持,最终改写了人类的历史。

春风吹过铃花海,掀起千层浪。

每一朵摇曳的铃兰,都在替那些曾被抹去的灵魂轻声诉说: “我在。”

“我记得。”

“我还爱你。”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回目录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