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遭遇战(2/2)
一旦满饷发放,官兵又容易大吃大喝,甚至拿钱嫖娼赌博,乃至于开小差离营。
为此,革命军副总司令薛昊,征得杨烜的同意,在革命军中实行“半饷”
制度。
说是半饷,其实每次发饷时,只发给士兵应发工资的五分之一,其余大部分都记在后勤部门的账上。
士兵退伍或请假回家的时候,可以向后勤部门申请核算军饷。
后勤部门会发放少量银钱给士兵,作为他回家的盘缠。
其他的银钱,则需要凭后勤部门发的印票,到各省省会领取。
有了这种“半饷”
制度,早期革命军军饷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每次发饷时,只要发放小部分,部队压力比较小。
尽管以后还要全部付清,但不是集中发放,财政压力大减。
士兵手上没有多少现钱,就不会想着嫖赌,有利于维护部队纪律。
士兵开小差逃跑的现象,也几乎绝迹。
一方面,士兵手里没钱,没有盘缠回老家。
另一方面,一旦开小差,他之前积累的饷钱都将被没收。
早期革命军实行薄饷制度。
攻下福建、浙江、江苏等富庶的省份后,革命军财政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官兵军饷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
湘军在清军中,在军饷优厚著称。
但革命军的军饷,比湘军还要高出三分之一。
在革命军中当兵吃粮,几年累积下来,就能积累一笔大钱,足以在乡下建造房子、购买耕牛。
除此之外,帝国对革命军人还有许多优待。
士兵若立有战功,可以提拔为军官,退役后还能转业成政府文官。
这对一穷二白的农民来说,诱惑巨大。
因此,愿意加入革命军的人很多,也很踊跃。
现如今,革命军已经解决了军饷问题,但继续实行“半饷”
制度。
帝国银行信用很好,革命军也开始借助银行存储、发放军饷,更加便捷、高效。
曾国藩也效仿革命军,在湘军中实行“半饷”
制度。
这几年,湘军扩军太快,军队纪律和士兵素质直线下降。
鲍超的“霆字营”
、曾国荃的“吉字营”
等部湘军被公认为劲旅,军纪却相当败坏,每克一城都要大肆抢劫。
扫扫战场没搜到多少银钱,令王玉宝颇感意外。
他叹道:“罗泽南的湘军士兵身上没钱,见微知著,可知这部湘军不容小觑。
收队回营吧,准备明日攻破渌埠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