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献计筹饷(2/2)
既要发宝钞,大钱就该有所优化,不妨增加含铜量,以增加信用。”
所谓“大钱”
,是咸丰年间所铸造的劣质铜铁货币。
咸丰即位之初,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清朝用于铸铜钱的铜铅材料不足,军费开支高涨,便动起了铸造大钱的主意。
譬如铜大钱,规定每枚等于制钱一千文,实际上含铜量只相当于三十八文制钱。
这样一来,朝廷每铸一枚铜大钱,可以使户部增加铸钱收入八百八十六文。
大钱形同掠夺,饱受诟病,信用极差。
譬如在福建省城福州,铁钱一百文只当铜钱十文。
文庆献计受到咸丰的赞许,颇感欣慰,说道:“皇上圣明。
户部既决定发宝钞,就当改善大钱,停铸大面值的大钱,增加大钱里的含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