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期准备(2/3)
杜聿明作为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成员。
赴缅甸、印度、马來西亚作了为期一百天的军事考察。
考察结束后。
他进行了冷静的分析。
然后。
通宵达旦地在长达三十万言的“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
上。
执笔写下与余飚所说相似的结论。
当然。
杜聿明只是提出了应应集结主力在缅甸边境预先构筑阵地采取决战防御。
后面的大发挥是杜聿明所沒有想到的。
未料胜。
先料败。
听起來有些悲观。
但如果对于真正的、称职的军事指挥官來说。
就是预留后路。
谨慎从事而已。
下令冲锋。
原本是步兵打仗的口头禅:紧要关头人敢于下命令撤退。
才是指挥官的真功夫。
“振生兄不愧是余萍先生的知交。
看來已经得到了余先生的真传啊。”
一个军官上前笑着说道。
后面还跟着一个戴眼镜的军官。
余飚愣了一下。
说实话。
他是刚刚赶到。
还未和同僚们熟习。
“这位是第200师师长戴兄。
这位是新22师师长廖兄。”
余韶见兄弟发愣。
赶忙介绍道。
戴安澜。
廖耀湘。
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啊。
余飚赶紧与这两位抗日名将握手寒喧。
太值了。
这趟來得太值了。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廖耀湘戴着眼镜。
说话也慢条斯理。
“那个丛林生存手册我也读过了。
只是那些蜘蛛、蚂蚁、蟋蟀、螳螂蚯蚓……实在是难以下咽。
难以下咽。”
“只是以防万一。
要是补给充足。
谁吃那玩艺儿。”
余飚笑道。
“振生兄曾经创造单面战壕歼灭日军的战例。
可这具体的。
我还真不大清楚。”
戴安澜说道。
“其实很简单。
是报界给夸大了。”
余飚连比划带说将单面战壕讲述了一遍。
“有意思。
有意思。”
廖耀湘推了推眼镜。
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方能用。
日军占领却无从施展。
真是巧妙的构思。”
“说到底。
还是在敌后战斗频繁。
对敌战斗经验丰富。”
戴安澜点头道:“我们都是大兵团作战。
忽略了很多小巧的战术。
增加了士兵的伤亡。
真是惭愧。”
“看來今天是沒什么事情了。”
余韶瞅瞅周围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笑着提议道:“咱们找个地方喝几杯。
好好聊聊。”
“我來作东。”
余飚笑着说道:“我比你们先到。
稍微熟悉一点云南的美食。”
戴安澜和廖耀湘相视一笑。
一方面他们对余飚所说很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更熟悉杜聿明的脾气禀性。
知道余飚今天博了个头彩。
肯定得到了杜聿明的青睐。
和余飚交往有利无害。
正如他们所料。
杜聿明是真的被余飚的构想所打动了。
这比他所做出的《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更加详尽。
更加稳妥。
他一边重新完善中英缅共同防御计划草案。
一边任命余飚为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