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章 在重庆(2/2)

对英国人的自私和短浅。

我国应有充分之准备。

如果英国人早有联合对敌之心。

就该早携起手來。

尽早将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南半岛。

然而在此之前。

英国在这方面做得极不光彩。

早在1940年夏天。

英国置中国利益于不顾。

对日本实行“绥靖”

政策。

同日本签订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的协定。

幻想保全它在远东殖民地的大后方。

却不料。

当年九月。

日本即侵入越南。

并迫使泰国与其签订友好条约。

这直接威胁到马來亚、新加坡、缅甸等英国殖民地。

如今签约。

多是出于权宜之计。

预防万一之变。

一旦战事起來。

英国人当不会为缅甸而奋力而战。

弃缅保印当属必然。

而日本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

已经后顾无忧。

南下之势已然箭在弦上。

我国出海通路已经全被封锁。

日军介时必会倾力切断滇缅公路。

以迫我国屈服。

凡此种种。

皆要我国政府提前准备。

未雨绸缪。

一。

入缅军队应提前布署。

在滇西进行针对性的丛林战训练;二。

在滇西缅境附近修筑坚固之防御工事。

确保大西南之安全。

并可为我军入缅作战之牢固根基;三。

军事考察团应尽快出发。

细致考察。

然后回国制定出行动计划;四。

情报部门应提前行动。

调查分析缅境内的各种政治势力。

可秘密联络当地华侨。

查探缅地地形气候特点;五。

所制定之作战行动计划应立足于我军独立作战。

切不可太顾及英国人的利益。

否则束手束脚。

难免失误。

夺取战争的胜利固然非常非常重要。

而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则是最重要前提。

即便入缅作战也应考虑到中国军队的力量的安全。

以免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不利的条件、错误的指挥下蒙受重大损失…… 余飚写完后。

又仔细看了一遍。

方才郑重装进了一个信封。

又在信封外面写上了几个字。

余飚知道那篇化名为余萍的评论惹了很大的麻烦。

但他实在不能容忍无能的指挥官仅靠抗日的狂热和士兵勇敢的胸膛去阻挡日军的钢铁进攻。

在他认为。

那就是犯罪。

虽然余萍是谁。

他早就有了预防措施。

根据地内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内情。

为了这篇长长的评论。

他在将官训练班中还是感受到了别人的冷落。

或许是因为他的草莽出身。

那些科班出身、自视甚高的国军军官瞧不起他。

也或许真把他当成了替罪羊。

而冷眼相视。

但是。

他却不后悔。

至少这篇评论被拿到了课堂上进行了辩论和探讨。

大家僵化的脑袋开了些窍。

这对他來说。

就是莫大的安慰。

他真的沒想到。

在陆军大学等军事学校进修学习过的这些高、中级军官多数都不知新式战法为何物。

还在津津有味的研读已经发了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关集团性的进攻战和坚固性的阵地战。

陆军大学教育长杨杰还在向学员吹嘘着他在中原大战中巧用奇兵大迂回。

一举击败晋军于大汶口而导致反蒋联军大败的光辉战例。

触目惊心啊。

英勇的中国士兵在这些军官低能呆板的指挥下。

多付出了多大的牺牲。

老百姓因此而受到了多大的损失。

但愿自己所做的一切。

能让历史上的远征军将士能更多一些踏上故土。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