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章 在重庆(1/2)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古称江州。

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抗战后。

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后。

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现在已经是1941年四月份。

由深处敌后的根据地返回重庆参加将官训练班的余飚已经在这里呆了快一个月了。

窗外。

沉沉的夜色裹着沉沉的雾气。

身下的硬竹床即使铺着棉垫也感到生硬而冰冷。

他來得很低调。

沒有前呼后拥的卫队。

只有二十名亲卫。

到这里在他的计划中只是个过渡。

虽然蒋介石曾抽空接见了他。

但那不过寥寥几分钟的时间。

注定不会谈什么实质的东西。

只是官场上最常见的慰勉和授勋。

沒有丝毫的营养。

然后他便进了将官训练班。

过起了无聊的生活。

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老爹赶到了这里。

见着小孙孙。

乐得合不拢嘴。

母凭子贵。

李如萍又很优秀。

这对老人來说。

确实是一件舒心快乐的事情。

余飚的大哥军旅繁忙。

虽娶了亲。

但一直沒有孩子。

老二在外国留学。

來信说找了一个红头发、绿眼睛的洋妞。

这一直让老头子耿耿于怀。

只有这个傻儿子。

是越看越出息。

当上了将军还是小事。

娶了个知书答礼又贤惠的媳妇儿。

还抱回來一个大胖孙子。

这才是老余家最大的喜事。

余飚此次回來。

也不是两手空空。

打下县城狠狠刮了那些准汉奸一把。

虽然他再三推辞。

可从县府的郑淑香。

到林存忠和吴新民。

还是拿出了一部分金银细软为他送行。

在重庆买房子定居。

他沒这个爱好。

再说。

老爹在大哥的帮助下。

在他的提醒下。

在昆明住得好好的。

于是。

他把钱都交给了李如萍。

只留下些零花的。

便让老爹和李如萍抱着孩子暂到昆明居住。

如今团聚的机会要來了。

历史还是沒出他的意料。

1941年1月。

英国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陆军武官。

开始和中国酝酿建立中英军事同盟。

当时。

双方组成“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



提出了中、英、缅甸共同防御计划草案。

余飚披衣而起。

拧亮了台灯。

在灯下奋笔疾书起來。

“英国大多数人对现在局势的看法与中国大有出入。

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日寇要截断滇缅公路的话。

必然从中缅或中老(老挝)边境下手。

而不会经过缅甸。

因此。

英国会高傲地坚持。

让中国军队在中老、中缅边境布防。

而不会允许中国军队尽早入缅布防。

特别是作为殖民者。

英国人很可能宁愿让日军侵缅。

也不想为守住缅甸而欠中国的情份。

他们怕中国军队会赖在缅甸不走。

从而将影响再次施加于昔日的藩属国缅甸。

而滇缅公路。

对于是我国实乃“生命线”

一般重要。

如失去。

则抗日局面将更趋困苦。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