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复杂的斗争(1/2)

余飚沉思了半晌。

突然问道:“马共呢。

你认为他们的影响力在南洋有多大。”

“影响不大。

并且深受英殖民当局的仇视。”

张宗光愣了一下。

摇头回答道:“为此。

英殖民当局还专门成立了政治部來对付马共。”

从1927年底到1928年初。

随着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的相继失败。

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的追捕。

大批中**员不得不转移到时为英属殖民地的南洋(即今天的马來西亚、新加坡一带)。

在这里他们与组织上重新取得了联系。

建立了中共南洋临时党支部。

后改名为中共南洋临时工作委员会。

简称中共南洋临委。

为团结当地各族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中共南洋临委后又改名为南洋GCD临时委员会。

1930年4月30日在现马來西亚森美兰州瓜拉庇劳附近的一个橡胶园里。

马來亚GCD正式宣布成立。

胡志明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分出席了马共的成立大会。

马共成立之后就迅速渗透到个矿山、橡胶园。

大力领导工人活动。

开展反帝反殖运动。

因此深受英殖民主义者的仇视。

为此。

英殖民当局在1933年成立政治部以对付马共。

在1931-1935期间。

仅新加坡一地。

英警总共对马共采取了四百三十二次次突袭行动。

拘留了二百二十六名被嫌疑为马共成员者。

这些被拘留者由于大部分都是中国籍。

过后多数被遣送回中国。

余飚问起马共当然是有原因的。

这个作为曾与中共关系最为紧密的GCD。

坚持了四十多年森林游击战、创下世界最长久森林游击战争记录后。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才终于结束了她的生命。

永远的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而且马共现在势力薄弱。

屡遭英殖民当局打击。

生存空间日渐恶劣。

他们之所以能发展壮大。

完全是国际政治局势起了根本的变化。

1941年12月8日。

日军在泰国及马來亚登陆。

超过10万英军。

在3万日军的进攻下。

竟然在未经大规模的抵抗和战斗的情况下。

节节败退。

并在九个星期之后。

即1942年2月15日向日军投降。

而此时。

由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早已全面爆发。

大部分由华人组成的马共随即组织了马來亚人民抗日军展开了抗日游击斗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马共游击队的大部分武器。

竟然是从英军在战败逃亡时。

所遗弃的武器中拾來的。

游击队活动迅速蔓延到马來亚各地。

在日本统治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内。

虽然马共中央屡遭破坏。

大批高级干部被捕遇害。

但仍然迅速发展起來。

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时。

马來亚人民抗日军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上万人的队伍。

在马來亚四分之三的地区建立了人民政权。

当然。

这对余飚來说是历史。

也是预测。

他正一步步的慢慢在努力改变着不久要发生的这一切。

因为这一切都是悲剧。

马共是注定要失败的。

南洋华人会被再次踩在脚下。

这不仅仅因为马共的总书记是英、法、日的三重间谍。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痛失好局。

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分裂。

更重要的是因为马共从头到尾都只是一颗棋子。

要知道。

马共在1945。。

1948之间是以合法政党的身份存在的。

在抗日战争中。

马共同英国当局还是联盟关系。

战后。

马共很多领导人都在战后获得了英殖当局的荣誉勋章。

只不过当马共失去了利用价值之后就迅速被英国佬一脚踢开。

并作为叛逆而进行剿灭。

而基于马共的固有认识。

这种结局将无法避免。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