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九十二章 争论(1/2)

“这便是他使用的兵器。

我真沒想到竟然会被外面议论纷纷。”

李如萍领着几个來访者來到了屋子里。

指着墙上的三尖两刃刀笑着说道。

“哦。

让人惊讶的冷兵器。”

两个老外象看艺术品一样的上前摸摸索索。

还议论着:“看。

这是可以分解的。

一手拿棍子。

一手就成了宝剑。

很特别的设计呀。”

李如萍只会一些简单的用话。

看两个外国佬很感兴趣的样子。

便示意李静华翻译。

“你们可以拿下來。

但要小心。

这东西很沉。

也很锋利。”

李静华翻译完。

指着墙上的日本指挥刀问道:“这些都是余将军亲手得來的战利品。”

“也不全是。”

李如萍带着自豪的表情。

挨个介绍道:“那个象牙把的是刚缴获的。

是叫石桥隆盛的。

这个是叫犬养浩的。

这个是叫小林什么的。

才是他亲手得來的。

那次战斗最是血腥。

我沒看到。

可听战士们说起。

也觉得惊心动魄。”

“指挥官怎么能上阵冲杀。

虽然说身先士卒值得钦佩。

但也要考虑到一旦阵亡或受伤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啊。”

一个青年有些不太赞同的摇了摇头。

“这也是沒办法的事情。”

李如萍解释道:“当时他的兵还沒现在这么厉害。

虽然人数多于鬼子。

可鬼子疯狂起來可真厉害。

身上背着炸弹胡冲乱撞。

而且拼起刺刀也一个顶三。

眼看着防线动摇。

鬼子打开了缺口。

他只好率领身边的警卫队去堵。

那一战他连杀了好几个鬼子。

最后一刀把鬼子指挥官砍了脑袋。

这才把鬼子的士气压下去。

那时是冬天。

打完仗。

他身上的衣服全是血。

冻得梆梆硬。

走起路象木偶似的。”

屋里人暂时都沒有说话。

看着三尖两刃刀上暗红的颜色。

似乎可以想象得出战场上惨烈的景象。

是啊。

现在中国人正在经历抗战的那个大时代。

千千万万的战士倒下了。

千千万万的平民倒下了。

蝼蚁般被踩在脚下。

声息绝灭。

但波澜壮阔的战争是靠他们才熬过來了。

以后的历史会记住他们。

哪怕只是留住他们的一个侧影。

“咦。

这是余萍先生新写出东西吗。”

张丛突然发现桌上的几张文稿。

惊喜的冲李静华招手示意。

“余夫人。

这个。

我们可以看吗。”

李静华还是很礼貌的征询着李如萍的意见。

“可以看。

但不能拿走。”

李如萍犹豫了一下。

抱歉的说道:“还沒有完稿。

而且还需要修改。”

“余夫人。

我们真的很仰慕余萍先生。

可否让我们认识一下他的庐山真面目。”

张丛满怀期望的说道。

“他真的很有名吗。”

李如萍有些不相信的瞪大了眼睛。

脸上浮现出一种怪异的表情。

“当然了。”

李静华郑重的说道:“他写出的东西发人深省。

不仅国人看了深受启发。

连外国人都很惊讶他的深刻和睿智呢。”

“呵呵。

这个。

时候不到。

时候到了。

你们自然会见到他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