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7章 古德科夫谋杀案(2/2)

随着开局哨声鸣响,电脑先下第一手,古德科夫看也不看,伸手去抓他的棋子一声惨叫惊呆了场上观众,人们看到古德科夫重重地倒在金属棋盘上,身上冒出缕缕青烟。

赛场一片混乱,工作人员立即切断电源。

等到医生赶到时,这位前全苏冠军早已毙命身亡。

刑警在电脑专家的配合下反复检查机器,证明这部超级电脑本身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短路故障。

经过取证落实后,前苏联警方对电脑提出指控,罪名是“蓄意谋杀”



警方认定,这部杀人电脑在输棋后恼羞成怒,自行改变了程序,向棋盘释放强大的电流,故意击杀了对手。

法院接受了指控,初步决定于第二年春,将电脑作为罪犯押上法庭,破天荒地开庭审理人类历史中首例“电脑谋杀”

案。

据说,前苏联专家沙尼柯夫等人认为:“机器已具备了人的智能,在屡次败北的形势下,难免会产生报复性谋杀念头。”

而美国和日本的电脑专家却一致反对这种说法。

他们为电脑辩解说:即使电脑有了人的情感,它也不会莫名其妙蠢到会去杀人!

只要是稍有头脑的人,谁都知道,在赛场上把对手杀死,裁判绝不会判杀人者获胜。

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却是真实发生了的,古德科夫确实触电而亡 这个报道一出现,很快被各大新闻网站和论坛转载,“古德科夫谋杀案”

再结合这次“深蓝”

赢棋事件,很快,智能电脑威胁论占了上风。

后来,有人发现,这件案子实际上已经结案了,杀人凶手虽然确实是下棋的机器人,但并不是其主观意愿。

而是外来的电磁波,即有害的“电子雾”

,是它干扰了电脑程序,从而造成机器动作失误。

有人指出,早在1981年,日本就发生过一例因电磁波干扰,使机器人突然动作起来,误杀操作工人的案件。

因此,所谓“古德科夫谋杀案”

是一个冤案,人们总算是松了口气。

当然,技术人员自然不会这么轻易相信这样的事情,他们都知道,要出现真正的智能并不是一件这么容易的事情。

真正担心的只是那些外行罢了,他们并不懂具体的技术内幕,连计算机技术他们都感到很神秘,更别说“人工智能”

了。

许毅是怀着看热闹的心态看大家的争论的,要是让他选择,他肯定会选择让人工智能出现,没有什么特别原因,他相信,只要是技术人员就一定会这么选择。

令许毅感兴趣的是,深蓝的主要设计者,“深蓝之父”

是中国人,出生于台湾省。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