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古德科夫谋杀案(1/2)
第137章 古德科夫谋杀案 人在充实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1997年的夏天已经到来,再过几天,他就要离开三江市去北京。
许毅和苏兰的准备也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跟亲朋好友打个招呼,然后办理留美签证。
五月份,发生了几件值得纪念的大事。
五月七日,intel公司发布了pentium2处理器。
这款芯片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英特尔自推出“奔腾”
以来最重要的新品。
奔腾2成功地实现了0.
25微米新工艺,它内置多媒体(mmx)功能,并采用了双重独立总线结构。
mmx技术是intel最新发明的一项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技术,它的英文全称可以翻译“多媒体扩展指令集”
。
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奔腾 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为cpu增加了57条mmx指令,除了指令集中增加mmx指令外,还将cpu芯片内的l1缓存由原来的16kb增加到32kb,因此mmx cpu比普通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
mmx技术不但是一个创新,而且还开创了cpu开发的新纪元,后来的sse,3dnowww.
piaotian.
comtel和amd两个巨头在cpu的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
在一个月前,也就是四月六日,amd公司抢在intel的“奔腾二代”
发布之前发布了自己的k6处理器,这款处理器的性能和intel的“奔二”
有着相似的性能,所以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一级缓存提高到了64kb,比intel的mmx足足多了一倍,因此它的商业性能甚至还优于奔腾 mmx,但由于缺少了多媒体扩展指令集这道杀手锏,k6在包括游戏在内的多媒体性能要逊于奔腾 mmx。
“奔二”
的发布之后,许毅知道cpu的diy超频时代即将到来。
“奔二”
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处理器,但它却很短命。
后来,intel生产工艺有了巨大进步,发布了一款面向低端,使用和pentium2相近核心的“赛扬处理器”
。
“赛扬”
在性能上竟然直逼同频率的pentium2,“赛扬300”
a就是那个时代的神话。
intel这种失误的市场策略,直接导致了pentium2的短命。
赛扬300a,是一个让人闻之动容的产品,是intel的经典之作。
正是赛扬300a陪伴了许毅度过了他的学生时代。
赛扬300a的经典,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超频,还在于赛扬300a的超频性几乎造就了一条专门为它而生的产业链!
主板、转接卡很多产品就为了赛扬300a而生。
它出现之后,报纸杂志网络媒体都在讨论这款celeron300a的超频方式、技巧、配合主板、内存等等,也意味着diy的超频时代正式到临!
五月十一日,发生了一件人工智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由ibm 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深蓝”
战胜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洛夫。
新华社的报道是这样的:1997年5月11日,星期一,早晨4时50分,一台名叫“深蓝”
的超级电脑将棋盘上的一个兵走到c4的位置时,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棋手不得不沮丧地承认自己输了。
世纪末的一场人机大战终于以计算机的微弱优势取胜。
新闻中所说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棋手”
指的是前苏联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洛夫,而“深蓝”
(deepblue)却是ibm公司研制的超级电脑,学名“as/6000 sp大规模多用途并行处理机”
。
卡斯帕洛夫国际象棋大师败了,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新闻,而其对手竟然是一台电脑!
顿时,这件事成为万众关注的最热门的新闻,仅在因特网上就有2700万人,络绎不绝地前往有关站点探究。
新闻媒体以挑衅性的标题不断地发问: “深蓝”
战胜是一个人,还是整个人类?
连棋王都认了输,下一次人类还将输掉什么?
智慧输掉了,人类还剩些什么?
人工智能领域一向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领域,大家希望人工智能能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还担心这些神秘的东西会产生超越人类的智慧。
一直以来,有不少小说和电影中出现了这样的“物种”
,有邪恶的,也有正义的。
绝大多数人的立场是,尽管出现正义的“智能电脑”
是非常诱人的,但也不能冒这个险,因为并没有把握“邪恶”
并不会出现。
“深蓝”
战胜了卡斯帕罗夫,这件事实在太具有代表性了,很多人为此忧心忡忡,认为如果让机器具备了人类最引以为自豪的“思想”
,那么,有了思想的机器将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危机。
当然,事情还并没有这么糟糕。
实际上,现在的“深蓝”
的智能程度并不高。
这台被誉为“像人一样的机器”
的“深蓝”
电脑,“体重”
1.
4吨,“身高”
208厘米,绿色的底座上立着两个黑色大柜子,共装有32个微处理器cpu,每个 cpu上又有16个协处理器,实际共装备了32×16=512个微处理器。
32个cpu都各自配置着256 mb的内存,储存容量达到32×256=8192 mb。
“深蓝”
的下棋软件程序大约有2万行之多,它的“思考”
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亿个棋步。
在下棋的时候,“深蓝”
高速预测当前棋局的每一种可能的下法,平均可向前预测10~12步,最多一次预测达70棋步。
在它的数据库里,储存着100多年来优秀棋手对弈的200多万个棋局,具有非常强大的棋力优势。
由于“深蓝”
没有诸如心理因素方面的担忧,也不会“在意”
周围环境的干扰,在这点上它是有很大优势的,另外,参与“深蓝”
设计的人员当中,有几个是国际象棋方面的高手,他们非常清楚卡斯帕罗夫的棋风,还专门针对这个设计了响应的对策,再加上“深蓝”
那庞大的数据库,卡斯帕罗夫的落败也是可以理解的。
正当大家对这件事争论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网络上开始迅速流传一个曾经真实发生的诡异“电脑谋杀”
案,再次把大家吓了一大跳。
报道是这样的 1989年前苏联著名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
古德科夫于莫斯科挑战一台巨型电脑,比赛在一副漂亮的金属棋盘上进行。
几经争夺,古德科夫逐渐适应了电脑的棋路,直杀得电脑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双方整整鏖战了6天,记分牌上显示出3:0,人类大师连胜三局。
裁判示意增赛一局,给电脑一个挽回“面子”
的机会。
古德科夫春风得意,频频挥手向观众致意。
电脑的指示灯不停闪动,似乎十分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