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阿胜已经死了你挑的嘛父皇!(1/2)
第293章 阿胜已经死了,你挑的嘛父皇!
“儿臣认为,宗正所言,也不无道理。”
并没有让天子启等待太久,刘胜便明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随后,更是在公卿百官的目光注视下,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这两个兄弟的态度,或者应该说是‘看法’。
“皇十子彘,是儿臣的弟弟当中,唯一一位已经获封为王的;”
“按照太祖高皇帝,在诸侯就藩一事上定下的规矩:皇子年满六岁,就应当封王就藩。”
“早些年,儿臣和兄长们,因为关东不安定而迟迟没有封王就藩——这已经是特例;”
“而现如今,公子彘已获封为胶西王,虽尚未年满六岁,也已五岁有余。”
“所以,儿臣认为:既然封了王,那就应该就藩,而不是顶着宗亲诸侯的身份,却仍住在皇宫之中、被母亲抱在怀里。”
“即便父皇不舍,也最多只能再多留一年。”
“等到了明年,齿满六岁的胶西王,就必须离京就藩了······”
“但七哥本就比儿臣稍年长,连儿臣的弟弟胶西王,都已经到了就藩的时候,儿臣的哥哥,自然也就没有不获封、不就藩的道理了。”
“——朕不觉得不妥,但需要和太后商量一番。”
“有儿臣在身边日夜教诲,胶西王就藩之后,也当会成为一个恭王、贤王。”
“儿臣的职责,是在父皇尚还年壮、尚还力强时,以最短的时间,学会独自面对难题,并亲自做出决断。”
“因为对于雏鹰而言,不会飞,就意味着不会猎取食物,意味着无法生存。”
“还是兄长?”
“留七哥在长安、在儿臣身边辅佐,是儿臣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恩情。”
“太子,同公子彘不和?”
“——当年的吴王太子,难道不是先帝的血脉族亲吗?”
···
“那老七呢?”
“但今天,既然说起七哥,那儿臣即便是心有不愿,也不得不说。”
又是不假思索的应答声,终于让殿内众人意识到了反常;
但天子启的反应,却和殿内众人大有不同。
“现如今,我兄弟十人当中,除儿臣、十弟,便只剩下七哥尚未封王。”
“——毕竟再怎么说,也是儿臣仅有的已经获封为王,又很快就要就藩离京的弟弟;”
“二来,儿臣虽不是什么德行崇高的人,但也终归是胶西王的嫡长兄。”
“现如今,殿下也仍还没到加冠的年纪,身边,总还是需要有手足帮衬的?”
“朕意:三日之后,召匈奴正、副使,于宣室陛见。”
——刘胜,放下了所有的顾虑。
“——正如方才,儿臣再三提及的那句话:我刘氏,受天下人之供养,便应当肩负起各自的责任。”
“或许······”
“封了王,就理应就藩。”
又一番有理有据,任旁人挑不出丝毫不妥的话语,只引得殿内众人愈发感到惊诧;
分明能感觉到刘胜满满的敌意,却又说不出刘胜这番话语、提议,究竟能对胶西王刘彘,形成怎样的不利。
“明岁~”
···
“现在,胶西王年仅五岁,距离必须就藩的六岁,还有一年多时间。”
“——毕竟殿下最近,要忙的事也不少?”
···
···
······
似是若无旁人,又好似刻意说给某人听般,对左右接连发出两道指令,天子启便皱着眉、绷着脸,将双手背负于身后,大踏步朝后殿方向走去。
唯独天子启;
唯独端坐于御榻之上,居高临下俯视着刘胜的天子启,从刘胜那好似古井无波的目光中,看透了一切······
淡然一语,惹得几位老臣面色更急一分,刘胜却是自顾自回过身去,再度看向上首御榻的天子启。
“至于就国之前,要胶西王搬去太子宫的事,太子亲自去找太后禀奏吧。”
“——胶西王得封而未就藩,是因为年幼;”
“——朕以为,言之有理。”
“——是啊是啊~”
“但儿臣刚才说过:我刘氏,受天下人供养,便有肩负天下的责任。”
听闻身后,传来几位千石左右的老臣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声,刘胜只含笑回过身,对这几位还没反应过来的老者稍一拱手。
·
“宗正认为,胶西王应当就藩、皇七子应该封王。”
“——已经死去了刘戊、刘濞,又何尝不是我刘氏宗亲?”
看似迟疑不定,实则却不假思索的道出这番话,刘胜便又是对天子启一拱手,仍是仅后退一步,却并未退回座位。
“太子,伴朕左右。”
“历代终是皆如此,小十,也必须如此······”
“如父皇的职责,是代天牧民,君临天下;”
“各位兄长、弟弟们,则需要封王就藩,为我刘氏掌控地方、卫戍边墙。”
···
“宦者令亲去绮兰殿,接胶西王出宫,送去太子宫。”
“如果到了那时,儿臣还要兄长帮忙做筹谋、做决断,那坐上皇位的,究竟是谁呢?”
“——没听说过啊?”
“这······”
“亲弟弟、血亲手足,也要这样做吗?”
“——退朝之后,奉常可以直接去找太后。”
不知是因为刘胜‘将来父皇百年’的话语而感到恼怒,还是为刘胜今日的表现,而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在一阵漫长的沉寂之后,天子启,终只瓮声瓮气的低语道:“太子,就说到这里吧。”
“再去禀奏一声:今日午时,朕欲朝长乐,以面太后。”
这个答案,让天子启莫名有些愧疚;
同时,却也感到无比满意······
“皇七子-公子彭祖,是儿臣的庶兄,在我兄弟众人中,排行老七。”
“——许是太子言辞不恭,触怒了陛下?”
“即便是有可能摔死,也必须如此。”
“如果真的这么做,那儿臣又何来颜面,做这太子储君呢?”
“若有朝一日,父皇追随太祖高皇帝、先太宗孝文皇帝而去,儿臣身父丧而继大位,难道还要继续由兄长帮衬吗?”
“老七封王就藩的事,太子怎么看?”
“皇七子暂不封王就藩,是陛下、太后册立太子储君时,念及殿下年幼,想要留一个手足兄弟在殿下身旁辅佐,才做下的安排。”
“倒也是······”
“若太后答允,朕,自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历代先皇皆如是,父皇,也应当如此;”
“——前些时日,临江王身陷中尉大佬,太子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亲自前去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