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288章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2/2)

也是直到这时,卫绾才终于回过神:至少在这一刻、在这里,太子刘胜,是卫绾这个太子太傅的学生······

“这两件事,殿下早有耳闻;”

“也就是在这封‘吊唁太祖高皇帝’的国书当中,挛鞮冒顿,对吕太后屡有不敬······”

“如果换做是殿下,是会同样如此,还是另有举措?”

卫绾此言一出,殿内众人也终是次序从悲愤、哀沉的情绪中缓过神,又各自反应过来:现在,太子太傅卫绾,正在给太子上课。

而在刘胜这样一个请求之后,卫绾总是再不愿、再不敢提及,也只得五味陈杂的抬起头,又悠悠发出一声长叹······

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

如是想着,刘胜便也随即稍整面容,尽量摆出一副学生该有的恭敬神容,对卫绾稍一拱手。

“我听说在草原,若兄弟死去,留下的遗孀,是可以由其亲人,如父、子、兄弟娶回家的。”

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

“——而陈平、季布等人在内者,则都认为当时的情况,若贸然和匈奴人开战,实在是胜负两可;”

待刘彭祖也终于反应过来,下意识抬起手,将面上泪痕大咧咧抹去,刘胜那从未曾有过的阴冷嗓音,才终于在殿室内响起。

(原文: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

“这场决战,是一定要打,也必须要赢的!!!”

这阵极致压抑的寂静,足足维持了有一炷香的功夫。

多年以前,我和贵主太祖皇帝,曾因为一些误会,而在平城发生了一些冲突。

更多的,是一种类似悲愤、羞愤,亦或是哀痛的情绪,让那封匈奴国书的最后一句话,死死卡在了卫绾的嘴边,却迟迟无法说出。

“毕竟十五六岁的年纪,再搞填鸭式教育,也起不到什么效果了······”

“既然太傅不齿提及,那就由我来说吧。”

“如果殿下也会和太祖高皇帝、吕太后一样,那请殿下说明:为什么这么做?”

“恐怕是冒顿单于听别人说错了,才认为我这样的老妇,还能够成为单于的阏氏吧······”

“这两件事,换做是我,恐怕也只能这么做。”

至于今天,卫绾也按同样的模式,开始了自己给刘胜上的第一堂课······

“想来老头子,也是和卫绾打过招呼了?”

“想来,太傅将这些我已经知道的事,给我再讲一遍,并非是为了让我牢记这件事。”

对于卫绾这一番提问,刘胜倒是颇有些习以为常。

“挛鞮冒顿在国书中说:太祖高皇帝驾崩,让我感到十分悲痛;

太后失去了丈夫,又要帮着年幼的儿子治理国家,更是让我感到担心不已。

“所以,太傅想要借这两件事,教会我什么道理呢?”

···

“呃,具体而言:对于太祖高皇帝、吕太后的举措,殿下是什么看法?”

“尤其当时,因太祖高皇帝下令铸汉半两,而充斥天下的三铢荚钱,已经将天下祸害的饿殍遍野,粮价高达八千钱一石。”

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说到最后,即便是已经壮起了胆,又得到了刘胜‘随便说’的许可,卫绾,也已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继续说下去了。

“我这样的老妇人,是不值得让单于降低自己的身份的;”

听着刘胜那仍有些稚嫩,此刻却冰冷到令人寒颤连连的嗓音,卫绾只下意识咽了口唾沫;

“收到那封国书之后,吕太后召集朝中百官,以商议对策。”

现在,贵主太祖皇帝驾崩,新的皇帝又实在年幼,太后更是女身掌政,恐怕很难肩负起这样的重担。

···

“再三思虑之后,吕太后力排众议,给挛鞮冒顿送去了回书。”

“我作为一个男人,则可以将长城南北都一并治理,天下再也不会有以长城为界的隔阂,更不会有发生在长城附近的战争。”

有不齿,也不全是不齿。

“只是单于的建议,实在是于我汉家的人伦不合。”

“此仇不报,我刘氏子弟,尽不为人!!!”

“故此战,非万事俱备而不能兴、非必胜不败而不能起;”

“至少如今,我汉家,还没有和匈奴人决战,并确保必胜的强大力量。”

···

“没到时候;”

“还没到时候······”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