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羽翼是要自己纺的(1/2)
陪祖母又聊了一会儿,再同母亲贾皇后、老爹天子启,以及曾经的嫡母薄夫人,陪老太太用过一顿饭,刘胜便在天子启的眼神示意下,轻手轻脚走出了殿门。
——今日,是老太太找来天子启、贾皇后,还有刘胜这一家子人,到身边陪自己聊聊天、说说话。
所以在饭后,窦太后的注意力,便全然灌注到了已经搬进椒房,却至今还没完全适应身份的贾皇后身上。
老太太忙着教儿媳如何做皇后,贾皇后忙着取经,薄夫人也在一旁陪同;
妇人们说着自己的话,父子二人的离去,也并没有引得三人注意。
只是在走出殿门,沿长阶踏下长信殿外的长街之后,天子启本无喜无悲的面庞之上,便悄然涌上些许阴郁······
“皇祖母方才的话······”
“父皇觉得不妥?”
小跑着跟上前,又在天子启侧后方适时减缓速度,漫步跟随着天子启的步伐,朝着殿内某个不知名的方向走去;
轻声发出一问,却只引得天子启面无表情的微一摇头,沉默许久,又悠悠发出一声短叹。
“母后说的,都是对的。”
“黄老学,确实是诸子百家学说中,最好的治国之学。”
“就像当年,先太宗皇帝从代国来到长安时,掌握朝权的,便是陈平、周勃等拥立先帝的老臣。”
“——若真敢动这年头,朕再‘依法惩治’,母后当也没话说了。”
“——出不了岔子就是了。”
便说天子启,足有八尺高的伟岸丈夫,无论是面容五官,还是身上特有的贵族气质,都令人难掩嫉羡之情。
“哈?”
“——嗯······”
“换而言之:儒家得势,于我汉家而言,等同于亡国不远······”
“其余诸学,如农家、阴阳家、纵横家之类,大都是专精一事。”
“可以用,但不能只用其中一学治国。”
“无论如何,卫尉的任免,都应该由父皇独自考虑、决定。”
“话是这么说······”
“——毕竟袁盎这样的人······”
“这里面的学问,你自己,要多琢磨琢磨······”
“如今,朝中公卿大臣,更是朕一手任命的心腹、肱骨。”
“——奉常窦彭祖,做的不错,再加上母后这边······”
“——就怕他不敢!”
“动了,又该换谁?”
“一个外人,却在皇祖母眼中举足轻重,实在是······”
父子二人一边向前走着,一边,也不忘如平日里那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起来。
“至于你,可以偏好,但不能专好。”
又一番所教,刘胜自又是连连点下头,表示自己明白;
片刻之后,又略带些试探般问道:“九卿诸司的调动,父皇难道不应该先布于朝堂,和公卿商议?”
“——郎中令周仁,也没动的必要。”
“咳咳,咳咳咳咳······”
“所以,儒家的学问,可以存在,却不能被用于治国······”
···
“刘舍做少府,能听父皇的话吗?”
刘胜话音刚落,便见天子启悠悠一声长叹,以一种莫名戏谑,又隐隐带有些许自嘲的口吻,为刘胜的提问做出了回答。
“父皇这话,就是在拿儿臣寻开心了······”
“时刻记住:儒家,就是豪强、贵族,为自己选定的学派。”
“所以法家,只可以用之于乱世,或将乱之世。”
···
“嗨;”
“——有对天下利好的方面,也有对天下不利的弊端。”
莫名其妙的一问,却引得刘胜心中警铃大震!
神情呆愕的僵在原地,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先后想到好几种回答方向,又将其次序否定,刘胜最终,也只得强笑着抬起头,对天子启尴尬的拱拱手。
“而豪强富户,是我汉家防之如川,恨不能赶尽杀绝的祸患根源。”
“而儒家的学问,大都是对个人德行的要求;”
···
“母后喜欢黄老,没什么不妥;”
“——这批人,未必就没有问题。”
“朕说朝议是走过场,并不是说你做了皇帝,也可以这样。”
“多琢磨琢磨·········”
“——让田叔做内史,不是你先提的?”
“倒也是······”
“——卫尉直不疑······”
“卫尉直不疑,你怎么看?”
“真要是让儿臣,说直不疑这个卫尉做的好不好,那实在是······”
“——就像黄老怠惰,需要辅以法家的严酷律法;”
“除了内史、太仆、少府、廷尉,其余诸司,也要调动吗?”
“——刘舍,是桃侯刘襄的儿子。”
“大多数时候,诸子百家之学,都是各有其利弊、长短。”
“内史用田叔,真的能行吗?”
“朕的羽翼,是先帝、已故薄太皇太后,以及母后和我,花费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一针一线网罗而出。”
堪堪停下脚步,又心有余悸的抬起头,却见天子启此刻已是回过身,满带着迟疑的目光,低头看向刘胜。
“为了将权力夺回,饶是先帝,也只能先后拜陈平、周勃,乃至灌婴等‘迎立功臣’为丞相。”
“而如今的太子宫中,由朕所指派,为你所调用的属臣,也都是少府奉诏选拔。”
“——怎么?”
“——墨家三分,各为:任侠、匠人、刺客死士;”
···
“廷尉呢?”
随后,天子启也不忘提醒刘胜:这种情况,也并非是常态。
“——典客、大行,也都不急着动。”
“而你的羽翼,也同样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网罗、编织。”
“不出意外的话,会和九卿调动的任命一同发出。”
···
“朕如今,敢说朝议只是走过场,是因为朕即皇帝位时,已经做了很多年的监国太子;”
“能不能找到合格的属臣、能不能任用这些自己找来的属臣,并将他们培养成自己的肱骨心腹,就全看你自己的了。”
“呃······”
“如果用于治国,就很容易会出现儒家的士子向天子建议:只要陛下修身养性,则天下必安云云。”
“不动,又是为什么?”
“除夏雀之外,太子宫的人,都送回少府去吧。”
“——嗯,明白就好。”
“儿臣明白。”
“在必要时,黄老学捍卫律法、维护安稳的决心,绝不亚于法家之士;”
“而匠人的学问,是无法用于治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