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效如桴鼓(1/2)
第241章 效如桴鼓 这首《药王赞》,自然是严子休从《天乐心传》中学会的。
爱学习的老马问:“严医生,我们能不能学习弹古琴?”
他是想着怎么把这样的好东西普及出去。
“可以是可以,不过我暂时没有宽裕的时间教大家入门啊。”
王晶晶自告奋勇地说:“严科长,我那位在大学教音乐的亲戚懂古琴。
要不请她教大家入门?
等大家的基础打好,然后你再点拨点拨?”
严子休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
那就有劳晶晶和你那位亲戚了。”
…… 下午,他和无忧商议了一下三入修仙界的行动策略,并对新升仙台的路线图做了一些改造。
…… 周六上午,严医生开始在应天中医院的例行坐诊。
没有一个患者不希望听到医生说“没事,不要怕”
。
“爸爸,妈妈,我觉得好多了。”
孩子用清亮的声音说道。
严子休把了把患者的脉,感觉脉象有水动之象,而且右脉涩滞。
他示意老马等人也把把脉,然后让梅医生用银针针刺中极穴。
“不好说。
外因再强大,也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冷莹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所以见效快。
如果元气虚损,或者被各种压抑性的药物给搞乱了,或者患者不信任、不配合,就要慢得多了。”
“严医生!
严医生!
快帮看看这个孩子吧。”
第三位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患者,看起来精神很差。
“是这样的。
孩子是前天开始发烧的。
我们先找了西医用西药退热,具体我们也不懂,大概是抗生素和清热解毒之类的。
可是孩子的高烧一直不退。
刚才都开始全身发抖,缩作一团了。
亲戚告诉说严医生水平很高,我们就赶紧来了。”
孩子的妈妈面带焦灼地说。
“严医生,那是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这么短平快地见效呢?”
老马问。
严子休把了一下她的脉,和声说道:“不用怕,你的脉只是气郁不舒,左边的寸脉有些低,没有大问题。
你怕不怕银针?”
“无形决定有形,本质决定现象。
从人体来说,无形的能量场,影响物质的分布和走向。
你帮她针刺身柱穴,让她压抑的气得到了疏通,生理也就随之变化了。”
严子休解释道。
第二位患者是位中年男士,陪他来的是他爱人。
她刚刚起身,外面急匆匆地进来一对夫妇模样的大人,其中的男士抱着一个十岁的男孩。
银针一下去,患者就觉得针感直达前阴,随即肚子鸣响,头上出汗,迷迷糊糊的头脑立见清醒。
他急忙把自己的变化说给大家听。
两分钟之后,梅医生就把十全大补丸取来了,马主任那边把开水也捯饬得温凉适中。
“这,这太神奇了吧?”
严子休给观摩的医生们都提前打了招呼,今天的诊疗以调气为主,让大家学习“气和身自安”
。
关玲脸一红:“严医生你咋知道的?
我确实每天吃速效感冒胶囊、清热解毒丸、扑热息痛等药。”
严医生的助手帮患者量了一下血压,145/90mmHg。
患者爱人介绍说:“我爱人叫师力,四十九岁。
有高血压症状十年了。
他平时好烦躁,近一年来连续两次出现高血压、晕厥。
两次都是在刚睡醒起来小便时发生的,当时感到心里难受,然后不过半分钟就昏倒了,晕厥时头上有汗。
最近一次晕厥后,测了血压是190/130mmHg。
服了降压药后,血压虽然下降到160/100mmHg,但他感到全身怕冷、糊涂健忘、下肢冰凉。”
其他排队的患者一听孩子发高烧,都纷纷同意让孩子先看病。
第一位患者是个三十多岁的短发女子,由其母亲陪同就诊。
孩子服下十全大补丸之后,发抖的现象立刻消失了。
一直在帮孩子把脉的医生惊喜地说:“脉象好转了!”
“不用慌,慢慢说。
其他患者请稍等一下。”
严子休镇定的话语,让那对夫妇的心情顿时安定了不少。
严子休一边把脉,一边观察孩子。
只见孩子神情疲惫:“这孩子的脉象小弱,尺肤不温,证属虚寒。
梅医生,麻烦你去药房取十全大补丸。
你去的话不用排队,就说是急症。
马主任,请倒一杯温水。”
梅医生应声而去,马主任等人赶紧去倒水。
严子休摸了摸她的脉:“脉象驳杂啊。
我感觉你身体里面有相反的力量在拉扯。
你是不是吃了太多的药了?”
“原来是这样啊!”
人们恍然大悟。
“那就麻烦梅医生给她针一下身柱穴。”
患者们排了三十多人。
观摩的医生有八个。
老马担任记录病历的助手,梅医生担任辅助治疗助手。
“不怕。”
听说问题不大,冷莹松了一口气。
关玲已经看到了严医生的前两个案例之神奇:“严医生,我相信你。”
旁边的患者和观摩的医生们无不称奇,这可真是立竿见影,效如桴鼓啊。
“我觉得下肢温热,周身轻松。”
多方权衡,只好让孩子多受几分钟罪。
他现在名气大,口碑好,所以伍院长给他换了一个大诊室。
一方面因为患者多,一方面是因为想观摩的医生多。
“谁说中医见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