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40章 药王树(1/2)

第240章 药王树 取象比类?

除了学过中医或了解过《易经》的人之外,在场的其他人都觉得有些陌生。

严子休解释道:“人们身体的运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逻辑式运算,一种是感应式运算。

逻辑式运算,就是从A大于B,B大于C,推导A大于C。

它的好处是精密深刻。

但生命不全是逻辑,世界也不是机械图景。

感应式运算——取象比类——才是主要部分。

“湿与艰难的心理对应,来自于生活体验。

穿湿衣服时,是不是很费事,很困难?

刚洗过澡,身上比较湿,穿干衣服也费事。

所以潜意识就把‘湿’和‘难’进行了关联。

“总之,心和身的互动,是以取象比类为主要方式的。”

老马有所领悟:“身体不听道理的,而情感一动身体就变化。

是不是因为身体和情感的运算都是形象化的,都是取象比类的?”

“没错。”

严子休肯定道,“比如血压低的人,心理定位是觉得自己啥都不行,自我的心理形象矮小。

此时只靠给自己讲道理,让自己自信,是不能让血压恢复正常的。

只有真正改变内在的自我形象,才能让生理发生改变,血压恢复正常。”

“取象比类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啊。”

伍院长喃喃地自语了一句。

他当初上中医学院的时候,对取象比类是学习过的,不过没有这么深的认识。

“是啊。

西方哲学瞧不上华夏哲学中的取象比类,觉得原始落后,把取象比类简单地归属于类比思维中。

有点不太识货。

而有些国人人云亦云,更是让人惋惜。”

老马感慨道,“比如音乐能直达人心,它就不是逻辑运算。

但谁能说音乐比逻辑思维层次低呢?”

大家讨论了一会取象比类之后,梅医生问道:“严老师,存留种子的休眠期会有多长?”

…… 自然又是一片欢喜赞叹之声。

琴桌早已安放在三楼赏景台。

“你看到了一棵巨树?

我也看到了欸。”

…… “谢谢严老师。

了解这个存留性,对我们的健康养护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梅医生追问了一句。

…… …… “这叫《药王赞》。”

“知道种子有存留性,就不能麻痹大意。

不能说眼前健康,未来一定也会一直健康。

谁知道平静的水面下面藏着什么暗流?

我们大家有条件的话,尽可能对过去的经历做一个清理。

从记事起,那些大的心情波动留下的心结,最好都化解一下。

总之趁没暴雷之前,把隐患消弭于无形。

这就是上工治未病的含义之一。”

当大家返过神来的时候,健康的人精神百倍,身心舒畅;那些身体有不适的,各种症状消失无踪,好像从来没有过似的。

孔雀和麻雀们也飞来落在枝头。

大家一交流,才发现看到的情景大同小异,都是在同一棵圣洁的树下徜徉徘徊。

下午一点半,高农基地的职工以及听课的来宾们,在基地生活区、休闲区和运动区各自找了个合意的地方。

有的在假山旁,有的在水池边,有的在花架下,有的在树林中。

严子休焚上一炉清香,静心安坐,观想了一会师父药师佛的形象,然后开始弹奏。

严子休神往地回答:“大家看到的,是药王树。

《药王赞》,赞的是像孙思邈老先生那样的医者。

他们大慈大悲,为了众生解除身心疾苦而勤奋努力。

药王树象征着他们的精神,庇荫生命,滋润生命。”

随着琴音流动,在场的众人都觉得自己来到一棵参天巨树之下,树下芳草遍地,清香沁人。

特别是那些有各种不舒服的听众。

他们既想请严医生帮助诊疗,又怕耽误讲课,心里正在纠结呢。

这下子好了,严医生主动给大家调理身体。

真是意外之喜呢。

老马补充道:“午饭后,大家休息一会。

然后严医生会在三楼赏景台演奏。

诸位在基地任何一处找个地方安坐,只要位置不比严医生的琴桌更高就行。”

“好!

好啊!”

巨树有几十丈粗,几百丈之高,树形婆娑,高大优美,雍容华贵,宽广的树冠有十几里方圆。

“谢谢严医生!

谢谢马主任!”

满树繁花,缀满枝头。

一束束、一丛丛的花瓣,犹似串串迎风扬起的流苏,绰约多姿,纤柔可爱。

层层叠叠,犹如银装素裹,又似覆霜盖雪。

整棵树玉骨冰肌,素洁淡雅,花浓如云,馨香扑鼻,清丽宜人。

伍院长问:“上工治未病,不是注意养生等方面吗?

怎么还包括清理过往?”

伍院长听了这一番话,深受启发:“严医生说得真好。

一般医嘱禁忌都是说不要吃凉的,不要再受寒,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等等,原来这些属于顺五行养生。

顺五行的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被动,当事人的活动圈子会越来越小。

只有逆五行强生,才会让人们的适应范围越来越大啊。”

“是啊,我只看到了一棵巨树,满树的花朵好像一片片白雪一样。”

文化老师王晶晶问:“严科长,这是什么乐曲?

怎么这么神奇呢?”

“《药王赞》?

是赞药王的吗?”

严子休笑而不答。

“注意饮食起居,保持心平气和,减少内外刺激,是在减少疾病的增量。

而化解过去的情结,是消除疾病的存量种子。

两者并行不悖。

而且消除疾病种子的做法,更根本、更彻底。

进一步说,避风避寒,属于顺五行养生。

提前发现和解决遇风寒就爆发的病根,属于逆五行强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