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身后茫茫六百年(2/2)
言下之意,还用说吗。
而朱元璋当时,朱标才几岁,乱世之中,朱元璋一旦有一个意外,朱标是接不住这一摊。
朱元璋对朱文正应该也是有过什么承诺的。
奈何,朱元璋没有什么意外。
有些东西就不能给朱文正了。
朱文正的下场是圈禁至死。
而朱文正的儿子,就是靖江王。
也是大明所有藩王中,不是朱元璋后代的一脉。
而且朱元璋读过史书,也明白,皇族内斗骨肉相残,是哪一朝都少不了的。
虽然不舒服,生气。
但也能接受。
不过,带着五十万大军,败给三万人。
带着鞑子兵马打自己城池。
无耻到如此地步。
朱元璋从来没有见过。
朱元璋忍不住暴喝道:“宗亮。”
立即有一个老太监进来,想来就是朱元璋口中的宗亮。
朱元璋说道:“传令北平,燕王教子不严,杖责二十。”
朱元璋也知道,而今燕王长子朱高炽才三岁。
但这一口气,不出不快。
老太监宗亮立即行礼说道:“奴婢明白。”
根本没有看何夕一眼,就退了出去。
朱元璋说道:“继续。”
何夕继续将夺门之变,然后成化,弘治两朝的事情,说给朱元璋听,虽然宫廷里面的有些事情,但是不管成化对女真犁廷,对内镇压流民,还是弘治有些懦弱的守成之君。
在朱元璋这里还都看得过去。
最少比正统强太多了。
只是正德皇帝,却让朱元璋有些不知道如何评价好。
对于亲自抓军权的正德。
朱元璋有些欣赏。
但是在做事上,这小子有些不着调。
根本不适合当皇帝。
但是在朱元璋看来尚能忍受。
但是到了嘉靖,就不能忍受了。
沉迷修道,不理国事,将朝廷大事委托给不肖之人。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明显看出来,在嘉靖手中,大权从皇帝转到了内阁之中。
看上嘉靖威风凛凛,能镇压朝廷,其实是败家子。
朱元璋一心一意将朝廷大权拢入皇帝一人之身。
在之前的皇帝,不管怎么说,都还是能左右朝政的。
即便正德也是。
不过,朱元璋怎么想的,脸上却没有露出来。
最少何夕一丝一毫也看不出来。
何夕一边讲,一直在观察朱元璋。
想要通过朱元璋脸上的一些表情,来窥视朱元璋的内心世界。
但是头徒劳无功。
朱元璋城府之深,岂是何夕能窥探的。
也唯有叫门天子一事,能让朱元璋微微失态而已。
虽然窥探不出朱元璋的心思,但何夕也镇定下来。
他一边讲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一边思考着自己的处境。
对于,他是如何来到大明的。
他根本想不出来。
也不想去想了。
他只想一个问题,他能不能回去?
但是想来想去,不管能不能回去。
都要抱紧朱元璋的大腿。
如果能回去,随便朱元璋赏赐几件古董,他回去之后,就不用找工作了。
如果不能回去,那更要抱紧朱元璋的大腿。
这关系到他后半辈子。
但是朱元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
虽然他看过很多研究朱元璋的书籍,但是那都是来自六百年后的。
与真实历史相差多少。
却是谁也不知道的。
所以何夕想从朱元璋的脸上窥视出朱元璋的内心。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何夕从嘉靖说到明亡。
从崇祯说到,弘光,隆武,绍武,永历。
说到满门忠烈的沐家,割据台湾的郑家,以及一直喊着反清复明的民间组织。
朱元璋只有死一般的沉默,脸上连一点微表情都没有了。
明末的历史,让朱元璋有很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元末的样子吗?
甚至朱元璋对这些历史人物,最能代入的不是他的儿孙。
而是李自成,张献忠。
朱元璋叹息一声,沉默好久才说道:“崇祯这孩子,也是没有人教。
否则何至于此?
对了,你刚刚说建州女真,是建州卫吗?”
虽然朱元璋也知道,这天下没有不亡之国。
只是他的大明朝,他老朱家也太惨了一些吧。
姓朱的几乎被女真人与李自成杀干净了。
朱元璋内心之中自然杀意汹涌。
何夕说道:“这个不好说,因为清朝大兴文字狱,对清朝祖上到底是哪一支女真部落,有不同的说法。
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
所以不大清楚。”
朱元璋淡漠地说道:“无所谓,知道是女真就行了。”
何夕忽然觉得脖子后面发冷。
他从朱元璋这一句话之中,感受到浓浓的杀意。
他有些说不下去了。
因为他的缘故,恐怕这个时代的女真部落就是灭绝了。
wap.
/91/91296/20079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