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捷报传来(1/3)

第七十七章 捷报传来 “你现在好像与昨日有些不同。”

宫中一处高轩临湖而立。

安庆公主坐中间,眼前有一架古琴。

旁边有焚香,茶水,果子。

而何夕与在一侧,与安庆公主相对而坐。

何夕桌案上,就没有安庆公主这边如此整洁了。

何夕桌案上一大片稿纸,乱七八糟的。

何夕用食指与中指别着金笔。

两只手在收拾自己写的稿件。

此刻的何夕内心之中充满了动力。

一想到,大明江山能由他肆意下笔,这种感觉都足以让男人兴奋的战栗。

但是大明江山该向那方面发展?

何夕还需要思考。

好在,何夕在古代这几个月,并不是一无所获的。

毕竟秘书监看似低调。

但实际上统合了大明朝廷所有情报。

何夕在这里,能从各种渠道,看到大明的情况。

比如,大明财政中心,一直是江南地区。

江南四府,加上浙江一省,负担了大明近一半的开销。

更比如刚刚进行的山东东部,与山西两地对河北河南的移民。

这说明了大明人口分布。

也让何夕明白所谓的南北榜案的出现,其实并不仅仅是南北两方学问上有差距。

而是全方位的差距。

特别是河北河南山东西部的广大平原,本来北方精华地带。

而今却是刚刚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局面中恢复过来。

各地人烟稀少。

白日赶路,都能路遇猛兽的局面。

还有大明朝廷的架构。

人员组成。

派系争斗。

何夕都有一些了解。

但是为大明朝廷搞出一个全面发展的提案,对何夕来说,依然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让他伤透了脑筋。

其实,这个时候,何夕本来想在自己房间之内专心干活。

但是他低估了安庆公主对他的感情。

在何夕看来,他其实并没有对安庆公主做什么事情。

也不过是见面几次。

所谓约会的时候,也是很多人看着的。

只能发乎情,止乎理。

不知道是朱元璋对安庆公主保护得太好了。

比起朱元璋,心中一转,就有几百个念头。

将权术之道,领悟到返璞归真。

让人心甘情愿效死的地步。

安庆公主那一点小心眼,就显得单纯的可爱了。

她是一点也不离开何夕。

即便何夕说自己有事情要做。

安庆公主也不愿意离开何夕。

于是,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何夕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安庆公主看着何夕,自己在调琴打棋谱。

做得自己的事情。

还时不时看着何夕,眼神迷离,忽而脸红起来。

或许,这种花前月下,读书下棋弹琴,已经是安庆公主内心之中最美好的样子了。

这种情况,也让何夕感动。

不过,这种风轻云淡的浪漫,却被忽然传来的消息打破了。

自然是白石江大捷。

------ “好。”

朱元璋大喜说道:“好。

沐英没有让我失望。”

乾清宫之中,太子向朱元璋禀报此事。

朱元璋很是高兴。

他高兴的地方,不仅仅是这一仗打赢了。

而是沐英在这一战之中立下了奇功。

前文说过,虽然大明天下三百多个卫所。

以及边军营兵。

这么庞大的军队,有各自的来源。

也是朱元璋自己孤身起兵,当时朱家宗族不过几个男丁而已。

所以,朱元璋并没有如曹操,李唐一般,有一个强盛的宗室将领集团。

朱元璋庞大的军队将领,都是外姓。

所以朱元璋在军队培养嫡系。

他的嫡系人马,徐达,李文忠等将领。

淮西集团本来是朱元璋的嫡系,但而今渐行渐远了。

朱元璋更喜欢提拔嫡系将领,又来平衡淮西。

也来巩固自己的根基。

但是提拔也不是凭空提拔。

皇帝是要讲道理的。

要服众。

不过今日沐英立下如此战功。

他再提拔,谁也说不出话来。

而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之首。

是朱元璋看重将领,更重要的是,沐英年轻。

而今才三十多岁。

与诸多开国将领相比,年轻太多了。

在朱元璋想来,等将领开国将领们都熬死了。

让沐英为太子执掌天下兵权,就如他与徐达一般。

只是他一想起,太子与沐英的寿数,就一阵皱眉。

“这一件事迫在眉睫了。”

朱元璋心中暗道。

历史上太子死的时候,四十多岁,沐英走在太子后面,才五十多岁。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