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对质(1/2)

第四十九章 对质 这个时代的海外,根本是蛮荒之地,且不说西方文明的火种尚没有点燃。

还在中世纪的长夜之中。

单单说在大明人心中天朝上国的概念存在。

不到万不得已,是万万不想去海外谋生的。

更不要说。

郭桓所在的地方,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

可以说是大明最好的地方之一。

郭桓哪里愿意去海外。

到时候,与野人为伍,恐怕即便有多少钱,也不能享受到而今他享受到的东西了。

只是,事情到了这一步。

郭桓已经走投无路了。

且不说,郭桓自知如果他犯的事情,大白于天下。

他的下场,只有死,与死得很惨。

或者生不死这几个选项。

更不要说,有时候要他的死的人,或许不是朱元璋,而是他背后的某些人。

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他一个犯下来的。

但是很多人希望郭桓一个人承担下来。

活人未必能,死人却是不会说话的。

郭桓眼前只有这一条路的。

洪武前期禁海政策并不严格。

更不要说,浙江是什么地方。

在元代是海商基地之一,大明才开国十几年,元代的海商都还没有死绝。

郭桓自然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只是这个决心,却不容易下。

郭桓还期盼更好的消息到来。

只是他却是妄想了。

等了三日,一点消息也没有。

郭桓再也忍不住了。

于是收拾金银细软,带上家眷,准备从杭州登船,先到宁波,然后再转到海上,先在海上荒岛歇脚,至于到什么地方。

还不知道。

就在郭桓想要出城的时候。

忽然下人来报。

何夕何大人来访。

郭桓大惊失色,连忙问道:“他带了多少人?”

下人回禀,说道:“仅仅带了两个伴当。”

郭桓起身来回徘徊,叫来身边的亲信,说道:“你立即去找王大人,就说如此如此。”

这亲信立即起身去了。

郭桓这才整理了一下衣袍,迎了出去。

------ 何夕早就在客厅品茶了。

徐保儿与王千里两个人站在何夕身后。

而徐保儿还有一些城府,看上去神色不变,而王千里却紧张十足,手一直按在腰刀上,手背上青筋爆出,看似平静,其实是用了力。

郭桓人未到,声先至。

爽朗的笑声从屋后传来。

说道:“何大人,你不是已经回京了吗?

怎么又回转了。

可是有什么事情忘记了交代?”

郭桓从后面进来,与何夕见礼。

行动之中行云流水。

不见一丝不自然。

何夕也不能从郭桓脸上看出,他想要的东西,比如惶恐,不安。

担心之类的。

单单这一点,郭桓这个人就足以让人佩服。

如果不是何夕通过毛骧的情报体系知道郭桓这是要脚底抹油了。

他估计真看不出来。

何夕说道:“郭大人。

我去而复返是为了什么,你不知道吗?”

郭桓诚恳地说道:“真不知道,还请何大人指教一二。

郭某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或者升入京师,需要什么打点的地方,还请何大人指个门路?”

“对了。

何大人去而复返,某非真是为了此事?”

何夕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听闻郭大人准备搬家?”

郭桓说道:“不错,在杭州好些年了。

破家值万贯,说实在的。

很多我都舍不得。

这不是要去京师了。

这里的东西留给下一任,估计也没有人要,我就想提前将这些傻大粗笨的东西,送到老家。

自己轻装去南京。”

何夕说道:“真的如此吗?”

郭桓说道:“难道,何大人觉得不是吗?”

何夕不想与郭桓打机锋了。

其实两个人都明白对方知道什么。

而何夕之所以过来,其实就是为了拖一下郭桓。

郭桓毕竟在杭州经营了这么多时间,估计早就将杭州城中上上下下拉下水了。

何夕与毛骧在城外不进,就是这个原因。

在等人。

毛骧在等苏州方面锦衣卫千户到此。

而何夕自有自己要等的人。

而这个时候,郭桓有跑的迹象。

让他们不得不提前动手。

何夕觉得来见郭桓,而毛骧在其他方面行动。

何夕本意是想要东拉西扯与郭桓拖时间,但是说了几句,就觉得不对了。

这郭桓一方面是话里有话,另外一方面,却不撕破脸,似乎也在拖时间。

何夕心中转了心思,说道:“郭大人,我敬你是一个人物。

有些兜圈子的话,就不用说了。

其实,我与郭大人见过这几次面。

却相信一件事情,郭大人是真有户部尚书之才,不,有宰相之才。

只可惜,走到了而今这个地步。”

“我真为郭大人惋惜。”

何夕说的有几分夸张,但是并不算错。

在贪污这一件事情上,郭桓能将官面上全部摆平。

能经营的上上下下,滴水不漏。

这种能力,如果用在正途之中,当一个户部尚书未必不可。

甚至当宰相,或许有些过了。

但是天下宰相,也不是个个都能力超群。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