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新任务(2/2)
但是,何夕这样说话,说明他从来不是文臣士大夫那一边的。
这让朱元璋越来越满意。
朱元璋对大明士大夫们,不,应该还有元代遗臣们,又爱又恨,而今是恨多爱少。
很多士大夫是真有本事的。
不拉拢他们。
是不足以安定天下的。
示意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礼贤下士,每到一地,先收集图书典籍。
对很多士大夫,推崇备至。
才有无数士大夫为朱元璋效力,合众力而有天下。
但是天下已定之后,朱元璋与这些士大夫们的理念,利益,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冲突。
因为朱元璋骨子里是一个农民,说朱元璋愚昧也好,残暴也好。
他体现得更多是农民对耕者有其田的想法,是天下均平的理念,整治贪官的愿望。
而天下士大夫们,有了一算一个,大多都是地主。
他们想的太平盛世与朱元璋的太平盛世,完全不是一个。
只是朱元璋也明白。
治理天下是离不开士大夫的。
更不要说,元朝不尚文治,天下文脉几乎断层。
天下百姓识字率太低了。
以至于除却这些士大夫之外,朱元璋很少有可以代替的人选。
这才有双方相爱相杀的洪武政局。
朱元璋无时无刻不想寻找一个支持自己的文官力量。
所以才大办国子监。
但是终朱元璋一世,其实是一个轮回。
从宋濂与其再传弟子际遇上可以看出。
宋濂在洪武初被重要。
但胡惟庸案之后,屡受折辱,多次免官流放。
但是在朱元璋临终选的辅佐朱允炆的大臣,却是宋濂最得意的弟子方孝孺。
这里面代表历史上的朱元璋有多少无奈。
再厉害的人物,也很难战胜思想。
而何夕自己或许不知道,他的种种行为,早已与这个时代的士大夫做出了割裂了。
甚至朱元璋也知道,何夕没有那么深的城府,只能说何夕现在做的是自己的认为对的事情。
这更让朱元璋高兴。
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才是决计不能被拉拢的人。
朱元璋也看得出来,何夕年轻气盛。
决计不会轻易低头的。
再加上何夕带来后世的种种知识,站在六百年后的高度上,何夕很多方面都是大可替代的人才。
朱元璋心中暗道:“何夕可大用。”
不过,怎么大用还要看看,他从杭州过来的表现。
至于何夕的建议,建立大明自己的科学院,不是不能。
但要有时机有步骤。
朱元璋沉思片刻,说道:“传毛骧。”
片刻之后,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进来,“扑通”
一声跪在地面上,大声说道:“臣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毛骧一副国字脸,四十岁上下,看上威严肃穆,一副忠臣像。
不过,后世文臣诋毁锦衣卫,以至于历代锦衣卫指挥使都浑身恶臭,好像天生阴险小人。
但是,仅仅看而今的毛骧,手中拿得可不是奸臣剧本。
朱元璋下定远县,毛骧的父亲毛骐,扶县令出险,成为朱元璋早期重要文臣之一。
入金陵之后,专任多官。
终于权理中书省事,位同丞相。
结果,天不假年,死于任上,当是时,陈友谅,张士诚尚在,是以名声不响。
而毛骧一直在朱元璋身边当护卫。
多年宿卫,忠心耿耿。
可以说毛骧是大明朱家的苗根正红。
可以托心腹重任的大臣之才。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让毛骧执掌最重要的锦衣卫的原因。
朱元璋说道:“毛骧,将京师的事情都放一放,我有一件事情,交给你去办。”
毛骧说道:“请陛下示下。”
朱元璋说道:“你隐藏身份,暗中跟谁何夕去一趟杭州。
查浙江布政使郭桓。”
wap.
/91/91296/20079908.
html